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5272,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内在动机》。


作者爱德华·L. 德西(Edward L. Deci)著名心理学家,他与理查德·瑞安共同创建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动机理念之一——自我决定论。其位列当代最杰出的 200 位心理学家之一 。


理查德·弗拉斯特(Richard Flaste)《纽约时报》科学和健康版前编辑,其领导的团队获得了1987年普利策奖。


你是否常常在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之间犹豫挣扎?你是否常常被巨大的焦虑感和压力包围,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为什么孩子天生对世界感到好奇,却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作者说,相对于追求外在的金钱、名声和社会强加的评价标准,只有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人们才能产生内在动机,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1、自主和胜任的重要性


“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我们怎么样能够做到自主?我们怎么样能够做到是自己愿意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外在的东西所强迫?为什么自主和控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作者提到了疏离这个概念。


什么叫疏离呢?疏离是你没有沉浸在当下生活的一种感受。与疏离相对应的是沉浸。如果一个人做事是自主的、是真实的,那么这种状况叫沉浸。如果一个人无论顺从还是反抗,他都是与周围的环境不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这种状态叫疏离。这种疏离的感觉,人们是能够有感受的。这就是由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不同。


如果你做事情是来自于内在动机,你很容易出现沉浸的状态。但是,如果你是受外在动机驱动,大家就能够感受到你并不在。所以,我们不能整天去研究我们应该如何激励他人,而应该去研究人们怎样创造条件让他人自己激励自己。那么,我们怎么从这么多疏离的状态当中去负起责任,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呢?


1、金钱带来疏离


作者在1969年的时候,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索玛拼图实验。就是用很多小方块,组合起来成为比如像小狗的形状。这是一种益智游戏。这种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会有它的趣味。所以,它特别适合拿来做心理学的实验。索玛实验怎么做的呢?他找来两组实验者,然后给了不同的条件。

左边这一组说:你们只要拼出一个图形,就奖励一块钱(美元)。你想,1969年,那一块钱可相当值钱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是很贵的一个奖励。

右边这一组说:你们就只要拼就好了,我们没有奖励,就是想看看大家喜不喜欢这个拼图。等他们拼了一段时间以后,研究者说,我们休息一下,我们需要整理一下现场——让他们到休息室去休息。休息室里边放着杂志、放着一些书,还放着索玛拼图。这也就是说,他们在休息室的这8分钟时间里边,既可以选择去看杂志、看书,也可以选择继续玩索玛拼图。

最后的结果是:给一块钱奖励的那组,在休息时间不会去碰拼图。原因是他把拼图当作了任务,是外部激励。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金钱会带来疏离。如果你客观上定义了你的工作,就是一份工作,需要给钱我才能做,那么一旦可以不做的时候,你就立刻停止不做了。但是另外那些没有给钱的被研究者,他们在这8分钟时间里边,继续玩拼图,他们会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心理学家就开始尝试把钱换成威胁,比如,你如果拼不出来的话,我们会扣你多少分这样的威胁。或者换成竞争,看能不能赢得了对方,威胁也好,竞争也好,都会让参与者把专注度不再放在拼图上,而是放在赢这件事上。作者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研究,哪些因素能够增强人们的内在动机?

2、区分奖赏和控制


什么是控制?控制是利用外在的物质奖励作为要挟、作为条件、作为交换。什么是奖赏?奖赏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发自内心的感激、发自内心的高兴。


比如,有一个6岁的小姑娘叫丽莎,她不喜欢拉小提琴,非常抗拒。有一次老师引入了一个新的制度来激励她。如果每周能练习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得到一颗星星,当获得的星星足够多时,就会得到一粒“珍宝”。有趣的是,丽莎似乎变得不那么抗拒练习了。尽管她似乎仍对实际的练习感到紧张,但对练习本身却不那么避而不谈了。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她拉得很快,她急于结束。她特别希望早点结束今天的练习。她的心思,其实根本就不在这个曲子上。她就是希望能够得到那个“珍宝”。

