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热闹非凡。
但其中争议声最大的一部,还是要属韩寒执导的《四海》。
上映后,网友评价两极分化。
喜欢的,觉得很感动,意犹未尽。
不喜欢的,觉得看不懂,春节档为什么要看这样这样的电影。
好奇之下,我专门跑了趟影院。
今晚,终于可以好好聊聊这部——
《四海》
《四海》的故事并不复杂。
它讲述的是海岛青年阿耀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一场奇遇。
前半段是在远离都市的海岛发生,故事的基调是偏轻松愉快的。
影片的一开头是主人公阿耀的一段独白:
“我叫阿耀,我没有很多朋友,摩托车就是我的朋友”。
阿耀的父亲出走,母亲早逝,家中只留下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
他习惯了独来独往,习惯了孤独。
当多年未归的父亲(沈腾饰演)突然回来的时候,阿耀既没有声嘶力竭地质问他的离开,也没有抱着父亲相拥而泣。
他的面上没有流露出太多情绪,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一些人突然的离开或者回来。
不过看似早熟的阿耀也跟许多情窦初开的男孩一样,偷偷暗恋着海岛上的一个女孩,周欢颂。
因缘际会下,阿耀认识了欢颂的哥哥,周欢歌(尹正饰演)。
两个人不打不相识,很快成为了好兄弟。
阿耀也就这样加入了欢歌的摩托车车队,认识了一群新的朋友。
在欢歌新开的海岛上第一家夜店的开业晚会上,欢歌带他认识了在广州混得很好的大佬showta哥。
showta哥看起来很喜欢阿耀,给阿耀留下了自己在广州的地址,说有事就可以来找他。
阿耀和朋友们在晚会上喝得烂醉,他们的心里按捺不住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
借着酒劲,欢歌大喊着“我就是海王”。然后毫不犹豫地跳入大海之中,其他人也脱掉上衣从码头上一跃而下,仿佛人生就该这样狂欢一场。
但,好巧不巧,意外发生了——
海面上突然出现的那艘巨轮带走了欢歌的生命,带来了巨额的债务,阿耀和欢颂被迫远走他乡打工。
韩寒选择在浪漫达到高潮的时候让一切戛然而止,以至于影片的后半段,开始滑向了对现实的描绘。
比如,阿耀和欢颂来到广州的第一个晚上,因为不会使用房卡,就在旅馆的房门外白白坐了一晚上;
因为不知道广州禁摩,唯一的交通工具也被无情没收。
还有为了要还债想尽快找到新工作,结果到处碰壁。
明明最初都是轻盈热血的逐梦青年,一转头,肆意和张扬变成了进城务工打工仔的受苦受难记。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电影会有这么大争议的原因。
毕竟这是春节档的电影,许多观众是抱着看喜剧的心态来看的,前半段被逗得哈哈大笑,后半段却被凌厉现实的《打工日记》一巴掌打到坑底,心里有不痛快是正常的。
但我能理解韩寒为什么会想拍这样一个故事。
这可以看成是他在四十岁回归了本质,也可以看成是对青春的一次缅怀。
《四海》让我想起了韩寒的一本书《他的国》。
书里讲述的也是喜欢机车的男孩左小龙和他的女孩泥巴的故事。
左小龙在世界逛了一大圈,发现没有一样东西属于他,他从迷茫的大雾中来,又跨着摩托奔向一无所有的大雾。
阿耀从海岛到大城市,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但最后谁都没陪他走到最后。
韩寒把他那些已经落笔或者没能落笔的故事拍成影像,而我在他的影像里看到了青春最极致的浪漫、最纯粹的感情,以及最无言的悲伤。
就像韩寒在他的微博里说得那样,这是一部他前后用了两年多是积累创作了很多年才得到的表达机会。
“我觉得那些克制与张扬,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都在里面燃尽了。”
的确如此。
故事里的这一群人是天真而热烈的。
阿耀的爱情表白,是为心爱的女孩点一首歌,拿着一块钱在点歌机前偷偷望一眼心上人,殊不知自己的心思早就被别人看穿了。
想到最甜蜜的心愿也只是简简单单带着女孩去自己小时候玩过的地方抓螃蟹。
“我小时候一个人翻过那边的石头缝,那条路一直通到海里,就是石头太多了不太好走,我怕她一个人站不稳。”
在人生跌到谷底的时候,欢颂还会认真地问阿耀:“你觉得喜欢和爱的区别是什么?”
