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攻濡须,看孙权英武,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汉武帝刘彻因太子刘据“子不类父!” 而苦恼。大展宏图是男人的梦想,望子成龙则是父亲最大的愿望。有一子能光耀门楣已是不易,历史上最成功父亲司马防和窦禹钧的儿子们个个优秀着实让人羡慕。
作为颍川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司马防生八子,都名满当时。司马朗,字伯达,汉兖州刺史;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孚,字叔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馗,字季达,魏东武城侯;司马恂,字显达,魏鸿胪丞;司马进,字惠达,魏中郎;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城亭侯;司马敏,字幼达,魏安平亭侯。因其兄弟八人的表字皆有“达”,人称“司马八达”。
五代后晋时期人窦禹钧,有五个儿子,都文行并优,先后均中进士。长子窦仪,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主撰《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次子窦俨也同样历仕四朝,北宋时,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三子窦偁先后任北宋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职,力主"休兵牧马,以徐图之",阻拦宋太祖北征,被采纳。太平兴国七年卒,宋太宗亲临吊唁,赠工部尚书。四子窦侃,后汉干佑初年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五子窦僖,后周广顺初年进士,在北宋任左补阕。
1、家教严厉,以孝为先
司马防对待儿子们很严格,有效避免了纨绔子弟的出现,即使儿子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管你在外面是刺史、太尉,风光无限,回到家里只是儿子,要有规矩,一切得看老子的眼色行事。
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窦禹钧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对母亲很孝顺,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他家教也很严,所以儿子们都很遵规守矩,和睦孝顺。
2、为人正直,与人为善
司马防性格耿直公正,颇有威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必成就子孙后代。司马朗治理一方,品行端正,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平时穿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司马朗与夏侯惇征吴,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派送医药,染病去世,兖州的百姓都很怀念他。
司马朗遗言:“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司马孚温厚廉让、谦虚谨慎、博涉经史,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道德君子。
房玄龄评价司马孚:“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义,外阐忠贞。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寿,清徽至范,为晋宗英,子孙遵业,世笃其庆。”
窦禹钧生活俭朴,不穿奢华衣服,乐善好施,一生做的好事很多。热心教育,兴办学校,请名儒学者教远近学生,凡四方贫寒之士,听其自由出入,并提供衣食。父亲做了好榜样,不贪图富贵,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长大后做官都刚直不阿、为官清廉。
3、知进退、明得失。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占据洛阳,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可司马防清楚的认识到董卓一定会败亡,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司马朗回到家乡之后抚恤宗族,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同时也为以后的崛起积蓄力量。
窦禹钧初时心术不正、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为富不仁,却无可奈何。窦禹钧很孝顺,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窦禹钧很是苦恼。一天,梦见已故的祖父对他说:“你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所以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窦禹钧虽然失去了很多的财物,但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虽然放弃了自身的享乐,但收获了子孙的前程。《三字经》中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