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将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等。
这或与我国紧迫的人口形势相关。去年8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曾表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已经对国家人口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认为,该项措施主要还是从服务的角度出发,目的是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为何“干预”?
生殖健康问题已对国家人口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记者查阅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以下简称“计生协”)该份工作要点发现,“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出现在第九点“扎实推进生殖健康服务”部分。原文为,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这或与我国紧迫的人口形势相关。根据杨菊华提供的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去年流产数量达到900万例左右,出生人口1062万人。“流产的数量与出生人口数量之间相差已经很小。”
王培安也于去年8月表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已经对国家人口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他介绍,青少年已成为人工流产的主要人群之一。在我国,未婚青少年每年人工流产近400万人,占人工流产总数的40%,其中19%有多次流产经历。
分析原因,王培安表示,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等影响,大部分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接受态度,导致非婚生育、不婚不育、非法代孕等现象不断增多。
“经常流产对生殖健康非常不利,还可能导致终身不孕不育”,杨菊华认为,青少年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人流之后缺少相应的服务,不仅身心健康受损,还可能导致医源性不孕,长远来看,会损害民族生育力,给国家人口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注释:医源性不孕是指由于不正当或者过度治疗导致的女性不孕,如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宫外孕治疗等)
她认为,从计生协的角度来看,“干预”一方面是要摸清人流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这样的原因着手解决,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提升事前事后的服务,来提高育龄妇女、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水平。
如何“干预”?
专家:从服务角度出发
杨菊华认为,计生协主要还是从服务角度出发,比如,如何避免意外怀孕,人流之后如何提供健全的服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宣传,提升人们对流产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认识等。
记者查阅计生协官网发现,去年8月,王培安在一篇“焦点问题解答”中针对生殖健康问题提出过三点建议,并提到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一是制定出台学前教育、中小学、职业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技术指南,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改善未婚人群获取避孕药具、接受人工流产和其他生殖健康问题咨询、诊疗的隐私保护和可及性,建立和完善为青少年提供优质、适宜、普惠的生殖健康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体系。
三是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在这部分,王培安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倡导健康、安全、负责任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正确、健康的婚恋观,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性别平等、责任共担。
并非新提法,对生殖健康的关注历来便有
实际上,“干预”未婚人群的人工流产并非新提法。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就提出,“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纲要》中还强调,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将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自主选择权。当时便有医生表示,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只是为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措施之一。
记者查询计生协过去几年的“工作要点”,都有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的相关表述。比如,2021年表述为,“……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普及科学避孕和生殖健康知识,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
杨菊华表示,提升生殖健康水平一直是计划生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过去较为严格的生育政策的情境下,其表现为,通过提供多种避孕的方法措施,以尽可能减少非意愿性的或非政策性的怀孕。
现在,我国实施“三孩”政策,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提升生殖健康水平的表现形式相应有了变化,更加侧重青少年,更加强调服务。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柳宝庆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383万获赞 666.8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