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河北黄骅麒麟舞色彩绚丽、威风凛凛的艺术造型,糅进杂技表演的惊、险、奇、绝等高难度动作,伴以铿锵锣鼓、激情唢呐,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震撼力。每逢重大节庆,当地麒麟舞表演者就会登台展示,已经成为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情感的文化名片。
据河北黄骅民间艺人讲述,麒麟舞原本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称之为“麒麟圣舞”,为皇家各类庆典中必有的演出,并特用于泰山封禅,祈求太平盛世。老艺人杨印海小时候听太爷爷杨燕春讲,明朝灭亡之后,本地一位皇宫艺术家将他的麒麟舞绝技带回家乡齐家务,教乡亲们娱乐玩耍,百姓非常喜爱,随从者甚多,并逐步演变成节日表演。此后,黄骅麒麟舞远近闻名。
杨印海扎制麒麟的技艺精湛,手上功夫堪称一绝。
他介绍,麒麟舞民间艺术分为麒麟的扎制技艺和麒麟的表演技艺。传统的扎制方法使用竹木做成骨架后,用宣纸糊好,再用画笔绘出鲜艳的鳞甲等。这样做出的麒麟容易破损,后来民间艺人改进了工艺,竹木做出骨架后,用稀白布包裹好,再用彩色丝绸和镭射纸做出一片片鳞甲。
一只麒麟大约要用400个大鳞片、350个小鳞片装饰,把鳞片缝制在麒麟的白布外套上,头部还要用到油彩、锡布等,这样做出的麒麟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且结实耐用。道具各部位都有相应的尺寸比例,稍有误差麒麟便舞不起来。
黄骅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是集龙头、鹿身、马蹄、牛尾、狼额于一身,身披五彩鳞甲。表演时,一红一绿,代表一雌一雄,成对出场。
每只麒麟由两位青壮小伙足踏高跷,一前一后装扮,前者腰挎麒麟头,做骑麒麟状,后者在其内做尾部表演。二人身托几十公斤的麒麟道具,前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暗示尾部演员的表演,一明一暗,配合默契、浑然一体,协作完成闪、转、腾、挪等系列动作,表演技巧高、难度大,动作剧烈。尾部表演灵动与否是体现舞技高低的关键所在。全场六大四小十只麒麟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一起跳跃舞动时,演出场面气势磅礴、雄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