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荔枝新闻」
荔枝特报记者/周诗婕 方文浩 摄像/张云鹤 谢自强 剪辑/周胜男
在红山动物园93年的历史中,2021年是特别的一年。
今年2月,一篇刷屏报道让疫情中难以为继的红山动物园成为“顶流”。一时间,大量的游客涌入动物园;要求认养动物的电话被打爆;60名志愿者的招募计划发布后,800人争先报名……
十个月过去,红山动物园内恢复往昔的平静,社交媒体上却依旧活跃。刚刚过去的跨年夜,红山饲养员给动物们准备的跨年大餐登上热搜。
曾经孤独矗立的动物园开始坚信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动物园不是猎奇或者娱乐的地方,而是去感受生命伟大和自然奇妙的场所”。
园长沈志军更愿意把这样的动物园称为“梦”,“在一点点地接近动物园的梦”,他说。
一场突然的走红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关注,红山动物园一直是“小众”的存在。不能投喂动物、没有动物表演,“这就像你跟小孩说,我这是有机绿色食品,但他们依旧会选择可乐和爆米花”。
“根本没有想过我们会火”,沈志军坦言自己不擅长吆喝,甚至在上《一席》演讲之前都曾有过犹豫,“我们动物园能讲什么?”
宣教部的白亚丽则更早预见了这场“意外”,“我们在业内其实一直有一定的名气,我一直觉得走红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文章刷屏的那几天,留言被他们反复看了个遍。“有一次,留言中出现了有意思的矩阵,‘我是北京人,我要来红山’、‘我是广州人,我要来红山’、‘我是上海人,我要来红山’……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面对的不是南京,而是全国。”白亚丽说。
冬天原本是动物园的淡季。但在那个2月,红山动物园创下了800万元的门票收入,网友形容“排队的车子从红山动物园大门排到了火车站”,很多人在公众号购买门票、年卡后留言,“我在外地不能过来,就买一张门票做纪念”。
认养的帖子也在朋友圈刷屏,认养动物的收入达到往年的五倍以上。“如果没有大家的爱和温暖,我们可能没有信心,也没有信念走到现在这个状态。”沈志军在镜头前真诚地回应。
一群人的热爱
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共建理想动物园的计划。60人的志愿者招募计划发布后,800人争先报名。“有学生、老师,有懂动物的、有会设计的、有玩转新媒体的,甚至有外地赶过来的,都是非常有情怀、热爱动物的人”,白亚丽说。
如今的红山动物园,多了很多走心的细节:每个动物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手绘介绍;有趣的动物花边会做成“新闻”和游客分享;赤狐“麦子”是这里的当家主播,主持一档头条节目名曰“麦报”……
“本土区大小事”手绘板
“这些都是志愿者手绘的,有时候会忙到夜里十二点。他们说,虽然费了很多心思,但增进了和游客之间的情感联系”。沈志军也是这些手绘作品的粉丝,巡园时他常常会观察游客,“真的会在展板前驻足”。
在此之前,饲养员彭培拉已经开始做类似有温度的尝试。她给去世的獐子手写了一份讣告,结尾处动情地表达,“我们很怀念它,感谢它陪伴我们的时光”。
彭培拉是北京人,两条辫子挂在背后,戴着文艺的帽子。来红山动物园之前,她在国外一家动物园做志愿者。她从小喜欢动物,在同行的推荐下来到红山,形容她的工作为“实现人生做有意义事情的途径”。
彭培拉(左二)和陈月龙(右一)一起救助貉
她常常自费给动物“开小灶”。去年春节,她变着花样给熊做食物,献出了自己的年货。今年,她给水獭“小爪”首次尝试了蛤蜊,谁料“小爪”被蛤蜊夹住,这让大家心疼又好笑。沈志军建议明年夏天给水獭尝尝小龙虾,“它们应该学会用石头去砸虾钳,要锻炼野生动物的天性”。
在红山动物园,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对动物赤诚的热爱。饲养员办公室的白板上写着一行字,“我们只要对动物好,别无所求”。如今,这种热爱也在被更多人认可。
“以前,家长看到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可能会跟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只能跟他一样干这个’。但是现在,非常多的年轻人找到我询问,怎么才能成为和你一样的人”,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陈月龙语速很快。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睛发着光。
宣讲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陈月龙
陈月龙32岁,自称是红山动物园“最老”的“野生青年”。沈志军正色澄清道,“我才是‘最老’的”。有段时间,硕士竞聘红山动物园饲养员的新闻登上热搜。沈志军笑言,“饲养员的平均学历确实在提升。现在90%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有十余名硕士,有一名博士”。他摆摆手,“但是学历不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最看重饲养员对待动物的态度,主要看情怀”,他说。
一次崭新的尝试
今年,红山动物园在做一种崭新的尝试,新增了本土物种保育区。
“之所以叫本土物种,而不是本土动物,是因为这片区域里不仅包括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也包括没有生命的土壤、水,甚至阳光”。沈志军提起来很骄傲,“算是现代动物园场馆设计的里程碑”。
