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提出将无人机分为消费级、工业级等。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不同,工业级无人机由于主要侧重飞机的技术性能和行业应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根据帅初先生的解释了解到,目前工业级无人机按照应用主要分为植保、运输、测绘、巡视(电力巡线/石油管线/电信巡航/森林防火……)、航拍娱乐五大领域,其中,植保无人机可谓独树一帜。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工业级无人机投资白皮书》数据显示,农业植保目前领跑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5.2亿,占比41.5%,初步估计2019年为46.1亿,占比为43%。艾瑞咨询也预测,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750亿,其中农林植保应用规模约为200亿。由此可见,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农林植保无人机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方向之一。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应用5G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植保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不但助力改变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局面,也用远程操作喷洒农药等方式部分替代了对身体可能造成危害的传统劳动作业。

伴随着农林植保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其已与飞防员、农药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业飞防体系。目前,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主要防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总体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节省用水90%以上,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

在帅初看来,与其他种类的无人机相比,植保无人机具备执行机构种类数量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同时,相比于高空作业,植保无人机需要具备更高标准的位置精度,对于导航算法的要求也就更高。

在4G时代,有限的带宽极大的限制了植保无人机上摄像头的作用,这就导致后台观察到的作业视频不但被严重压缩、视频不清晰,还不能保证数据的稳定、实时上传,经常被迫中断卡顿。同时,较高的时延往往也无法实现植保无人机对于位置精度的严格要求,从而很难完成远程作业。另外,由于4G基站数量较少,植保无人机又往往工作于人员稀少的田间,这就导致在一些地方的网络信号极其不稳定,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

而在5G时代,通过将无人机和服务器无缝连接,可将实时数据传送给服务器,依靠服务器强大的运算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最短时间内将解析后的数据回传给无人机,从而加快对特殊地块、特种作物的作业时效。

帅初表示植保无人机的使用,进一步将人力从各种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甚至是喷洒农药等对人体可能有危害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农林植保的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举报/反馈

中国商报

28.9万获赞 23.1万粉丝
传递商业力量 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商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