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给林青霞临摹说戏的大导演

他在《武松》一片里教台湾明星汪萍演潘金莲

最后被武松一刀刺死,汪萍怎么演也演不出

李翰祥讲戏:“她一生爱武松,一直渴望和他来一下

这一刀,就像插进她心里!”
说完李翰祥教了一个欲死欲仙的表情

汪萍照做,得到金马奖女主角奖

李翰祥

现下的人恐怕都不怎么认识李翰祥,连香港女星梁咏琪都误以为李是内地导演,而闹了笑话。实则细细想来,李翰祥也确实是大陆人,他的文化承袭也是来自于中国内地文化。

李翰祥出生于一九二六年,辽宁锦州人。曾经是学美术的,师从徐悲鸿,所以影片的色彩,场景都很绝致,他又是古典文学的大师,据说古书熟悉的不得了,对于影片的历史考据都是真实而非凭空虚捏的,到了香港后当美工,什么事都做过

陈萍(1948- )。李翰祥的风月片红人。台湾女星赴港拍限制级片的历史大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台湾电检甚严,香港风月片中裸露画面多被剪去,如此便可稍缓对亲友的难堪之忧。

李翰祥是个书迷,尤其爱读《金瓶梅》和《聊斋志异》,前者让他拍出《金瓶双艳》,瓶儿被张开大腿绑在葡萄架上那场戏,看得当年还是学生的文隽鼻血大喷,差点昏了过去。后者让他拍出《倩女幽魂》,没有特技,也能将那怪异的气氛完全带出来。层次之高,之后重拍的人都差他十万八千里。

在内地,仅存的李翰祥印象,要么就是被看成是风月片导演或是限制级导演。 当年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更是翻来覆去的播。1996年,刘晓庆主演的《火烧阿房宫》闹的沸沸扬扬,全是因为李翰祥心脏病发作,死在了片场。这可能是他与内地少有的联系。

“其实李莲英是个很不错的人,也是极端聪明的人,有很多人怀疑光绪的死,是李莲英害的,那是不明内情的一种猜测;李莲英非但没有害死光绪,反而在庚子年逃难的时候,救过光绪,在路上慈禧已经几次三番的,想把光绪活活的饿死了,是李莲英偷偷送给他烙饼夹肉。”

——李翰祥

林黛。香港电影史上名头最响的国语片女演员。李翰祥执导、邵氏公司的第一部彩色影片《貂禅》一炮大红,令邵逸夫掘得第一桶金,也令林黛再获亚太影后。

1958年底,一部《貂蝉》,让李翰祥成为所谓的大导演,票房的成功,令电影大亨邵逸夫先生对他极有信心。到了1963年,这是李翰祥生涯中最高峰的时期,导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它的制作成本低劣,但演员们的唱功一流。公映后轰动了整个东南亚。台湾首次接触黄梅调,观众更如痴如醉,有个人看过一百三十几遍。

李翰祥的风月片最好的莫过于《金瓶双艳》,选角是最绝的。胡锦原本是台湾唱评戏,给李翰祥拉来演风月。这女人嘴角镶一颗妖人黑痣,眼含秋波,把女人都能给迷的晕了。凭心而论,胡锦真的不算美女,但是那个骚绝对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骨子里面的骚。具体情色细节我不必多说。还是学生的蔡澜,看了这片子都流鼻血。

李翰祥有恋脚癖,一向为小脚迷,在他的片子中三番四次出现,尤其是当女主角出现时,更喜欢描写她们的脚吊在蚊帐上。

李翰祥的风月片都有共性。大多他是有小脚情结的,风月片的女角都是小脚。《声色犬马》,《风流韵事》,《一乐也》都是三段式片子,演员除了《声色犬马》的白小曼都是老将,胡锦、恬妮,岳华,许冠文等。这一些片子无一不脱。这里要说的是白小曼,白小曼也是李翰祥给取的艺名。白小曼是个真正的花瓶,演技绝差,据说这部片子一结束,白小曼就成了当时片酬最高的新人。

