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运行机制,引发人大代表热议。养老服务联合体怎么建?养老服务联合体如何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实际上,养老服务是一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必须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表示,街乡镇作为社会治理单元,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主要是为了解决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黄石松说,养老服务涉及很多服务主体,有的搞家政,有的搞送餐,有的搞康复,这些资源现在比较分散,没有整合到一起。“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比较多元,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强,而养老服务又需要就近就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街乡镇为单元,建立一个机制来统筹这些资源,实现供需的对接。”

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到底什么样?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已有多个街乡镇建立了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其中,成立最早的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已经整合了200多个服务项目,签约辖区内外成员单位228家,包括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家照料中心、9个社区党群中心,就连辖区的银行、超市、物业、饭店、菜市场、茶馆、药店等机构也包括在内。据了解,朝阳门街道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3220人,通过逐一走访,确定了精准助老对象93人。精准助老名单以外的老年人,均纳入到普惠对象中,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通过搭建平台,实现助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与融合,让辖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安心而丰富多彩。

“社区是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场所,是实现精准对接就近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点。”市人大代表、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认为,这种就近、就便、精准的资源整合,可以在区域内有效输出养老服务,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非常值得推广。

施颖秀说,这种以行政辖区为单位,将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医疗服务机构、各类商户、公共服务商等碎片化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形成立足社区、辐射居家的养老服务合力。

“要发挥街乡镇在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区域统筹作用,同时引入智慧养老,通过大数据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搭建养老服务供应端和老年人需求端之间的信息匹配,从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施颖秀建议,在全市范围推广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借助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手段,以街道社区提供平台、专业社工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整合街道范畴内的各类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化服务积极性,搭建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桥梁,三社互联互通,打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她还建议,在搭建养老联合体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老龄大健康数据平台的运用和共享、区域内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集约化管理,订单式服务,有效满足或回应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静提出,建设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还应在“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引入适老化服务,破解居家养老的瓶颈。例如,朝阳门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出行服务,形成了社区牵头、社会化平台提供服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提供使用引导的三方合作模式,有效缓解了老年人“不会叫车”“叫不到车”“找不到车”“不会支付”四大瓶颈,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加立体。

黄石松代表认为,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还应该突出“普惠”和“医养结合”。需要看到的是,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因素,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是贯穿21世纪中叶北京的基本市情。“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远影响,老年人群体的收入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同时老年人群体的支出也在增多。”

他表示,普惠并不是低端,而是经济实惠,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现在并不是没有优质的养老服务,而是优质的服务太贵,大多数老年人支付不起。希望能够通过政策引导提供经济适用、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

(原标题:人大代表热议养老服务联合体,优质便利普惠很重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琪鹏 张蕾 和冠欣

流程编辑:U022

举报/反馈

京报网

1814万获赞 108.5万粉丝
北京日报官方网站·首都视角天下观
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