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台州日报》整版刊发、总编点评

路桥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副主任柯伟力个人事迹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柯伟力:死生之寻

1月14日下午,车从苏州城区驶出,窗外的风景渐从高楼变成农田。柯伟力靠在车后座发呆,有一阵没说话。


就在20分钟前,他还被寻亲者们包围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询问着DNA寻亲的问题。平日里显得安静的他,努力回应着每个人,这会儿有些脱力。


这次苏州之行,对柯伟力来说,是喜忧参半。

两位离乡半个世纪的寻亲者,终于找到了家人。作为见证者,柯伟力为他们宣读了DNA鉴定书。


另外两个寻亲者的相认之路却不够顺遂。即便已经确认了血缘关系,但能否成为真正的“亲人”,中间还似隔着千山万水。


一年多的时间,帮助130多位寻亲者成功回家,战果名列全省第一,柯伟力在各种寻亲者群体中已大有名气。但看过的人间百态,为他平添了许多白发。他还无暇去习惯如今的匆忙,却又不能停下——已有800多位寻亲者期盼着他的寻找。每个人都希望,第二天一早,路桥公安分局的柯法医能告诉自己,“你的亲人找到了”。


对柯伟力而言,这些“希望”重若千钧。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柯伟力为寻亲者一家宣读DNA鉴定书。


还 债

柯伟力认为自己跟影视剧中的法医形象相差甚远,“我就是个普通人,没什么特殊爱好,平时两点一线,也不会有什么惊险发生”。

柯伟力的外貌敦厚,跟他的待人处事一样,平实温和,不露锋芒。在寻亲工作成绩出来之前,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也就是“本本分分上班,高兴了会讲个段子”,再正常不过。看武侠小说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在路桥公安分局担任法医17年,他不像剑客似隐者。

乍一看,踏上帮人寻亲的旅程,是他人生里的意外,让他猛地脱离了原本的轨道。但翻开他的过往,今天的一切不是无迹可寻。“普通人”柯伟力,在承担起为他人寻根的责任之前,早已长久背负另一种隐秘的“沉重”。


工作性质使然,从2005年进入路桥公安分局担任法医,多年时间里,他面对的侦查对象,都是沉默不语的。通过验伤、解剖等科学手段,与死者对话,从冰冷遗体中寻找生时的轨迹,是他的常态。


并非所有死者都会告诉他真相。柯伟力无法回避那些没有侦破的命案,他说那是背在身上的“债”,说他欠死者,欠受害人家属,欠社会若干个真相。


柯伟力至今记得2006年的一起案件。那是他入行后的第一个未侦破案件,为了破案,路桥公安分局几乎动用了所有人力物力。从死者身上的微量元素入手,他和同事远走云贵川地区,一路寻找死者的真实身份,未果。此后每隔几年,他们又会重启调查,但苦于线索匮乏,均以失败告终。那时起,每次遭遇未侦破命案,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无法破案的无力和不甘,被他一一深刻心头。


2020年,公安部开展命案积案侦破行动,得益于DNA检测和人像比对技术的进步普及,一个个原本已经山穷水尽的案子被相继攻破。柯伟力再一次看到了“还债”的可能。依托于全国各地建起的DNA数据库,他又踏上了侦查之旅。


破案过程的确与影视里的惊心动魄毫不相关。于全国各地漫长跋涉,反复翻看昔日的卷宗,在DNA数据库中不停比对分析,柯伟力早已学会与枯燥共处,“坐不住十年冷板凳,真相的寻找会让你窒息”。


这一趟,看到方向的他铆足了劲。


路桥公安分局重案中队队员江伟男回忆,“那时起,他常常通过DNA信息研判,对案件提出新的侦破方向。”


虽然数据库全国联网,但各地的数据不时更新,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赴当地查询。


一次,按照柯伟力的判断,他和江伟男前往河南再探旧案。为了搜集DNA样本,两人来到一处农田,对附近的正在收割麦子的农民进行采血,走遍了田间地头。结束时,江伟男忽然发现柯伟力驻足扶腰,才想起他有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原来忍痛许久。


还有一次,柯伟力重办一件2016年的命案,通过DNA比对发现了重大突破口。他数月不断辗转安徽、河南等地,不知疲倦地对DNA线索进行分析核实,沿着亲族的迁移方向持续追踪。每进一步,往往碰壁,但他不灰心,又重新梳理信息,调整方向,一路追到了死者的故乡。


