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和意厚 正气凛然

——舒同书法艺术展简评

纵观书史长河,名家林立,代不乏人。而今文化发达,万方和熙,书道空前鼎盛,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舒同同志可谓当代书坛上一位颇负盛名的代表人物。

清人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书法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时代性。而时代性则往往表现在书家的艺术个性上。舒同书法之所以在当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就是因为它呈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感。它既从质直淳朴的古代书风,特别是唐风中吸取营养,又从传统书学中走出来,从而形成与当代重美、重力度的社会审美情趣相适应的属于自己的风格。归纳之,舒同书法的艺术个性或基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气象浑穆,宽博端庄,雍容大方,圆劲婉通、内在含蓄、凝重而洒脱,醇雅而开放,端严中寓动势、丰媚处见遒劲、既具得形的筋骨皮肉,又焕发出神的脂泽风采,有着一种碑刻或钟鼎礼器般的庄重感。

舒同书法于《多宝塔》和《麻姑仙坛》用力最深。同时潜心于秦篆,取其中锋运行,血脉通畅之势和转折舒缓,结构圆备之法。嗣后复临何绍基等大家、名家书帖,融诸体为一炉,撷数法成一统,终于自成面目。

王僧虔有一句名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笔意赞》)。舒同先生于此殊有心得,他常说:“书法中的字,最重要的是劲骨,要形神兼备。”我们从他的书作中也可明显看出他在这方面自觉的创作意识和高妙的处理手段。舒同书法要求不尽是字的形质,更讲究字的神采风韵。可谓藏拙寓巧,纤秾有度,由丰腴姿致中求力度,从庄严沉着中焕风采。他的晚年作品,榜书“黄鹤楼”,便是形神兼备的上乘佳构。

舒同同志善用短锋狼毫,中锋运笔,讲求藏头护尾,回锋逸转,起笔处顺入而无缺锋,转折处舒缓且少涨墨,收笔处用旋锋而求其圆浑;用墨略淡,讲求圆厚而通畅;运笔留重,笔道圆满流便,间出枯笔,然不刻意追求迟涩,用笔端正直爽,绝少偏斜,势劲力匀,不见起止之痕;方圆得宜,点画明快,一丝不苟,绝少无故出尖露锋;每笔均尽力输送,笔到,力到,气到,十分结实,绝无浮笔、弱笔、燥笔、败笔。

舒同书法的点画特征有三方面:一、圆,舒字圆笔多于方笔,以方折顿拙成形者较少,起笔、落笔和造型多告浑圆,不露锋芒,点则如危石落地,由此增添不少丰姿和活力;二、直,舒字多直画,且颇为直挺,一贯到底者常见。然而由于起落笔之圆劲,是使之显得直而不呆板。既庄重劲健,又活泼流动,生气贯注,筋骨内涵,犹如绵里裹铁,外柔内刚;三、润厚,舒字注意吸取宋人笔意,讲究圆畅之笔,线条一般圆润饱满,血脉流通,温文尔雅,格外沉着持重。一般说来,书法中圆笔、润笔、曲笔多可收流动通畅,丰润潇洒,姿态巧妍之效;直笔、方笔、枯笔易得劲强峻健,端严肃整,苍拙老辣之势。舒同同志却以非凡的功力和手段,将二流混融为一而达到了既“凝整沉着”,又“潇洒超逸”(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境界。

舒字结体以颜体“外满”为基调,造型多取圆势,重心平稳而斜正互出,收张得宜。虽每有变化,而“未尝乱其法度”(姜夔《续书谱》)。而由于结构尽量舍繁从省,于是产生出一种疑重沉稳而生动婉通,雍容大度而生动坚实的总体效果。与当前社会上颇为时髦的绝少功底而刻意追求奇特、偏怪的造型,“聚墨成形,任笔为体”的风气迥然殊致。

章法方面,舒同书法基本以传统格局为准绳,不刻意追求新奇。行楷字距,行距一般均告齐整而宽疏,字与字多独立,字之大小亦基本相同。然而,恰恰在这里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意匠:点画相宜,尽量避免雷同,力求字字生动;开张得宜,擒纵有度,字字顾盼;错落有致,有条不紊,行行呼应。总之,字脉行气,浑然贯通;虽字之大小略等,但轻重有别;虽字每多直划,但态势有起有伏;虽字字多独立,但脉络相通,笔断意不断,笔尽势无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舒同书法的基本风格,表现为如下四点:即实、直、雅、静。实者,凝重厚实,姿致丰伟,不偏怪,不暴露,不轻浮,可见唐人画「吴家样』之遗风;直者,自然直率,不造作,不卖弄,不伪饰;雅者,雍容娴雅,文质彬彬,不粗野,不狂燥,颇具“书卷气”;静者,神清气爽,不紧张,不窘迫,不浊滞。一言以蔽之,可归纳为一个字:“正”。端庄穆静,正气凛然,呈现出一种正人君子的风范和将军气质。

明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中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正人心,所以开圣道。”如果单从一般意义而言,这段话实际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作为汉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而与当今社会之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书法艺术,首先应自求其正,要正书风,要正本清源,真正在理论上釐清书法的性质、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为正人心”,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舒同书法无疑在这方面为书法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此夫张辛于燕园,1988.8.8;
原载《中国书法》1988年第4期