李翰祥的风月片总感觉带着搞笑的细节。比如《大军阀》,第一情节都是断案,小叔子强暴嫂子。第二情节是捉奸,姨太太红杏出墙。第三情节是死亡,大军阀总是被杀的,然后一个军阀倒下了无数个军阀站了起来。剧中的军阀都操一口山东话,剧中的大军阀许冠文越是严肃,观众越是想笑。连后来的只要涉及的军阀的片子都逃不了李翰祥发明的“奶奶个熊”。可见此片对90年代甚至现在都还是有影响的。

白小曼,生于台北,母亲是北京人,父亲是美国人。是她独特的美最初震惊了阅人无数的李翰祥,但作为演员,白小曼其实并不具备天赋。据李翰祥说,拍《声色犬马》,她竟无论怎么用功都记不住台词,整部影片都是导演在旁边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提词。

1977年 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林青霞反串男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张艾嘉饰林黛玉。

李翰祥特别超现代。拍《大军阀》 的时候女配角之一的狄娜拍到一场戏,李翰祥要她露出一个屁股来。狄娜说这事前没有告诉过她,李翰祥说这个形象也是从西洋的采臣名画得来,不穿衣服的女人躺在沙发上,只见裸背,回头微笑,他反驳说意境很高,人家几百年前已经画了出来,当今是什么年代?

在西方电影中,电影中的性有时候用火车进山洞、油田打桩或汽车尾气管喷烟(“Get Carter”)来表现,这已经是他们很了不起的暗喻。可是在李翰祥的电影中,从拉风箱、吹笛到瀑布,最后天上的飞鸟,枝头的露珠,无一不是在表现性,充分展现出李翰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李翰祥在拍《风月奇谭》时期用的道具已经超越岛国,民国时期就用充气娃娃,李翰祥真是洋气!

李翰祥对古董着魔,是那么厉害。

李翰祥的家,就在邵氏片厂对面的那排两层楼的房子,叫为“松园”,狄龙也买在他隔壁。走进“松园”,堆满明式家具和清朝杯杯碟碟,连走路的地方也没有,比摩罗街的古董店还杂。所有古董,并不每件都是真的。他俨如专家,一看到什么红色陶瓷,即说出它的历史和产地,真假跑不出他双眼。

在他的家里众多的字画中,有一幅小小一尺见方的,是齐白石的画作中顶上不留白,用毛笔扫了几下,底部完全空。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一群小鱼争吃水面上的浮萍,题款是齐白石送给徐悲鸿的,不是得意之作不会送给同行的大师。

邓丽君曾邀李翰祥帮她做录影片

刘晓庆一直很敬重李翰祥,曾在李翰祥最落魄的时候邀请他拍戏。

说到李翰祥能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对市民文化的津津乐道和精确把握:黄梅调通俗易懂,风月片猎奇性强,古装历史传奇更合大众谈古论今的口味。于是乎,民间传说、古典名著、宫廷秘闻、香艳趣话共冶一炉,雅、俗、纯情、色情、朴实、轻佻皆有体现,结果使得李翰祥的电影尽管难免风格多变、内容混乱,却戏味十足、流畅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细节铺陈富于情趣……

总之,他的影片不仅具有着极强的商业娱乐性,同时还能令人感受到精致的艺术性。市井小民能从通俗情节中找到乐趣;知识分子能对影片苦心考证的细节会心一笑;甚至连内地人也会为他在小小的香港都能拍出清宫片的气派和精细而赞叹不已(导致后来李翰祥与内地的合作)——有如此手段,李老走红影坛二十多年而声名不坠自然毫不希奇。

时至90年代,李翰祥虽已年逾花甲,却并不服老。眼见香港古装风月片再次风行,而他身为这一类型的开山祖师,当然不肯落后,几年间便拍了《金瓶风月》、《少女潘金莲》、《半妖乳娘》多部被划为的风月片。只可惜此时的李翰祥已不复当年之勇,导演的几部风月片尽管布景服装道具依旧考究精美,却因创作心态老化,遭到观众的冷遇。

待到1996年,李翰祥雄心再起,涉足电视剧领域,全力投入大型历史古装传奇《火烧阿房宫》的拍摄,谁知期间劳累过度,终于倒在拍摄现场,再没有醒来……

举报/反馈

时间互动大百科

5万获赞 1.4万粉丝
分享人文历史、社会生活的价值内容
成都时间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