一桩桩悬案被破掉了。如今看来,柯伟力帮助寻亲者回家的技术方法,也是在当时初渐成型。


转 变

2020年与2021年之交,对柯伟力来说是一次分水岭。


柯伟力手中的命案积案尽数告破,压在心头十多年的石头落了地,他开着玩笑,说自己可以退休了。但李朝阳(化名)找上了路桥公安分局。


这是一名“失忆者”。2006年,他在长江边苏醒,忘了自己姓甚名谁,为何在此。此后,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在十年前来到台州。在路桥开五金店的泮先生夫妇收留了他,让他帮忙料理店里的事物。多年来,双方情同亲人,只是因为失忆,李朝阳始终没有身份户口,无法办理身份证、银行卡等。

2020年底,公安部的“团圆行动”刚刚开展,了解李朝阳的经历后,路桥公安分局决定,将其作为路桥区“团圆行动”的帮助对象,通过DNA技术帮助他寻找家乡和亲人。任务落在了柯伟力的头上。


为李朝阳寻亲的过程,对柯伟力来说并不陌生。采集李朝阳的血样后,他打开DNA数据库,熟练地埋头找寻。很快,结果出来了——李朝阳是湖北襄阳人士,家中还有母亲和两个姐姐。


至此,路桥公安分局对李朝阳的帮助本应告一段落。结案前,柯伟力却犹豫了。李朝阳的难题远没有结束。恢复身份需要回到襄阳,尚是“黑户”的李朝阳无法乘坐动车、大巴、飞机等正常交通,更不要提之后的种种手续。柯伟力决定陪同李朝阳一起回襄阳。


带着一份DNA鉴定书,驱车1300多公里,柯伟力陪李朝阳和泮先生夫妇来到襄阳,又在湖北省公安厅的协调下,驱车600多公里,往返武汉、孝感等地,终于帮李朝阳办好了户口。


与侦查命案时的寻找过程如此相像,只是结束的那刻,柯伟力听到了求助者亲口的道谢。


“谢谢你,柯警官。”李朝阳握着柯伟力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那一刻,柯伟力意识到,如果说昔日积案的告破是对社会、对死者的一个交代,是一次尾声,而帮寻亲者找到亲人,是改变他人生的一件大事,是生活的一次重启。”


回程的路上,一个念头从柯伟力心中萌发,“今后或许可以帮助更多活着的人,找一找他们人生的真相!”


这以后,同事们发现柯伟力“变了”。


“以往法医是不怎么出差的,自从开始帮人寻亲,他隔三岔五就要全国各地跑上一趟,比一线民警还要一线。”柯伟力的“老搭档”路桥公安分局重案中队的中队长朱德喜说道。


“团圆行动”原本是针对被拐失踪儿童,台州既非明显输入地,也非输出地,但与亲人离散者,还是大有人在。有心为之,柯伟力翻查论坛网络,发现了不少寻亲者。


他主动对接对方。有的帖子因为发布时间过早,一时得不到回应,他又多方打探,托人联系。


“接触下来,我发现,人数远超我的想象。”柯伟力感叹,“网上的寻亲帖,一般都是石沉大海。只是总会有人期待,有天帖子里会出现一条有用的回复。”


捞 针

在DNA技术普及前,失散数十年的寻亲者想要找到亲人,机会有多渺茫?有个成语叫“大海捞针”。


如果没有较为准确的信息,寻亲者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寻找,往往失望而归。


“通过数据库,能将寻亲的调查范围缩至最小。”明确这一点,柯伟力更加坚定帮人寻亲的决心。


开始,寻亲者大多与台州相关。比如离家63年的宁波严先生,在柯伟力的帮助下找到了台州老家的哥哥;椒江的陈绍华,也在65年后,找回了路桥蓬街的弟弟和妹妹。


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团圆,“路桥公安有个法医帮人寻亲厉害”的消息在寻亲者圈子里传开,更多外地寻亲者找上了门。


山东老聂是最早求助的外地寻亲者之一。寻亲十多年,他一直以为自己老家在嘉兴。2021年5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他给路桥公安分局寄来一份血样。


老聂的运气不错,柯伟力很快发现了线索。6月,老聂回家认亲了,老家是苏州。嘉兴似乎只是一个错误的线索,但柯伟力留了心:这只是一个偶然吗?


