存钱闲置多浪费 钱生钱来利滚利 投资理财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但盲目的追求来钱快、收益高 就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 骗子通常在婚恋、网购、求职等 场景中设置五花八门的骗局 欺骗女性受害人的钱财,还有感情······ 互联网时代,不少单身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恋,最后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然而,在网络交友、线上相亲普遍化的今天,打着网恋的幌子进行诈骗的案例越来越多。 2022年1月10日,綦江区文龙街道的李女士报案称,她去年10月在珍爱网上认识一名男子,两人经常聊天,很快便确认了恋爱关系。通过聊天,对方称在香港某金融公司就职,有许多赚钱的捷径。 今年,对方告知李女士有个“peppad”的平台很赚钱,想让她和他一起为将来的幸福奋斗,并将链接发给她。李女士就在该网站上进行投资,并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 从1月4日—1月10日,短短一个星期,深陷爱河的李女士就陆续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4万、5.76万、17万、20万···。直到1月10日,李女士突然发现无法提现,联系对方,却还是让她继续转账,方知被骗,损失金额达60万余元。 “ 骗子伪装成成功人士,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物色诈骗对象,与事主聊天交友,确定为男女朋友、婚恋关系,甚至赠送昂贵礼物,以获取受害人信任。 在取得信任后,骗子会推荐博彩、投资网站APP,谎称系统存在漏洞、有内幕消息、有专业导师团队等,诱导事主下注、投资。骗子甚至会先提供一个账号让事主帮忙管理,进行体验。 当事主少量投注时,回报率很高,提现很快,就产生了欲望,并加大投资金额。而当事主投入大额资金后,发现网站、APP账户里的资金无法提现,或在投注过程中全部输掉。此时,才发现已被拉黑。 网络交友需谨慎,小心王子变青蛙 婚恋网站、社交网站、交友APP上的好友,深度交往时务必核实信息,防止对方以虚拟身份实施诈骗。不要轻信网上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 不要随意转账汇款,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在家躺着就能赚大钱” “动动手指月入过万” …… 看似光鲜的招聘信息背后, 可能暗含电信网络诈骗骗局。 2022年1月2日,我区的陈女士在58同城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客服的消息,填写提交入职申请表后,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告知陈女士入职成功,随后,要求陈女士添加多名工作人员微信了解从业内容,对方称操作方式是以130%的比例充值到网站,再通过提现来领取30%的利润,陈女士按照要求,在对方发来的刷单网站上注册账号,先后5次充值转账,直到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40880元。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以及给予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风险”等话术进行诱骗。 刷第一单时,骗子会以小额返款给予甜头,当刷单交易金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最后拉黑。 凡是刷单,都是诈骗! 求职要警惕,虚假高薪应舍弃 产品质量有问题? 要进行退款赔偿? “客服”的来电好像很正规 但千万不要被买、买、买后的喜悦冲昏头脑 骗子早已在背后虎视眈眈! 2022年1月13日,綦江区石角镇的王女士先后接到三个电话,对方告知王女士在快手上注册了商铺,如不及时注销,将每月扣除790元管理费,而快手平台与银联有合作,可以直接通过银联扣款。 由于王女士曾在快手上购买过商品,遂信以为真,于是按照对方所说的操作方式进行商户注销,被骗1.5万元 无独有偶,1月14日,郭扶镇的李女士接到自称快递小哥的电话,以快递丢失给予赔偿为由,诈骗1.9万元。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打电话,并说出通过非法渠道所获取的事主个人信息,谎称事主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 诱导事主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走,或者是利用事主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 网络购物需当心,骗子最爱演客服 “有漏洞” “高回报” …… 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发布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 在与事主取得联系后,通过交流投资经验、拉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等多种方式,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等谎言取得信任。 诱导事主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进行投资,初步小额投资试水,利润很高,取得信任后,诱导加大投入。当投入大量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与对方交涉时,才发现被拉黑,或者投资理财网站、APP无法登录。 不要被暂时的高利率迷惑双眼,切勿相信只挣不赔的“买卖”。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炒股专家”和“投资导师”,投资理财还需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 不要轻信互联网平台上陌生人发布的荐股、内幕消息之类的信息,不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投资群”,不轻信“营业执照”。 不要轻易下载陌生人推荐的无法验证是否合法合规的理财平台,更不要向平台注资,这些都是骗子搭建的非法钓鱼网站。 不要向陌生的账号汇款转账,一旦遭遇诈骗,保存好凭证,并立即报警。 通过低廉的价格、靓丽的外表 吸引买家并拍下虚拟商品 在付款的一刹那将虚拟物品据为己有,然后消失 这种诈骗方式通常出现在 网上购买电话卡、游戏点卡、网游装备、Q币等。
2022年1月16日,文龙街道的李女士在网络游戏“仔仔”上认识一名玩家,对方以免费送装备为由与李女士视屏通话,取得信任后,对方用另外一个手机打开二维码,让李女士通过视屏通话的方式扫码,先后分50次转账1.4万余元,直到被对方拉黑才意识到被骗。
END
来源:綦江反诈 编辑:胡雪妮 | 责编:王 旻 朱 林 编审:彭 巧 林小惠 | 监制:孙 萍 关注我们,了解妇女儿童动态! 关注我们,促进妇女儿童发展! 关注我们,维护妇女儿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