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一大早先去看了,一眼就相中了那个房子,就是想抽到它,结果心想事成,真的抽到了!房子质量好,户型也特别好,咱们得赶紧装修啊,春节前就能搬进去!”12月28日,来自石板沟村的村民许艳华,在抽到新房后,满心欢喜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当天,和许艳华一样,有207户来自荥阳市城关乡石板沟村群众,通过抽签分到了满意的新房。新房所在的小区位于陇海路(在建)与环翠峪旅游大道交叉口东南角,实际占地106亩,交通便捷,党群中心、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群众生活办事方便。
这是“7·20”特大暴雨后全省首个集中迁建交房的灾后安置小区。受灾群众如期于2022年元旦前实现了“建新村、搬新家、过新年”回迁目标,实现了山区群众的千年“安居梦”,荥阳市城关乡向省、郑州市、荥阳市党委政府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重建始终
荥阳市城关乡石板沟村地处三山、五云山北麓,是索河、汜河分流处,属于地质灾害极重区域。在“7·20”特大暴雨中,全村群众因提前组织避险转移至安全区域,守住了无一人伤亡的“金标准”,但仍有许多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村组道路被冲毁,昔日美丽的小山村满目疮痍。
凛冬虽至,暖阳依在。面对灾后群众家园被毁惨状,城关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灾后重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群众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把抓好恢复重建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带着感情和责任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打赢“灾后重建战”。
尊重群众重建意愿。针对大多数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建愿望,组织全体村民向村委递交包含重建选址和房屋户型等内容的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申请书,经村两委会、组长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深入研究,并通过“四议两公开”,决定选择安全区域,异址宅基重建新村。
走进新村,记者注意到,一株株柿子树点缀在房前屋后,甚至道路的中间还保留着几株老柿树。城关乡党委书记陈秀珍告诉记者,这是为了让村民们既可以享受到城镇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可以保留住他们的“乡愁”。在新村,居民每家门口都有一块空地,可以种植蔬菜瓜果,这样的“留白”很受群众的欢迎。
组织群众全程参与。群众是恢复重建最重要的力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顺利推进最基本的保障。城关乡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新村选址、规划设计、户型审定、配套设施、施工选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抓阄分房等各个环节,组织村民代表有序参与,既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建议,又充分发挥了群众监督把关作用。
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群众所盼,使命必达。城关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建的重要标准,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重建工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新村选址满意率达99.5%,房屋户型设计满意率达92.3%,工程质量满意率达94.2%,选房分房满意率达89.5%。可以说,新村建设赢得了石板沟绝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支持。选完房后,村民何水琴高兴得合不拢嘴,““独家独院,二层小洋楼,市里的房子也没有俺这儿得劲儿!”言语间满是喜悦。
村民马力说:“这儿交通好,离我工作的产业园很近,小孩上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以前方便太多。我们早就想着早点搬过来,相信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规划重建工程
灾后重建,如同在白纸上作画,而选址便是定下这张用来作画的纸,是重建的关键一环。
城关乡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避险为要原则,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在科学规划设计上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新村在重建中完善、在重建中提升。
高起点规划重建选址。本着避让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区域和基本农田,以及节约集约、交通便利、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广征选址方案,由规划部门和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考察初拟位置,经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多次开会讨论,自然资源、安全、水利、第三方评估公司等专家现场论证,相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地质勘察、周边环境等评估并出具报告,上报荥阳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新村定位于陇海路(在建)与环翠峪旅游大道交叉口东南角。
高标准设计宅基户型。坚持依山就势、尊重民俗、组团布置、体现特色的原则,按照“坚固耐用、满足功能、经济节能、美观绿化”要求,城关乡聘请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综合考虑用地条件、户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等因素,规划建设农村宅基207套(一层90套、两层116套、特殊安置1套),均采取地基深1.9米、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确保宅基房屋满足抗震、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
高品质配套公共设施。走进新村,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党群服务中心、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城关乡按照“经济实用、有效可行、同步建设、完善配套”的原则,统筹规划与居住人口、村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变电站、污水处理、停车场、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还配套有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村史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