山东的寻亲者不在少数,号称有十万“江浙”儿女。老聂的飞速认亲成功,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苦苦寻亲的许多山东网友找上了柯伟力——他的微信炸了锅。


面对众人寄来的血样,柯伟力压力很大,却照单全收。做完一系列调查,他发现,好些山东莒县的寻亲者开始都在嘉兴寻找,老家却在苏州。苏州-嘉兴-山东莒县,俨然形成了一个链条。


再分析这批寻亲者,都是60岁上下,与家人失散至少超过50年。


一切并非偶然。他进一步研究,推断这些寻亲者当年与家人分开,多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


“三年自然灾害,苏州一些人家生活困难,孩子出生怕养不活,送往了嘉兴的福利院,又经嘉兴送往山东被人收养。”柯伟力介绍,“从福利院被抱养,许多人会带着一张写着‘浙江省嘉兴县’的红纸条,而这也成为他们寻亲的唯一线索。”


根据这种规律,柯伟力又帮多位山东的寻亲者找到了家人。他还确认了苏州桃源镇是一处当初送养事件的多发地。就在上周,在柯伟力帮助下,刘东辉和王云太这两位寻亲者回到了桃源镇的家。两人同在莒县长大,同在嘉兴附近徘徊许久。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柯伟力和寻亲者们在一起。图中4名寻亲者都在山东莒县长大,老家也同是苏州桃源镇。


人口迁移的轨迹,常常投影着历史的背景。80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时期,90年代的打工潮,也都成为柯伟力研究的课题。


“像1960年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都是帮寻亲者找到家乡的重要参考。”有助于寻亲的历史片段,柯伟力已烂熟于心,“今天,我们应该感谢祖国的强盛。正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才有了这么多亲人的重逢。”


除了时间因素,柯伟力还按照寻亲者的失散原因等进行分类,勾绘出相应的寻亲“地图”。


他上网翻阅论文,了解DNA检测的前沿技术。原本,台州DNA比对只能针对直系亲属,他积极与市局沟通,促成技术更新。求助者的DNA,现今还可与兄弟姐妹交叉比对,大大提升了寻亲成功概率。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向柯伟力求助的寻亲者遍布全国。


越来越多的寻亲者只认柯伟力。一次,一名寻亲者在河北警方的陪同下到黄岩认亲。见到过来宣读DNA报告的柯伟力,她把一位好友的血样偷偷塞了过来,想请柯伟力也帮对方找一找。


这让柯伟力哭笑不得,又不禁被这些寻亲者的信任感动。


人 心

做了多年尸检验伤工作,本以为自己看淡生死,寻亲者的悲欢,却让柯伟力变得感性。在为他人拨开人生迷雾的途中,一不小心,他深藏心底的柔软跑了出来。


有封信被柯伟力随身携带已经数月。每次出差,他都想找机会完成他“邮差”的任务。


这是一封儿子写给母亲的信。柯伟力没有拆开信看过,但他看过这个小伙为母亲录的视频。每看一次,小伙对母亲的声声呼唤都让柯伟力泪流满面。


从小被拐卖至福建,林小军(化名)一直记着自己幼时和母亲生活的画面。去年,他求助路桥公安分局,想要寻找母亲。


母亲终于有下落了。母亲赵琴(化名)是陕西人,与林小军失散后,她来到苏州打工,组建了新的家庭。出乎柯伟力的意料,因为怕影响到现在的家庭,赵琴拒绝与儿子见面。


盼着与母亲相认的林小军写下信件,录了视频,托柯伟力带到赵琴面前。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林小军(化名)请柯伟力带给母亲的信。


“我们商量过能不能让苏州警方代送,但听到他的恳求,我没法放手不管。”柯伟力说。警车即将驶入赵琴所在的工厂,柯伟力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我看视频都感动成那样了,作为母亲,看完视频和信,一定会打开心门吧?”


期待中这位母亲落泪松口的一幕没有发生。柯伟力声音愈发低沉,黯然离开。


“找人的艰辛都不算什么。许多时候,找到后,困难才刚刚开始。”警车又驶离了工厂,天色阴沉。柯伟力失落地说,“人心是最费劲的。”


沿途,柯伟力提起,其实他小时候,就有过亲人失散的经历。姑父离家出走,姑姑一人拉扯两个女儿长大。姑姑对他很好,他见多了姑姑等待的煎熬和无奈,对寻亲者无法相认的痛苦感同身受。


即使寻亲成功,横在亲人中间的,是几十年各自生活的现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寻亲求助者中,有人怕养父母伤心,只能偷偷寻找;有人因为亲人不肯认自己,带走一抔故乡土独自回程;有人千辛万苦与父母联系上了,又因往事不愿再见……


柯伟力还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他帮助下,弟弟得知了家人的下落,委托当地志愿者与其兄长接洽。兄长回忆当年的情形数度落泪,可临了,兄长却因为一些计较不知该不该相认。兄弟俩见了一面,彼此克制,言谈之间小心翼翼。分开后,深夜兄长发来短信,请他观看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一段情节,委婉道出些许心里话。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寻亲者王云太与母亲拥抱在一起。