有一天,当她在家里边拉琴的时候,她的爸爸突然观察到女儿是在乱拉。她爸爸说:“你别拉了。”女儿说:“不行,我必须得拉。我要得到我的‘珍宝’”。爸爸说:“你今天不用拉,爸爸也会给你这个‘珍宝’”。为什么呢?你会发现老师的方法,把孩子拉入到这样的一个积分体系里去,孩子很容易被控制。孩子一旦遇到这样的“珍宝”,他是没有抵抗能力的。所以,她爸爸说,不需要考虑“珍宝”。你应该去体会音乐的美好。这个叫奖赏而不是控制。


我们需要对孩子保持尊重,需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去选择,同时你也可以帮他建立界限感和设定规则。我们要避免外部控制,以免给孩子带来风险。那么,外部控制会有哪些风险?


第一个风险,叫一旦开始不能轻易回头。如果母亲习惯于用奖励的方法来诱惑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学习,背单词。那么今后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二个风险,如果你用外部控制的方法来对待孩子或者员工,人们很可能会走捷径。作者在小时候遇到过一个老师。老师为了鼓励大家能够多读书,她的办法就是你去取一本书的时候就要登记,然后哪天还了,接着哪天又取了一本书。后来,他们就发现,老师会按照取书的次数,给大家发点小礼物用来奖励大家多读书。后来,他拿到了老师的奖励,但是他陷入了深深的空虚。因为他只是登记了那么多的名字。他根本就没有读那些书。我们并没有实现多读书的这个目标,但是我得了奖。因为一旦你用了外部控制,对方就会想要走捷径。


第三个风险,就是外部控制会带来更多的关于公平性的问题。你会发现我们花了大量的力气讨论公平不公平——你这样不合理,你没有看到我做的那件事情,那为什么你奖励他,不奖励我?如果你必须要用到外部激励,怎么才能让外部激励变得有效呢?有这么几个方法。


第一个,就是最好要让被激励者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画完了画,要把这个工作台收拾得干净,原因是什么?原因不是因为有人要惩罚,而是因为下一个人过来还要用。这就是叫理解行为和结果的关系。


第二个,就是激发对方的胜任感。要让对方自己觉得自己能干这个事。阿德勒说,人最本质的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胜任感其实就是价值感。要想让对方获得胜任感,我们需要有学会非控制性的赞美。


第三个,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比如:有一个护士去给患者输液的时候,忘把针管里的空气排出来。幸好被旁边的一个老护士发现了,及时制止。及时制止了以后,大家就讨论说: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样给这个护士做反馈?有一个专家马上站起来说,你要告诉她,这样进去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种后果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最后对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你要小心。


作者说,我们能不能够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假如你问一下这个护士:你觉得如果今天没发现这个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她想想以后会怎么办。这就叫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




2、如何促进他人自主?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促进别人自主?怎么促进孩子的自主?怎么促进员工的自主?这里的方法,就是你要做很多支持自主的行为。


1、提供选择


让孩子参与决定、让员工参与决定。


比如,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学习的重要事情。决策过程消耗的时间也可以包含在课程计划中,让学生花时间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完成数学作业、阅读他们喜欢的作者的一本书,等等。让他自己探索一下,让他体会一下。他有了自己的选择空间,他就能够自主了。


2、 学会帮助对方设定支持自主的界限


就是你要让他意识到选择代表着责任。你有这样的权利去做这样的选择,就代表着你有这样的责任去承担这样的后果。然后让界限尽可能地宽松。我们不需要把那个界限变得非常严苛。宽松一点,给对方一个适应的空间。


接着分清楚后果和惩罚。孩子没做到,或者员工没做到,他应该承担后果。但是,不是莫名其妙的惩罚。不能够拿一件不相干的事来惩罚他。需要注意一点,信任是不能够拿来作为后果惩罚他的。


3、支持自主的行为


支持自主的行为,还包括帮他确立目标,经常性地跟他做绩效的回顾,并且给予奖励和认可。不要用控制的手法奖励和认可,是为了支持正向的行为,而不是为了控制他。


4、事先识别障碍


识别障碍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预先地想到,预先地去做铺垫,然后把它解决掉。


5、帮助对方去探索自我动机


比如,有多少人想要戒酒,有多少人想要戒烟,有多少人想要减肥。这都是常见的人们想去做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做不到,有很多人做到一半就放弃了。那么,为什么我们知道不对,我们整天自责,但是却无效。作者说,因为自责往往会使得这件事情继续。他不断地自责说,我不行,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就是喜欢喝点酒,没办法。你越是做这样的自责,你越不会改。


