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篇幅较长,主要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平台以及期刊杂志库的数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介绍广东狮舞风俗,请不要过多联想。
现在在网上有一个说法就是,《雄狮少年》陈家村并不是在佛山,而是在广东除了佛山之外的其他地区,那么,作为一名曾经研究过广东民俗文化的脑洞研究员一号,就突然间有了一个兴致,能不能通过广东各地的舞狮民俗来判断一下,《雄狮少年》的发生地是在哪里?
那么,要判断陈家村是属于哪个广东的哪个地域,我们需要先从广东地区的文化区域划分来看。下面是广东的文化区域划分图:
大家可以看到,广东地区的文化区域划分是由潮汕文化区、客家文化区、广府文化区以及雷州文化区组成,其中,在网上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雄狮少年》的陈家村极有可能是在潮汕地区,不过,这个区域是首先可以排除掉的。
根据二零一零年出版的《潮汕民俗辞典》中的记载,潮汕地区主要舞的狮子是青红狮,也就是说,在潮汕地区,特别是揭阳一带,主要流行的是青红狮,其中青狮主武,红狮主文。
而除了青红狮之外,据《潮汕民俗辞典》的记载,潮汕地区还有舞虎狮的流行,虎狮又称高跷虎狮或是高脚虎狮,主要特征是舞狮者需要踩在高跷上进行。
而且潮汕舞狮文化中,不论是青狮还是虎狮,都与南狮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有引狮人的存在,引狮人是北狮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之所以出现在潮汕以及客家文化区域,也是因为客家人所保留的北方文化记忆有关的。
而且潮汕地区除了这两种狮舞之外,还有着各种各样类型丰富的舞狮形式,南狮这种形式,在潮汕地区算不上流行,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根本就不会使用南狮来进行拜年活动
排除了潮汕区域,那么会不会是在客家文化区域呢?
我们翻查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网的相关数据库,可以发现,梅州的舞狮项目上报的为席狮,不过这种席狮主要是在祭礼上使用,可以排除,而除此之外,梅州较为流行的舞狮项目为丰顺舞狮,梅县舞狮等不同的流派,但是这些舞狮项目中,都有一个明显的与南狮不同的特点就是有引狮人的存在,这也是客家文化的特征之一,也就是北方文化与广东文化的交融而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特点。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梅州日报2021年2月的一篇摄影报道中可以看到。
那么,在客家文化圈中靠近广府文化圈的惠州的舞狮风俗是不是更贴近南狮的形式呢?
其实并不一样,惠州舞狮有着自己的风俗,比如说狮扎成之后要去城外的元妙观“开睛”,并进行抢青,然后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惠州的舞狮队会由师爷领路进行拜年以及表演。
而在民间,惠州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长排盖仔狮以及属于客家文化圈的麒麟狮的存在。
而在韶关,所流行的舞狮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例如单单韶关特色的猫公狮就有翁城猫公狮,犁市猫公狮等不同的形式,而在猫公狮之外,韶关的乐昌地区还有着更为独特的乐昌青蛙狮,而我们可以看到的乐昌舞狮表演中,更能够清晰的看到引狮人的存在。
乐昌市民俗文化表演中舞狮的场景,可以明显的看到引狮人的存在。
而除了这几个类型之外,韶关还有青草狮等众多类型的舞狮形式(实在是小编找不过来了……)
而之前说过,引狮人是北狮的特征,和陈家村所流行的南狮风格完全不同。
因此,客家文化区也可以排除。
那么,我们先将目光转向南狮更为流行的雷州文化区,在中国非遗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舞狮的非遗目录中,处于雷州文化区的湛江同样报的是南狮项目,那么,陈家村是不是这里呢?