就连看起来不大正经的欢颂的哥哥,也会中二地给自己的车队取名叫“不败传说”。
车队的人日日骑摩托车,为了一场没有规则的比赛大费周章。
他们的青春如此张扬,可他们对于哀痛的表达却是如此克制。
故事里所有的悲伤的情绪都是平淡的。
欢歌的突然逝去,欢颂没有大哭;
阿耀去广州找父亲,听到门后的父亲已经重组家庭有了孩子,阿耀也只是放下敲门的手,表情冷漠地离开;
就连最后欢颂的离开,镜头也只是落在了阿耀一个人骑着摩托车驶向大雾的背影。
《四海》的孤独和悲伤就这样生长在故事中每个人的血肉里。
这不就是韩寒吗?
快乐总要以悲伤收场,喜剧的外皮下包裹着忧伤的内核。
就像是沈腾饰演的父亲,只要出现就是欢声笑语。
笑声之后却让人觉得唏嘘不已。
他因为接了活才舍得回家乡顺便看一看儿子和自己的老母亲,给已经二十多岁的儿子带的礼物是奥特曼玩具。
开着儿子的摩托车载着“豹纹阿姨”撞了自己的儿子,赚着儿子的配送费吃完了儿子点的外卖。
荒诞是真的,搞笑也是真的。
但底色却是灰暗的。
而这一切似乎早就在开头就预示了结局。
比如这里:
在阿耀去码头接父亲的时候,阿耀曾问父亲为什么自己要叫“仁耀”。
“仁耀”“仁耀”一听很完美,可他们家姓吴。
吴仁耀,无人要,注定了他会一直孤独。
这些细节落在电影里的各处。
比如阿耀床头的那一本《麦琪的礼物》。讲的是一对夫妻在圣诞节为了给对方送礼物而舍弃了自己重要的东西的故事。
这一点也同样印证在了阿耀和欢颂身上。
阿耀赌上生命去完成“飞越珠江”的摩托车特技表演,欢颂用自己好不容易赚来的工资赎回了阿耀被没收的车。
“麦琪的礼物”是他们纯粹爱情的见证,也同样导致了两个人离别。
阿耀亲口说出的唯一愿望,不过是带着欢颂去抓螃蟹。
可愿望是不能说出口的,所以终是落空。
阿耀和欢颂,一个怕火,一个怕水。
可最后阿耀差点葬身火海,欢颂因为车祸掉入珠江,多么戏谑。
我想这就是韩寒想要表达的东西——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常和荒诞,这是无法避免的东西。
就如影片里的一句台词。
欢颂问阿耀:“你小的时候会问星空很多问题吗?”
阿耀点点头,但欢颂却说,“但星空是不会给你答案的。”
《四海》看起来是讲了个缥缈梦幻的故事,影片中那艘带走了欢歌生命的巨轮,特别像是泰坦尼克号。
浪漫对上现实,最后在现实的巨轮下被吞没而触底。
有许多观众看完《四海》后觉得后劲十足,大抵是在故事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只是在滚滚红尘中一个平凡的人,就跟阿耀一样没什么主角光环。
阿耀在海岛的时候自认对山路非常熟悉,骑摩托没人能比得过自己。
结果被天降而来的退役车手以一辆比自己排量低的车轻松弯道超过;
他曾相信“金鳞岂是池中物”,到了大城市才发现池子外还有大海。
可他即便跳入海中也会被一扇“打不开的门”拒之门外。
海岛虽小,可以让他骑着摩托车自由奔驰;广州虽大,却只能让他关在铁笼里绕着转圈。
珠江的风不会为了他改变风向,火也不会因为他而停止燃烧。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颠覆阿耀的世界。
他曾经拥有过朋友,可朋友离他而去;他曾经拥有过爱人,可爱人却永远留在了四海之中;他曾经还拥有过偶像,可他却成为了偶像的替身,知道了都市不可见人的另外一面,他内心的寄托也随着滤镜的破碎而随风飘散。
阿耀就如每个普普通通的我们,在俗世的泥潭中挣扎过,摔倒过。
但是好在,韩寒在这些残酷的现实之中,依然埋下了温情的种子。
就像阿耀藏在汉堡包里送给欢颂的那一串项链。
阳光落在上面,项链上闪着细碎夺目的光芒。
在最难最难的时候,阿耀和欢颂就是支撑彼此的那道暗夜里的光。
小时候,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或许是敢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或许是能变成光的奥特曼,也有可能是能满足你愿望的哆啦a梦。
然而长大后才明白,现实生活里是没有无所不能的英雄的。
英雄也会哭,也会笑,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而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尽管《四海》上映后,充满了争议,却依然有很多人被打动——
“我们拥抱着就能取暖,我们依偎着就能生存,即使在茫茫人海中,就要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