那是一片在山上,完全与自然融于一体的场馆。獐子在它的湿地里嚼着草叶,黑眉锦蛇躲在灶台上的筷筒后面冬眠 ,野猪在自己垫的落叶窝里拱来拱去……
躲在灶台上冬眠的黑眉锦蛇
“这一片区域,给你的感觉就像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不经意中就会有野鸟或獐子出现,你会有一段和它邂逅的美好时光”,沈志军比划着描绘。
他回忆,有一次巡园,一位老太太看到獐子后兴奋地大喊,“啊,我竟然看到獐子了”。那是令沈志军得意的时刻,“这种乡愁和情感,是我们想传递给游客的。只有你对动物有了情感,你才会想到去保护它”。
本土区里的动物大部分来源为红山动物园野生救护中心。赤狐是南京的一位老奶奶捡回家当狗养后,发现完全驾驭不了,送过来的。野猪是从山上“逃逸”到南京市区,多方协助下送到动物园的。豹猫是盲的,市民送到动物园救助的……
“我们希望本土区呈现给公众的,不止是动物的存在,也包括它们所经历的故事和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陈月龙说。
对陈月龙来说,理想的动物园应该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能够服务于野外的野生动物保护。
这也是红山动物园正在做的。本土区的植物完全保持着“野生”的状态,因此吸引着野生动物前来栖息。“草长出来以后,这里来了一群白腰文鸟。我们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但它们就像这片土地的主人一样,在池塘边上洗澡,吃草籽,非常惬意”。
本土区“住户”大合集
据小红山多样性保护调查行动中的红外相机记录,从2014年起,共监测到9种兽类、20多种鸟类。这里是很多,也即将成为很多动物的家。
本土区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明年秋天的时候,枣树上会结圆圆的果实。“到时候,就会有鸟儿来吃果子了”。沈志军很期待。
一扇沟通的窗口
直播、科普、讲座……如今,红山动物园更像是一扇公众了解动物保护知识的窗口。
随着公众关注的增多,沈志军欣喜地发现,动物园里游客的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小朋友看动物的时候经常会拍玻璃。现在巡园的时候看到很多家长跟自己的孩子说,你不要打扰它们,不要拍玻璃”。投喂的游客也变少了,从前饲养员需要花大量精力去劝服游客不要有挑逗行为,“现在几乎没有”。
更多的人开始理解,“在红山,动物有不被看见的权利”。从前,人们站在高高的地方,从上到下俯视着动物。但是在红山动物园,场馆都是按照平视或者仰视来设计,“我们需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也是在今年,陈月龙所在的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收到的动物更多了,救助的方式也更加科学。陈月龙回忆,春天的时候,一位市民捡到几只猫头鹰雏鸟送到救助中心,并反复解释,他实在是因为没有找到猫头鹰的亲鸟,所以才送过来。又过了几天,这位市民回到救助中心向陈月龙请求,是否可以返还那几只雏鸟,因为他找到了猫头鹰的亲鸟。
过去几年,红山动物园每年都会收到数十只市民救助的猫头鹰,不得已办了一所“猫头鹰学校”。小猫头鹰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如何做一只真正的猫头鹰,学习捕猎捕食,减少对人类的依赖。毕业一只,放飞一只。“其实很多被送来的雏鸟都是在学飞的猫头鹰,它们的父母就在旁边,盲目救助反而会给它们带来伤害”。过去几年,每当有机会,陈月龙也会不厌其烦地向公众科普。
今年以来,彭培拉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更加综合了。“不止是照顾动物,还有种地维护环境,向公众展示并科普”。她认为,引导公众是动物园很重要的职能。在彭培拉的心中,理想的动物园是“能够让更多人喜欢跟动物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场所”。
这也是红山动物园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未来,红山动物园将不仅对动物有科学、良好的照顾,保持动物的野性;也将向公众传递更多的环境保护信息。只有野外的环境保护好了,在野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动物园里保持野性的动物才能够反哺到野外。两者结合起来,动物园的梦才能实现。”沈志军说。
在他的办公室,那幅小朋友送给他的画依旧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
谢谢你把小动物们照顾地这么好。
谢谢你像家人一样,把小动物的家变地更大更有趣。
谢谢你动脑筋、做调查,让小动物生出了更多的宝宝!
谢谢你教小动物们学本领,让小动物像我们一样更聪明。
我们一定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保护小动物,请放心,我们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像你一样,做个有爱的人。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奈斯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8万获赞 169.1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