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5日,苏联的传奇人物斯大林逝世。在普遍的认知中,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死后,苏联的第一个改革者,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斯大林逝世后到赫鲁晓夫继任的这段时间里,马林科夫曾担任过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职位,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什么马林科夫的继任时间如此短暂?他执政期间,又进行了哪些改革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斯大林逝世当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等苏共中央主席成员前往别墅吊唁。3月9日,八位斯大林生前的政治局老委员最后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为首的正是马林科夫,充分证明了他当时的地位。

在斯大林的追悼会上,马林科夫接任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党中央书记两个职位。3月14日,马林科夫辞去了党中央书记一职,而是由赫鲁晓夫五人组成了书记处,可以见得,即使马林科夫任职一事已经尘埃落定,但几人之间的政治斗争还未结束。

马林科夫深得斯大林的器重,在他执政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其中,第一项便是反对个人崇拜。

1929年12月21日,斯大林50岁生日时,苏联各大媒体争先发表文章,不遗余力地吹捧斯大林,将其称为“列宁的唯一助手”、“活着的列宁”“一切时代最伟大的人物”等,赋予了他极大的个人魅力,但这种“个人崇拜主义”俨然成为了制约苏联发展的枷锁。

1953年3月10日,马林科夫在会议中第一次提到了“个人崇拜”这个词,他严肃批评了各大报纸对斯大林的盲目崇拜,强调“我们必须停止个人崇拜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抵制极端个人崇拜主义成为了全体苏共人员的共识。

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冤假错案是难以避免的,马林科夫执政的第二件事,就是为斯大林执政期间发生的冤假错案平反。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选择平反,就等于在公开斯大林的错误,而如果不平反,便难以安抚千万百姓的心。

马林科夫也曾是造成这些冤案的参与者之一,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953年4月4日开始,马林科夫对上报的一系列冤案开展了重审工作,释放了大量的相关人员。随着平反运动的不断深入,马林科夫开始了第三项改革,恢复法制。

法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冤假错案的根本原因,于是就在4月6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律是不可侵犯的》文章,强调了法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保卫法律的完整和健全是苏维埃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最高原则。

9月1日,苏联主席团撤销了内务部“特别会议”,将判决案件的权力交给了法院,并命法院尽快审理从前的案件。此举不仅减弱了政府高层的权力,还表明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

除了在政治上的改革,马林科夫在经济上也采取了一定改革措施。斯大林执政期间坚持的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高度集权以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政策,此举确实极大程度地加强了苏联的国力,但这种政策的弊端也很明显。

8月,马林科夫在会议上指出:

“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机会以发展重工业那样的速度来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现在,在重工业发展已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我们已有一切条件来迅速提高日用品的生产量。”

想要完成经济体制的改革,光靠改变经济结构是不够的,马林科夫还开始重新审视农业,他指出,苏联农业生产落后、农民收入低、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是眼下的三大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马林科夫制定了四条解决方案:首先是提高农庄和个人向国家交售农副产品的价格;其次,纠正限制农民自留地和个人副业的政策;第三,减轻农民的税务负担;最后,国家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发展提供资助。

斯大林坚持的一个理念是:“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 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但马林科夫对此并不支持,他上任后做的第五件事,便是调整了苏联的外交政策,在他看来,核武器是对人类安全威胁最大武器,核战争是会毁灭世界的。

为了缓和冷战的局势,马林科夫提出,建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武装力量裁减掉三分之一,他坚决反对冷战。除此之外,马林科夫还积极与南斯拉夫、土耳其、以色列等周边国家达成外交关系,使苏联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马林科夫对苏联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政治方面,他改变了苏联政权过于集中的问题;在民生方面,他制定的政策使农民的利益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在外交方面,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可以看出,马林科夫的改革措施是很符合苏联国情的,如果能得到长远发展,对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是有好处的,但最终,他还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输给了赫鲁晓夫。1955年2月,马林科夫辞去了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两年后,他被彻底踢出了政治舞台,成为了一个水力发电站的厂长。

举报/反馈

证曰天下

3.4万获赞 2068粉丝
一位热爱大事情的专业人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