同样不是。
理由很简单,在于湛江对于南狮文化的传承。
湛江醒狮主要是以遂溪醒狮为主,而在我们查找遂溪醒狮的资料时,看到了湛江晚报在2014年1月份的一篇关于舞狮的回忆文章,其中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作者的父亲曾经在舞狮队中教授舞狮,而学费是每人五十斤谷子,甚至连作者的母亲,都是通过收学费攒起来的二十担谷子作为彩礼娶回来的。
虽然这算是作者父母爱情中的一段趣事,但是也间接的说明,遂溪一带的舞狮传承是并没有断掉的,而且在遂溪,一个好的舞狮教头可以生活得很不错,完全不需要去开什么咸鱼店为生。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不会是在湛江,因为根据2006年湛江日报的报道,遂溪舞狮团每年的表演共计900余场,收入在300万元以上,平均每场收入在三千余元左右。而其中一些水平不错的醒狮团,每年表演七十余场年收入五十余万左右,平均一场的收入在七千元以上。
这和《雄狮少年》中所描述的舞狮获胜后没啥出路只能去打工完全不一致吧?
好的,现在我们排除了雷州文化区,客家文化区以及潮汕文化区,现在看看广府文化区。
首先,我们排除掉广州,毕竟在广州在广州打工这事吧,这应该叫去上班对吧?
我们还可以依照此理排除掉东莞,大家都知道如果在东莞的话,你即便是上班在东莞也有大把的机会对吧?同样理由排除掉深圳,珠海,顺便说一下,佛山已经被某些网友排除了,那么余下的几个呢?
中山,其实中山应该也在排除之列,因为这里距离广州也太近了些,达不到所谓的几年不能回家探望的条件,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说舞狮的风俗,也以中山也说一下吧,中山主要是以鸭嘴狮为主要特色,而中山舞狮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南狮北舞的特色,将南狮的写意与北狮的写形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山独特的舞狮文化。
八十年代时期中山醒狮大赛中的技巧赛。
顺便说一句,其实我更觉得《雄狮少年》中比赛的内容更像是流行于在明清时期流行于中山的“耍狮场”,在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中,都有“狮头被顶烂,狮被被扯破,而舞者亦多损伤”的记录,可惜这种形式的竞演在民国时期便消失了。
因此,从狮头的形状以及舞狮技艺的特点上来看,中山也可以排除掉。
江门……江门应该不用多说啥了吧?江门的鹤山狮,与佛山狮在南狮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流派,其中鹤山狮的狮头与佛山狮是并不相同的,在“刘备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成了鹤山狮所独有的以青、黄色为主色调,青鼻、企眼、鲤鱼额、拳角、蓬花座、莲蓬眼顶、猫须面、蛤乸嘴、烂耳兜风、五蝠背的鹤山狮造型。而在传统的造形之外,鹤山狮也有如鸭嘴狮,龙头狮,猫头狮等丰富的狮头造型,形成了鹤山独有的舞狮文化。
阳江……那个……阳江其实也可是排除了,因为阳江人说舞狮子不叫舞狮子,念“懵是子”,原因吗,在阳江话中,“狮”与“输”同音。而同时,阳江的舞狮又有其独特的风俗,便是会将采青换为“采椰”,在采椰表演中,要求狮舞者要将椰子用牙齿或是拳头击碎。
而阳江的民俗中,有着春节拜屋以及舞狮求子的风俗,其中舞狮求子的风俗则与阳江话中狮子被称之为“是子”有关,可以说是阳江特有的民俗了。
顺便吐槽一句,我竟然没有在期刊数据库中找到关于阳江舞狮风俗的文章,咱们阳江的民俗研究者们要加大研究力度啊!
茂名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舞狮风俗,其中有极为特色的以挑竿操作的高脚狮,有以百阵著称的高州舞狮等不同的舞狮形式,其中高州舞狮在形式上也吸收了北狮的特色,也有着引狮人的存在。(我翻了很久的资料,才看到一篇关于高脚狮的文献,险些把这个极为特别的狮舞种类错过了,可惜没有找到相关的图片资料。)
现在还有三个市,那么陈家村会不会在这三个市呢?