作者说:“酗酒、吸烟和暴饮暴食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与焦虑捆绑在一起,是一种逃避压力的方式,给人带来安慰。喝酒可以减轻人们的孤独感;吃东西能让人们不再害怕被拒绝;吸烟可以帮助人们忍受在社交场合遇到一群人时的紧张情绪。这些行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服务于众多不同目的,使得人们不愿意摒弃它们。”所以,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自责,你只是很痛苦。


你想要成功地改变行为,要从自己的动机产生真正的兴趣开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问问他们自己:为什么要改变?做出改变是一项只能由个人为自己做出的决定。”你得知道,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只能是个人为自己所做出的一个决定。你发自内心地产生了这个动机。




3、我们自己怎么自主?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有一些控制。作者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逆境当中,依然有那么多人成功?比如林肯。从小到大被人打、被人控制、被人骂,但是最后他能够成为一个很积极、很主动,能够为大家做出贡献的人。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每个人的心理特征很独特。第二个原因,这些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某一个人物会给他带来影响。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对外在环境的解释不一样。所以,在逆境当中,永远都会有人依然成功。


那么,这个动机是有不同的个体差异的。如果你能够在自己的动机当中做出调整。比如,你的自主导向能力提升,进而你的自尊水平就会上升,你的自我实现的能力就会上升。那怎么才能够获得这种转变的能力呢?


1、控制情绪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我们会生老板的气?这是因为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生气的时候,没办法冷静的思考。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控制情绪不是压抑, 控制情绪在于接纳,而接纳的前提在于放松。我们应该学会重新理解外部的威胁。


各位知道外部的威胁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自我卷入。所谓的控制情绪,是一个重新评估的过程。什么叫重新评估?就是你要知道一个自我卷入的人,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威胁。


比如,我把财富视为一切,那么,如果我看到有人在挑战我的财富,我立刻就要反击。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一切,你让我很生气。

如果我们没有过度地自我卷入,那你就不会把周围发生的事情视作是一种侵犯,视作是一种威胁。你就会变得很淡定。而这种很淡定,就带来了重新思考情绪的机会。所以,你才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2、调节灵活性


改变的起点是接纳自己。虽然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虽然我是一个犯过错的人,但是我依然爱自己,我愿意接纳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当你接纳了自己以后,你才能够产生自主的情绪,才能够有自我的选择。有了自我的选择,才能够把事一步一步地做好。


3、追求自主的意义


追求自主的意义是什么?对每个人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是接受对他来说有意义的强制约束,同时又保持个人自主感。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作者说:“自由意味着真正的自主。它意味着以一种不受内摄、僵化的内部体系、使人麻痹的自我批评,以及否认限制的力量的约束而行事。自由意味着有自主的意愿,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自由”一词通常适用于社会层面。在社会中,如果人们拥有大量机会来选择做什么和如何生活,同时强制的约束相对较少,那么,我们就认为人们是自由的。


作者说,真正的自由需要在主动改变环境和尊重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种接纳他人的态度。我们不是我们自身的目的,而是一个更大体系中的一分子,因为真正的自我具有自主和联结的双重倾向,而一个根据发展良好的自我来行事的人,将会接纳他人,尊重环境,并且积极地影响两者。


作者在最后说:“人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能从本质上限制人的自由,存在主义的立场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重大挑战。它告诉我们,我们确实要对自己负责,它要求我们接受这一责任,而不是屈服于混乱和控制的力量。


虽然外部的世界有这么多的混乱和控制,但是我们自己必须得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我们得自己做出自主的选择,得重新理解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够改变我们自己,进而影响我们的孩子,影响我们周围身边的人。


举报/反馈

楠悦读

8494获赞 5333粉丝
全网同名| 每天一本书| 思维导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