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反道学是李贽思想最鲜明的特征,其原儒思想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即与当时道学的种种弊病有关,所以李贽原儒思想对假道学的冲击也最为明显。李贽原儒思想对事功之学给予了格外关注,多从事功之学的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判,其现实指向的即是空谈心性但为政乏术的道学家。

李贽 画像

李贽所处的明朝晚期问题重重,他从事功之学的角度,对朱熹和王安石进行了考察与评价

李贽所处的明朝晚期已经是问题重重,内部皇帝不理朝政,奸臣当道、官场腐败;外部军事危机加深,尤其是倭寇的不断侵扰,对沿海地区百姓造成巨大威胁。

李贽本人人微言轻,其原儒思想中对事功之学的刻意强调,即含沙射影地指向以道学家自居的明官员,其用意仍然是提醒道学家们要学以致用,要在事功之学上有所进取,如李贽对朱熹和王安石评价不高,即是因为他是从事功之学的角度,对二人进行的考察。

李贽 画像

他认为朱熹未能从大局着眼,复兴宋室,解决时困;认为王安石尚未能齐家,政治改革更是没有实效。而李贽所处的时局,与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的明王朝更需要有才能之士,出来解决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李贽原儒思想中,所呈现出的异端的面貌、激烈的言辞等,对当时道学的空疏无用造成了很大冲击。

另外,道学的空疏无用还表现在与百姓生活的脱节,由于土地兼并的流行以及“三响”的加派,又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官民矛盾不断加剧,农民起义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李贽作为明朝官员,首先自己做到了身体力行,在为官之道上,很好的践行了原始儒家“富民”、“教民”等民本思想,对同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李贽 蜡像

李贽是一位真正的求道者,李贽原儒思想中,对佛学及道家思想的吸收借鉴,破斥了道学的门户之陋

李贽原儒思想对事功的强调、对内圣境界的执着追求,反映了李贽正是一位真正的求道者,所以李贽对原儒思想的践行、对事功之学的刻意强调,对当时道学的空疏无用造成了较大冲击。

正统道学家视儒学为正统,视佛、道为异端,然而到明朝中后期,三教合流的趋势已不可逆,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道学家如果依然固守自家门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而且还会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到明朝中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道教本来就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佛、道两家早已深入民间。

李贽 铜像

作为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如果不以一种包容的态度面对各家学说,就不可能为明朝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障,更何况道学最初的产生,也是在吸收佛学及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实现之后又固守自家门户,反而显得自身格局不够。所以,李贽原儒思想中,对佛学及道家思想的吸收借鉴,很好地破斥了道学的门户之陋。

李贽自幼即表现出了明显的异端倾向,尤其对道学先生极为反感,正统儒学视佛老为异端,而李贽偏偏对佛、老两家情有独钟,在担任姚安知府期间,李贽“因性牖民”的施政理念即是借鉴吸收了道家思想。

李贽生平简介

李贽以明朝官员的身份出家,有着明显的针对道学的意思,李贽还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李贽处理公务,还常将地点选择在佛家寺院之内,甚至还曾三次入云南鸡足山学佛;辞官之后,李贽投奔好友耿氏兄弟家中,与深谙佛学的耿定理关系很好,却与正统道学的代表耿定向发生激烈矛盾;到了晚年,李贽以明朝官员的身份出家,更是在行为上对道学门户之陋的公然挑战。

李贽的出家之举,有着明显的针对道学的意思,而假道学更是执儒家门户之见的主要力量。李贽原儒思想对自然童心、欲、私心等概念的提倡,其原因主要在于意识形态化了的程朱理学,已经开始对世人的天性造成压制,其本身在心性之学上的天然优势则大打折扣,以外在“天理”和道德名教规范和约束,世人思想易造成了人们自我价值的缺失和迷茫。

李贽的思想主张

而李贽原儒思想对“童心”的强调,即是在唤醒人们的自然天性和主体意识,以期人们能够冲破泛道德主义名教,桎梏回归“童心不失”自然状态,提高了人们的主体性自觉意识,这对当时社会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剂良药。

而且李贽还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如圣与凡之间的平等、民与官之间的平等,但对当时虚伪道学最具冲击力的,还是李贽“见无男女”的男女平等观。

李贽大胆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认为:“自然发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

在先秦原始儒家那里,并没有明显的女性歧视和男女不平等观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尊女卑的观念不断得到强化,尤其是到了明代,程硃理学与明皇权制度的高度结合,使得女性的地位愈加受到歧视,而且明政府还大力倡导女子守节,使得这一时期贞节牌坊的数量,达到了历史之最。

程硃理学

面对这种情况,李贽大胆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其讲学还公开招收女弟子,在担任姚安知府期间对女子同样施以教化,这在当时不能不说一种大胆之举。

此外对于男女爱情问题,李贽也与同时代的道学家有所不同,如对于汉代才女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一事,李贽不仅没有批判而是对她大加赞赏,一反正统史学家对武则天的鞭挞,赞武则天“善用人才,远胜高宗。”

另外,相对严格的名教礼义规范,李贽更强调真情实感的表达,李贽认为:“自然发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李贽还称“人乃至活”,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李贽原儒思想,对道学压抑人性的批判。

《李贽评传》

李贽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因受左派王学的影响思想言论有些偏激,去世后在民间仍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当然,李贽原儒思想中对“私心”的正名、对“势利”、“私欲”等观念的大力倡导,在冲击道学压抑人性的同时,也为明朝商业的发展清理了思想障碍,李贽对商业不仅没有歧视,而且还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其学术思想中就有大量关于理财方面的观点。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李贽原儒思想虽然在破除道学弊端,及拯救社会时弊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受左派王学的影响,加上其自身过于偏激的性格,其在对原儒人性论超越以及对事功之学刻意强调的过程中,又有对原儒思想突破和偏离的成分,对道学的批判,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矫枉过正之嫌。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李贽思想及其著作在民间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同时李贽思想有还着针对性强,而普适性弱的特征,李贽也明确表示,他是为上上人说法而不为下下人说,对普通读书人之易产生误解。

但李贽去世后名声大振之余,其书却被广为流传,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还存在有打着李贽的旗号,印制有伤道德风化书籍的现象,而这是李贽所始料未及的,也是李贽好友汪本钶所非常担忧的事情,也从侧面反应了李贽偏激的言论和著作,的确给社会风气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难怪后代志士仁人对李贽多有不满。

《文化怪杰-;李贽》

总结

虽然李贽在主观上,并没有提倡放纵人的自然欲望,李贽本人的道德操守也非常难得,但因其对私心、势利、人欲等观念的大力提倡,确有可能导致人们放纵欲望的可能性产生,对儒教社会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名教道德,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对当前学术界过度强调李贽尊孔尊儒的理性回应。

参考内容来源:《明史》

举报/反馈

史若沧海流

208获赞 1471粉丝
史若沧海流,滚滚不可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