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肌位于小腿后部的一块强大的下肢肌肉,位于腓肠肌的深处。它与腓肠肌一起形成小腿三头肌。它从膝盖后面一直延伸到脚踝。
比目鱼肌具有最大的小腿肌肉生理横截面积 (CSA),被认为可提供高达 80% 的小腿三头肌力量。
起点:
腓骨后侧、腓骨头和胫骨后侧的近端1/3处。
止点:
通过跟腱附着在跟骨结节上
比目鱼肌有两个主要功能:
充当肌肉泵:
当静脉循环系统通过肌肉组织时,有助于静脉的血液从外周回流到心脏。
充当骨骼肌:
与其他小腿肌肉一起,它是强大的跖屈肌,对跑步、步行和跳舞有重大贡献。
比目鱼肌的功能与腓肠肌密切相关。它们一起构成了主要的跖屈肌——它们的收缩导致上踝关节跖屈,从而在行走或跳跃时能够克服重力抬起脚后跟。比目鱼肌属于所谓的反重力肌群(连同腿的伸肌、臀大肌和背部肌肉),它们使人类能够保持直立姿势。
由于身体的重心在踝关节的前面,身体自然有向前倾的倾向。这被站立时主要由比目鱼肌产生的持续跖屈抵消。因此,比目鱼肌主要由 1 型缓慢的抗疲劳纤维组成,范围在 60% 到 100% 之间。当膝盖弯曲时,腓肠肌的跖屈属性非常有限,使得比目鱼肌成为负责跖屈的主要肌肉。
在坐姿提踵时(膝盖弯曲约 90),腓肠肌几乎不活动,而负荷几乎完全由比目鱼肌承担。
在中等力度下,比目鱼肌在向心期优先激活,而腓肠肌在离心期优先激活。
在步态中,肌肉在脚跟着地时,离心减慢距下关节旋前和小腿内旋。它还可以减缓足部的背屈。
比目鱼肌还能稳定跟骨上的胫骨,限制其向前摆动。
比目鱼肌通常将疼痛传递到足跟的后部和足底表面以及跟腱的远端。
一个罕见的肌筋膜触发点将疼痛传播到同侧骶髂关节,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将疼痛传递到下巴。
比目鱼肌的痉挛或肌筋膜触发点可能是跟腱疼痛、腘绳肌紧绷、腰痛、夜间抽筋甚至头痛的根源。
结合跖肌肌腱,上比目鱼肌触发点可能导致颅骶功能障碍或牙齿咬合不正。比目鱼肌外缘的激痛点往往会引起小腿中部的疼痛;肌肉下部的触发点可能更容易引起足跟痛。
罕见的肌筋膜触发点可将疼痛扩散至同侧骶髂关节,在极端情况下也可将疼痛转移至下颌。
长时间驾驶、运动,例如跑步、足球、骑自行车、登山、滑雪、划船机、长期穿着不适当的鞋类(高跟鞋)、因职业原因需要长久站立等。
1. 面向一堵墙站立,大脚趾和墙壁之间大约10厘米。一次测试一条腿
2 弯曲你的前膝,直到膝盖碰到墙壁,保持脚后跟在地上!
3. 如果你的膝盖在10厘米的距离时很容易碰到墙壁,而你的脚后跟没有离开地面,把脚移到离墙更远的地方,再试一次。
4. 重复第3步,直到当你的脚后跟留在地上时,你可以把膝盖碰到墙上。
5. 测量并记录墙壁和大脚趾之间的距离。
1. 跪坐在垫子上,将泡沫轴放在小腿的位置,身体往后坐,利用身体的重力在泡沫轴向下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但不要感觉到疼痛。
2. 轻轻地将体重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寻找压痛点。一旦找到压痛点,不要滚压,保持激痛点的压力15-20秒,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