好在,令柯伟力欣慰的是,人心并非只有复杂,还有温暖。


磕磕碰碰寻亲十多年的王云太,在54年后与家人相见时,将老母亲温柔抱在怀中,告诉她自己并不埋怨她将其送养,而是感谢她在困难的年岁里给了自己一条活路。


一位父亲在老家等着儿子不肯搬离,守了门前的一棵皂角树20年,只因那是儿子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儿子回来可能还有印象。


有一位丈夫已经去世,妻子和孩子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找遍了全国……


“寻亲,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只有在中国这样有着深厚血脉、传承观念的国度,才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寻亲者。也因为中国人的情感往往深沉、谨慎,有时反而阻隔了亲人的团圆。”柯伟力感叹,“其实大多寻亲者既无怨尤,亦无他求。他们经历八十一难,只是要找一个根在何处的答案。”


赛 跑

在身边人眼中,柯伟力一直是个低调的人。此前也有媒体采访他,他总躲着镜头,十分害羞。


但他还是开始面对媒体了。不是因为想抛头露脸,而是因为他发现,“没时间了”。


“寻亲群体里,年轻一些的80后,也已经有人40岁了。父母都上了年纪,不尽早相认,晚几年,可能就没机会了。”柯伟力希望通过自己站出来,让更多人寻求公安部门的帮助,“DNA寻亲如果只有一方在找,另一方基因没有入库,工作量就会增大,如果双向奔赴,团圆就容易一些。”


椒江的寻亲者陈绍华,尽管找到了弟弟和妹妹,但父母已经过世。后来他才知道,寻亲途中,自己曾见过父亲一面,可惜照面不识。


听说这样的事,柯伟力总是无限唏嘘,他愈发感受到肩头重担,他怕“来不及”。有些寻亲者,口头不催促,每天发来问候短信,但他将这当作督促。在寻亲者群体中名声日盛,感谢与夸奖,更让他如履薄冰。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路桥区公安分局成立了“回家”工作室。


今年,公安部的“团圆行动”已结束,路桥公安分局的“团圆行动”却将延续下去。局里成立以柯伟力为主导的“回家”工作室,将帮人寻亲作为一项长期进行的为民服务。


他开始与时间赛跑,日以继夜,全身心地投入寻亲工作,成为业内公认的寻亲专家。他用心了解每一个求助于他的寻亲者。对方的姓名、经历,寻亲的线索、难点,随便抽出一个案例,他都能准确说出来龙去脉。有时,其他省份的民警打来电话,向他请教DNA寻亲的技术诀窍。他从不藏私,倾囊相授。


与寻亲者交流时,柯伟力会讲解怎样采血以提高寻亲成功率。要采哪些人,什么情况下怎么采,他都不厌其烦地说明。


每到一处寻亲者的家乡,不怎么爱说话的他,都会尽力和周边老百姓打成一片,从聊天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线索。


他呼吁碍于面子不愿认子女的老人要遵从真正的内心,“生离时嘴硬,死别时才知后悔”。


他鼓励没有找到家人的寻亲者不要灰心,“你们留在数据库里的DNA,就像一颗种子,有一天会开花”。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柯伟力和老百姓聊天,搜集寻亲线索。


数据库在更新。有些寻亲者的DNA,最初没有线索,柯伟力就常常回头重找,看有无新的匹配信息。譬如旅英寻亲者刘东辉,初时线索中断,但柯伟力没有放弃,终于在半年后找到了前者的亲人。这份跑马拉松般的坚忍不拔,磨砺自他追查未侦破命案的那些岁月。


“社会治安进步,非正常死亡案件越来越少,说不定哪天我就‘失业’了。作为法医,还是希望再找到一种为民服务的方式。”柯伟力认真说道,“DNA寻亲,是用科技手段弥补历史遗憾,是我为自己找到的转型之路。”


从逝者之寻到生者之寻,柯伟力的“寻找”还在继续。滑动微信上的联系人,总有下一段寻亲的故事等着他。


从苏州回来后3天,又有一名女生在三门认了亲。女生邀请他去现场当见证人。


虽然早早提醒对方不要准备锦旗,但锦旗还是交到了他的手中。平时表情不怎么丰富的柯伟力,咧开嘴,笑得无比灿烂。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寻亲者一家团圆,柯伟力开怀大笑。


(文/陶子骞 梁犇)


这位“警察叔叔”又上整版了



举报/反馈

台州公安

69.8万获赞 21.5万粉丝
警务资讯,防范妙招,警察故事,为您讲述
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