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乡村

但凡六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对于阿尔巴尼亚这个现今出现频率并不高的国名,应该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个位于巴尔干半岛与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的小国,曾一度是与中国关系最铁的朋友。人们常说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友谊,但中阿关系除了金钱物资等利益之外,还伴随着意识形态的问题。两国因意识形态而结缘,也因意识形态而闹得分道扬镳。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960年6月,以苏联为首的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代表,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开会。期间,苏共代表团突然散发苏共致中方的通知书,把分岐全面公开化。赫鲁晓夫又带头对中方代表团进行发难,批评中国的内外政策。指责中方是教条主义。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也指责中方是“纯粹的民族主义”。两党代表团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但与会的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却没有附和苏共的批评,表示不能仅凭苏共单方面的说词,就做出判断,还需要听取中方代表的意见,再分析孰是孰非。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力排众议,拟有患难中伸援手、见真情的味道。当然了,阿尔巴尼亚也是因为自己与赫鲁晓夫存在矛盾所致。

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的会议上为中方说了公道话,赫鲁晓夫便恼羞成怒,对阿尔巴尼亚展开打击报复。而布加勒斯特会议之后的7月份,苏共更是把两党的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层面。片面撤走了在华的所有专家,废除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全部协定。那时,只有阿尔巴尼亚支持中国。相同的遭遇,让中阿两国惺惺相惜,关系突飞猛进。

阿尔巴尼亚美女

1960—1970年代,阿党最高层,还有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全部都访问过中国。这在中外关系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情形。为突显中阿关系非同寻常,总理每次访阿,阿领导全部出迎,还举行10万人以上的群众欢迎集会。当时阿尔巴尼亚的全国人口不过才区区200万。在中国一方,自然也礼尚往来。阿国领导访华时,几乎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机场迎接,北京还组织百万群众夹道欢迎。中阿高层的互访,自然还少不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与宣传。

在1966年召开的阿党“五大”上,中方发去贺电,称阿是“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阿方也回报挑李,把两国关系比喻为“坚如钢铁,纯若水晶”。 甚至还谱成歌曲,广为传唱。

除了互访和在意识领域的互相支持,中国也取代苏联成了尔巴尼亚最大的援助国。自1954年开始,中国就向阿提供援助,阿苏关系破裂后更是达到高峰。阿也是当时中国援外的最主要的国家。据有关资料披露,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当阿国开口向中国要粮食时,中国把从加拿大购买的几十万吨粮食,直接从加拿大运往了阿尔巴尼亚。而我们自己的国民却饥肠辘辘。1962年,中联部长王稼祥建议援助外国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时,还被点名批评,并被撤职处理。1969年,耿飙任驻阿大使,据他组织的统计,到那时止中国援助阿合计近90亿人民币,平均每个阿尔巴尼亚人达4000多元。而我们自己国内年人均收入才200元。我们不是援助,而是把阿尔巴尼亚给养起来了。

1969年9月,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逝世。中国为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邀请到越南参加葬礼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回程时到北京短暂停留。阿最高领导人霍查知情后深感不快,并命令阿尔巴尼亚所有媒体不予报道。还降低了出席中方国庆代表团的规格。霍查的所为,又让中方不高兴。这是中阿分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中阿关系的恶化是在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围绕美总统尼克松将要访问中国而产生。1969年新当选的尼克松总统主张改善美中关系,于是中美关系出现松动迹象。虽然基辛格访华问题中方对阿驻中国大使做了解释说明,还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则不会动摇,中方不会拿手原则做交易。但阿方还是做出了强烈的反应。阿媒体对尼克松访华也不予报道。中国对阿方的回击措施之一是不再派代表团参加阿党六大。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后来阿方还公然批判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之后,阿方的批判变本加厉。对于阿方的公开对抗,当时的中国主要领导人采取了四不方针:不过于重视、不予置理、不与之论战、不主动恶化关系。中阿关系陷入低谷。但阿方并没有息事宁人。1978年底,霍查把中国列为主要敌人。对其国内的亲华派,一律定性为“中国间谍”。中阿之间中断了所有贸易、文教、科技关系,中方撤回全部援阿人员,仅保留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段历史,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很好笑,会觉得那时的人太傻、太天真!为意识形态问题而争长短论曲直,逞口舌之能,甚至搞得两国俱伤,得不偿失。何苦呢?但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是如此。

阿尔巴尼亚自然风光

中阿关系由亲如兄弟到反目成仇,其间不少东西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也不能一味指责对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对方,这是不尊重事实与历史的。就如曾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郗照明直言:国家关系,不是稚童玩家家酒游戏,一阵晴转阴,一阵阴转晴。关系好时,成为莫逆之交,热得过头,关系不好时,则势不两立,冷若冰霜。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特性和各自的思维方式,观点的一致是相对的、暂时的,不一致是绝对的、长期的。这是必须要尊重的原则。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阿关系虽然早已恢复正常,但我们亦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兼顾彼此利益,更健康地发展!

举报/反馈

天涯咫尺行走澳门珠海

4841获赞 276粉丝
澳门的风情、建筑、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