舒同书法艺术展

前言


舒同,字文藻,一九零五年生,江西东乡人。当代杰出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名誉主席。舒同五岁学书,九岁名闻乡里,有神童之称。早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县委书记,书法遂成其政治活动的手段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地下斗争,一度在上海、武汉及安徽等地鬻字,轰动一时。一九三零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由此开始其漫长的戎马生涯,历任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

舒同同志于军务倥偬之余,潜心书艺,寄情翰墨,笔锋犀利,横扫千军。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极言赞赏。舒同书法由颜字入手,又广临何绍基等诸家法帖,转益多师,数十年纥纥以求,终于以其特有面目,卓然独步当代书坛。今舒同同志已年届耄耋,仍临池不辍,新作时出。“无冥冥之志,何有昭昭之功”,洵乃书家甘苦之言,当足以激励来者,见贤思齐。

舒同书法端庄凝重,宽博大度,势和意厚,正气凛然。有岱峙龙翔之姿,无邀宠纤媚之态。不但名震九州,而且誉满东瀛,颇为世人所推崇,或称许为“舒体”,殊可谓名实相得。舒同乃多产书家,平生书作不下两万幅,诚如珠玑满地,美不胜收。几十年来,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求舒字者何啻千万?然舒老自己却一无收藏。今承有关方面鼎力相助,借得墨迹二百余幅,而选出其中半数余奉献大家。其虽未能显现舒字之高深,然尚可借此窥以全豹。

春华秋实,荟佳构于崇殿;时贤雅集,庆盛会于都门。猗欤圣哉,人所共赏。

舒同同志为革命家,亦为书法家,笔戈并举,德艺双馨,树典范于久远,其旨在此,不宜宜乎?!

仓促为展,多有不周之处,是敬祈书法名家、海内外贤达及广大观众不吝赐教,是幸!

舒同书法艺术展览筹备委员会,1988.5。
陈玉龙、张辛执笔,张辛改定。

中、韩书艺两人集·序文


这是两位大师级书法家的作品联展。

这是继当年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以来,中、韩两国书法艺术交流史上又一盛举。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是东方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书法属于一种典型的表现型艺术,她是根据汉字之具有先天丽质的形体结构,以相对简单的技术,以抽象的线条,以相对模糊、朦胧的形式来启示一定的生命意兴,抒发一定的情感因素,来最终实现其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正由于书法并非某些具体物象的写照、摹拟或象征,而是一种形上表现。因而形式美的规律在此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也因此赢得了世界性的艺术认同和珍爱。使得这门艺术获得了相当广泛相当辉煌和相当纯粹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文化成就,而并不限于使用汉字的国度,如韩国书法之发展亦如云蒸霞蔚,兴盛而普及。沈鹏·权昌伦书法联展,便是当今中韩两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一种展示。体现着两位艺术家对书法的深刻理解,显示出他们非凡的艺术功力和独到的境界。

沈鹏先生作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特别是作为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和诗人,一生于书法艺术可谓是:“博学余暇 游心于斯”。如果用“天机自动”四字来形容沈鹏书法,我认为是十分肯切的。沈先生的书法极富追求,但不事雕琢;功力老到, 但时出新意;结字讲究,渊源有自,但用笔、章法却卓奇率意,竟似天成,“纵复不端正,而爽爽有一种风气”。象他的诗一样,自然而然,生机一片。往往于一种漫不经意之中创造出极赏心悦目的效果。当年黄庭坚评价其老师苏东坡的书作《黄州寒食帖》说:“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沈先生的许多精采之作,包括此次所展出的一些作品,正当上属此类不可复为之佳作。

艸丁权昌伦先生生为当今韩国书坛一重镇,属于典型的传统功力型书家,真、草、隶、篆、碑帖、钟鼎诸体,无一不精。读书,研幾,抚碑,问彝,临池,几乎成为草丁生活之全部。明代屠隆在其《帖笺》中讲:“吾人学书,当兼收并蓄,聚古人于一堂,接丰采于几案……而书可名于当代矣。”权昌伦先生正可当此突出之代表。艸丁书法用笔讲究,点画本分, 结字高古,章法流畅,有根有由,翰不虚发,淋漓快利, 势正意和。于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成就了自家独特面目,自在情理之中。是非但登之罘罳,名于当代,且足以著于鼎鼐,传之久远。读过此次所展艸丁先生书法,必不以此语为过矣!

书法为静业 ,笔墨见道心。两位艺术家的法书标格既高,更擅声文坛。在新千年春暖花开,擢秀飞馨之时,联袂合手,馨香布展,必再彰书法艺术之精蕴,于中韩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也将产生新的和深远的影响。

此夫张辛于北大未名湖畔,2000.1。
原载《韩中书艺两人集》,韩国不二出版,2000.3.
作者简介

张辛,字此夫。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教育部人文学科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最早的考古学博士之一。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被聘为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

注:本文为张辛教授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或抄袭。共同尊重作者权益!

据了解,《中国书法全集》为崇贤馆推出的“崇贤宝笈系列”之顶级艺术藏品,是全球编号限量收藏的艺术珍品,如此系统和规模的文献汇集、整理、出版尚属首次。

举报/反馈

传统文化

2获赞 60粉丝
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交流传播平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