严密组织、有序施工,全力打好重建攻坚战
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推动恢复重建。
灾后重建,因连绵不断降雨而经常停工,工期紧、头绪多、任务重。为了让石板沟村群众早日回迁,住上新房,城关乡聚焦问题,严密组织,抢抓施工“黄金期”,按下工程“快进键”,干出重建“加速度”,全力以赴打赢重建攻坚战,全力保障石板沟安置新村如期竣工。
“一面党旗”引领攻坚。第一时间建立新村重建工作专班,成立临时党支部,吸纳工作专班、村组干部和施工管理、监理及施工队伍中的20多名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全天候驻守工地,倒排工期、按表推进,实时解决问题。规范和压实党员在项目组织、施工工艺、安全质量等环节中的责任,开启“工人倒班、党员加班、机械不歇班”的工作模式,把党旗插在重建攻坚的最前沿。
“一日两会”合力攻坚。抢出一天工期,早送一天温暖。建立工程施工“日分析、日报告、日研判、日推进”制度,每天召开晨会、晚会两次会议,及时总结推进进度、查找研判存在问题、科学调度和调整施工项目等,专题研究攻克阻碍进度的“疑难杂症”。例如,针对降雨天气影响工期问题,研究制定雨天应对方案,提前挖设排水沟渠,硬化材料进场路面,及时抽排场地积水,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推行“小雨不停、大雨搭棚、道路铺钢板、昼夜赶工程”施工模式,确保工程按期推进。
“一条流水线”强力攻坚。探索创新“流水线施工法”,即通过科学安排施工计划、现场调度等,有序组织分批施工、交叉施工、错时施工、预制施工等流水作业,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进度,由此使建设工期缩短了1/5。
“一份催告书”督促攻坚。针对每天工程施工和监理存在问题,及时向项目方、监理方下达问题整改催告书,要求施工单位签订问题整改承诺书,迅速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即时、及时解决。
“党群服务中心的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什么时间能竣工并投入使用?”“新村的道路什么时间能完工?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督促推进解决?”针对石板沟安置新村建设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作业面人员少的情况,城关乡党委书记陈秀珍、乡长王遂斌主动与荥阳市住建局和辖区内其他工地进行协调,统计施工中需要的各类工人数量,统筹调配,解决用工难题。高峰期时施工人员达到了620余人,有力保障了工地用工需求。同时,每天19时召开晚会,通报施工情况,根据计划施工时间节点,当场向进度落后的施工单位下发“催告书”,督促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序时推进。
百年大计、质量优先,打造重建精品工程
灾后重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安全和质量是头等大事。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优先,始终把高质量要求贯穿施工各环节全过程,整合监督力量,建立“五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打造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格局,确保把重建工程建成放心工程、优质工程。这是城关乡党员干部心中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施工单位自我监管。与建设单位签订质量管理终端责任状,要求施工方落实全员、全程质量监督原则,严格落实作业标准,杜绝偷工减料,确保各环节项目质量过硬。
工程监理全程监管。由建设主体单位和施工单位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监理公司——河南守恒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依法依规对重建工程质量进行现场监理。从外墙到屋内,从地面到屋顶,从门窗到排线,施工监理小乔详细地介绍着。施工以来,他一直坚守现场,与工人一起加班加点。为的是要在元旦来临之前,让受灾群众安心入住、温暖过冬。
工作专班清单监管。坚持风险防范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由重建工作专班对工程建设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精細化、常态化监管,并责成督促设计单位定期不定期到场对设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
工程质监行业监管。实行“过程监督、验收监督”两分离和双随机抽查制度,由市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定期不定期到现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发现问题责令当场拆掉并当场整改。
村民代表日常监管。由村两委干部、涉及集中安置的村民组群众代表组成质量监督组,每天吃住在工地,严把工程进料关、人员资质关、施工工序关、工艺验收关等质量关口,对重建工程进行现场实时监督并签字背书。
何建设是石板沟村干建筑的“老把式”,“过去建房是把石头摆上、打地基、外墙上直接抹灰;现在这房子用的是钢筋构造柱、地圈梁、上圈梁,外墙还用上那真石漆,坚固,安全,质量好,还美观!”眼见新房拔地而起,他很是感慨,“这新村的工程建的是杠杠的,质量没的说。”
石板沟村村支书何元元告诉记者,工程开工以来,该村先后多次定期组织部分群众到工地参观,扎实的工程质量、高效的施工速度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满意。村民孙群告诉记者,自己是重灾户,现在在别人家里借住。他一有时间就会到新建工地上转,盼望着早日结束借住生活,回归自己的新家园。在谈话中,他多次对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激。
站在选好的回迁房前,村民何木娃抚摸着发涩的土黄色真石漆墙壁,高兴地说道:“以前住在山沟里,出行、看病都不方便,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让我们搬到了楼房,再不用大清早爬出被窝,去劈柴、点炉子,真是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老人脸上扬起了幸福的笑容。
目前,石板沟新村建设项目已经完工,村民选房分房工作已经结束。陈秀珍说,下一步,城关乡将坚持把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结合起来,加快原村庄遗址生态修复和治理,大力培育生态民宿、生态林业、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组织开展村民技能培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荥阳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石板沟村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便利的新家园拔地而起,宛如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璀璨明珠,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