首先,清远排除,清远流行的是客家鸡公狮,貔貅狮,青狮,斗牛狮,客家哐夹狮,客家猫狮等共计十二种狮舞类型,而醒狮,仅仅排在这十二类中最后一类,除非是自己村镇的狮舞形式没有流传下来才会改学醒狮舞。
肇庆醒狮比赛中憨态可掬的醉狮表演
肇庆:肇庆的舞狮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广宁山狮舞,同样也有着醒狮舞等类型,但是不太可能是在肇庆,原因很简单,因为肇庆的醒狮文化同样浓厚,但是肇庆的民俗类型表演中,也同样有引狮人的出现,这一点和陈家村的表演中没有引狮人这一条是有着极大区别的。
更何况,肇庆的舞狮团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如肇庆电力醒狮团,在2000年就被确定为国家醒狮队,而肇庆的的传统醒狮馆中,以西江孖仔记陈馆、下瑶周馆、渡头梁馆这三家创立于清末民初的醒狮馆最为知名,而且这几家醒狮馆代代相传已经到第五代,足可以看出肇庆醒狮文化的兴盛,要在这种文化环境里面,从如电力醒狮团,三家传承五代的传统醒狮馆手中拿到半决赛的资格,我想,对于主角来说,应该是一个堪称是刚出新手村迎头撞上灭世级BOSS级别的难度了吧?
所以,陈家村不太可能在肇庆,否则的话,不单是陈家村队会在预赛中被灭掉,对于主角的队伍来说,也是一个难度超级的任务。
不是肇庆,那就是云浮?
好吧,对于云浮,我真的无奈了,翻遍了文献资料库,我只知道了云浮有白眉派舞狮套路一说,还有就是这个派别的身法特点,不过无所谓,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判断方式。
在雄狮少年的第一场戏中,有陈家村舞狮队的人抢主角阿娟的红包的桥段,但是只要很熟悉广东民俗的人都很清楚:广东春节舞狮,根本不需要抢小孩子的利是!对,人家广东那边管红包叫利是,好吧,这玩意是为了考虑到全国观众是否可以理解的问题,但是对于狮队来说,人家根本不需要拿这玩意好吧?
要知道,在广东全境,春节期间狮队拜年然后从主家那里拿利是可以说是全境通用的民俗了好不好?甚至于连警务室等等国家机关都免不了被这些憨态可掬的大可爱给“勒索”一番,他们还需要去抢主角手里那根本算不上多的红包吗?
要知道,就是在前几年,像佛山这种经济条件算是不错的地区,一个红包平均也就是五十元钱而已。
零几年某个村里面的舞狮队单一个春节就收入四十多万这事是直接有记录的……
好吧,陈家村的舞狮队水平一般(全省最少前四名的一般)?打个骨折,一个春节收入个四五万是有的吧?他们用得着抢一个最多一百来块钱的红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雄狮少年》中的陈家村,应该,大概,或许,是不在广东的吧?
毕竟从各地的风俗以及广东全省的风俗来看,陈家村确定应该是不在广东了。
顺便吐槽一句,二零一九年在佛山举行的一次舞狮比赛,被人家外省的狮队拿到冠军了?而且还独享了二十万的奖金?
啧,家门口都被人把奖金拿走了,怪不得只能喊舞狮收入不高了呢!
我才不会说,据网友们提供的消息,某个水平一般的舞狮队里面的队员,曾经年收入二十万左右,这还是经过整顿之后,比零五零六年少多了的情况……
其实啊,佛山的舞狮文化,没有他们说得那么凄凉。
承认《雄狮少年》中陈家村就是在佛山,有那么难吗?
再说一句,虽然现在大多数狮队也都练南狮,但是那只是为了参加比赛而已,在春节期间都是按照自己村镇的习俗来的。
毕竟,传承与文化,不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