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白雪
视频剪辑 徐颖
12月7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盘龙城工作站挂牌仪式。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武汉市文旅局副局长张宏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副院长万全文,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等,共同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盘龙城工作站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给考古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万全文致辞表示,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后,建立的首个工作站。2021年12月20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共同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标志着湖北文物考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后,首个工作站选择在盘龙城,有它的必然性。盘龙城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推进考古工作,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盘龙城的考古工作都是由省里在主导,上世纪90年代之后移交给武汉市,省市一起携手将盘龙城的考古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工作站挂牌之后,更有利于省市一起携手推进盘龙城考古。
宫殿区
早在1975年也曾设立过盘龙城考古工作站
在揭牌仪式现场,有业内人士称,工作站挂牌,这是湖北省考古队在盘龙城的回归。
据了解,早在1975年,湖北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就在盘龙城建立了考古工作站,为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下属单位。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商代考古课题需要,在盘龙城遗址上开展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发掘工作由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陈贤一主持。
建立考古工作站后,在城外三处遗址上发现二里头期或商代二里冈期的手工业作坊遗迹;在城外发现多处商代墓地;对城外商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有进一步了解;从城壕内发现的木构遗迹,略知盘龙城古城的水运交通设施等情况。
湖北省博领队王劲先生清理一号宫殿基址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接受记者采访说,工作站挂牌后,第一,可以推进盘龙城考古工作,把盘龙城遗址的内涵揭示得更加深刻和翔实;第二,利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优势,还可以适时向公众展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的考古成果;第三,可以推进学术交流,依托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把长江文明研究做得更加深入细致。
杨家湾十一号墓清理现场
1974、1976年是盘龙城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发掘,改写了中国历史
数十年来,盘龙城进行过哪些重要的考古工作?
据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发布:上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及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在盘龙城遗址上开展了一些列考古发掘工作。1963年6月,当地农民在古城外西面的楼子湾岗地上,开挖农田灌溉水沟时,暴露出大片文化层和遗物,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在楼子湾遗址上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室张云鹏主持,参加发掘工作的有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陈贤一、郭德维等。这是盘龙城遗址按科学程序进行的首次考古发掘,发掘商代墓葬5座,出土青铜器等一批重要文物,并测绘了首张盘龙城遗址地形图。张云鹏英年早逝,由郭德维等人对这批资料进行整理,发表于《文物》1976年第1期。
俞伟超指导宫殿柱础发掘
1974年一号宫殿基址发掘现场
1974年,为进一步了解长江流域商代文化面貌以及盘龙城城址的营建年代,配合王家嘴防汛长堤的修筑工程,结合考古教学实习,以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为主体,联合组成了盘龙城考古发掘队,对盘龙城遗址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俞伟超、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王劲联合主持。此次发掘解剖了北城垣,探明其营造年代为商代二里冈期;在城内发现两座商代大型建筑基址,揭露出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二里冈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F1);在李家嘴发掘商代墓葬三座。
城壕
宫殿基址复原展示
1976年下半年,为继续了解古城址的建筑年代、城外的城壕及城内大型建筑群的布局等情况,结合教学实习,以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为主体的考古发掘队,在盘龙城古城址内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发掘工作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李伯谦和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王劲联合主持。此次发掘,揭露出一座商代大型宫殿建筑基址(F2),了解到城内商代二里冈时期宫殿建筑的布局;解剖了一段南城垣,进一步探明了城垣结构;在南垣外揭出了一段城壕,获知城外确有城壕设施。
城址概况
城垣
1974、1976年是盘龙城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发掘,宫殿基址和李家嘴墓葬区在此时被发现,改写了中国历史,学界开始认识到长江和黄河同为中国文明的摇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