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世琪
农历新年前,浙江各地市开始陆续公布去年的GDP。
就像处江湖之远的侠客们,一年将至,总要出山亮招,一较高下,比比进展,找找差距。
今年的“论剑”,“增速榜”排名第二的湖州,贡献了不少亮点。
涌金君了解到,2021年,湖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增长9.5%。
撑起这9.5%增速的,是湖州的三大“招式”。
招式一:苦练工业“基本功”
区域经济发展中,工业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也是在“论剑”中出彩的硬实力。
2021年,湖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45.6亿元,同比增长13.3%,这也是湖州这一数据首破千亿元。
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湖州,正与工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
纵向看,这是古代农耕与现代工业的碰撞,横向看,则是绿水青山与钢筋铁骨的交织。
“湖州的工业发展注定是新的、是绿的,是追求亩均的高附加值工业。”湖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与湖州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50%的土地是山地丘陵,束缚着湖州工业发展的手脚。
湖州正在着力推进的“五谷丰登”也微妙地反映出这一问题——在太湖南岸,找一处秀美的山谷很容易,但腾出一块空地,大刀阔斧地发展产业,难。
如何破题?还是从数据中找答案。
2021年,湖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6.4亿元、772.6亿元、391.1亿元和462.9亿元,分别增长22.3%、14.5%、20.2%和17.0%,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0、1.2、6.9和3.7个百分点。
这份成绩单,也完美匹配了去年4月湖州定下的工业发展目标。
2021年4月26日召开的湖州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提出到2025年,湖州的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将力争达1000亿、2000亿、1000亿、500亿,绿色家居和现代纺织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分别达1000亿、1500亿。
工业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以“规上工业增加值首破千亿元”的表面招式评高下并不客观,项目沉淀和创新水平是绕不开的要素。
前者是工业的种子,后者决定工业发展的成色。
2021年,湖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3.5亿元,增长22.9%,增速居全省首位。
“一般公共收入的增长依赖大项目的落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表示,湖州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更多优质的项目将不断提升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不断加码财政支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循环的结果是工业的稳进提质。
而在创新方面,去年年底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发布《2020年度浙江省及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详解了全省11个设区市创新指数情况。
与2019年相比,湖州2020年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达32.4,居全省首位,创新指数达到182.2,跻身三甲。这也反映出湖州工业发展中强劲的创新动能。
招式二:“内外兼修”双循环
经济发展中,每一组数据都非孤立。
2021年,湖州全市批发业商品销售额、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3.9%、24.4%、24.8%和30.9%,其中零售业和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90.9亿元,同比增长31.8%,高于省均9.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56.2亿元,增长32.3%,高于省均1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
两组数据联动起来看,指向湖州发展的第二招:双循环。
一方面,湖州市域消费热情可观,市场活跃;另一方面,抢抓新业态发展机遇,湖州找到了对外开放的新切口。
在涌金君看来,这组关系可以用“稳”和“进”来概括。
国内市场的活力靠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与疫情防控中的政府有为关系密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湖州曾迅速启动“洗楼行动”,按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线索”的要求,实施“一家、一厂、一人”表格化管理、小区“封闭式”管理。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种雷厉风行的态度也是这两年湖州疫情防控的总基调,成为湖州社会环境稳定的重要支撑。
开拓国外市场靠求进的发展态度。
被称为“椅业之乡”的安吉,正依托跨境电商打开出口的新空间。安吉万宝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栋现在最关心的是品牌在美国亚马逊平台上的排名,今年,以电竞椅为切口,旗下品牌已经进入亚马逊电竞椅销售榜的前十。
而今年年初,湖州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力求在开放型经济上更进一步。
湖州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随着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启动实施,发展贸易新业态已经成为“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也成为湖州外贸“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这种“内外兼修”的招式,为湖州提供了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驱力,在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招式三:打通城乡均衡“任督二脉”
1.65,这是2021年湖州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与去年相比,这一数字持续缩小。
湖州的城乡均衡度本就走在全省前列,想突破瓶颈,就必须做一些非常之举。
这是一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探索。
去年年初,作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浙江嘉湖片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
参与实施方案编制的专家告诉涌金君,突破城乡融合改革“深水区”,是方案编制的初衷。
“如‘农地入市’,受现行法律、政策限制,大部分成果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该专家表示,此次部署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层面共11项任务,分解到嘉湖片区的有5项:
包括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
而与其他10个国家试验区相比,嘉湖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更好、起点更高,老百姓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全面发展等方面也有更高期待,借助国家试点,嘉湖能将一直想推、但又无法推下去的重要改革大胆干起来,在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率先破题。
年中,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湖州被列为全省唯一“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市。
天时地利兼具,湖州如何作为?
过去一年,湖州都在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创新打法,年末,一次共同富裕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将创新推上高潮——
去年11月23日,湖州参照公交运行模式,在全国首创“共富班车”机制,政府推出的系列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即“班车”,享受服务的群众为“乘客”。截至目前已有优教共享、慢病服务、乐业湖州等11路“班车”鸣笛发车。
这一招,打通了湖州缩小城乡差距的“任督二脉”。
从形式上,湖州解构共同富裕逻辑,提出的“班车”项目更精准更符合人民群众痛点、难点;从动力上,重塑共同富裕动力机制,以全新“赛马模式”打破部门间壁垒,促成联动。
据统计,截至目前,湖州市已有约50万名“乘客”相继登上“共富班车”,两批“共富班车”预计将惠及群众超1000万人次。
“让优势更优,是湖州当下发展的重要原则。”湖州市共富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涌金君,湖州正不断破解如“持续缩小城乡差距”这样的“瓶颈”问题,彰显着湖州“滚石上山”的发展决心。
只有真正打通“任督二脉”,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1.65背后体现出的精气神,才是湖州未来发展向好的底气。
举报/反馈

浙江日报

1891万获赞 104.2万粉丝
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
浙江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