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斯伯格为什么比自闭症更难发现?



阿斯伯格综合征,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综合征。2013年,在美国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标准的划分中,已将阿斯伯格人归纳入自闭症一级。


不过,与自闭症不同之处在于,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没有明显的语言和认知能力障碍,智力也正常,少数的阿斯伯格人甚至有超常智力。


阿斯伯格之所以比自闭症更难发现,是因为具有与自闭症同样的语言沟通障碍、局限的兴趣、重复刻板行为、社交困难。其中,语言沟通障碍又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最核心问题。


如:阿斯伯格征的人说话的音量、语调、变化和速度比较单一刻板,喜欢咬文嚼字,缺乏幽默感,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此外,他们更多地拘泥于字面的意义,不明白别人的笑话或双关语,当人们以嘲讽的口气说反话时,他们就会变得疑惑不解。比如,有人想表示糟了,却说"这下好了!"。


由于阿斯伯格与自闭症之间的症状相似度高,如果没有认真仔细观察,容易使人们将阿斯伯格综合征误以为是自闭症,或者根本发现不了此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即使是资深的临床从业人员也无法轻易地作出诊断,因此有的人甚至是到成年时才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二、阿斯伯格征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孩子被确诊为阿斯伯格征的年龄约为8~10岁。儿童时期没有被诊断出的阿斯伯格征的人群,未来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他们时时感到痛苦却不知原因所在,常表现出很多症状,例如情绪容易爆发、自我封闭更强烈、严重抑郁、自我沉浸等。这些症状不仅让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下降,导致厌学、休学、辍学的比例都会比较大。


因此,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早点识别出孩子的“特别”表现,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减少压力、防止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具体如何识别阿斯伯格征呢?


1993年,《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正式规定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交流和沟通方面,没有明显的语言和认知方面的滞后或障碍,智力、言语表达都比较正常。


在社交方面,对阿斯伯格的诊断标准与对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完全一样。主要表现为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依恋关系的缺乏,即使他们在感到害怕或难受的时候往往也是独居一处而不悔寻求安慰和帮助。


在行为兴趣方面,阿斯伯格的诊断标准与对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也基本一样。首先,他们对感兴趣的题目积累了大量事实知识,比如对天气、行星的名字、地图、电视节目表或铁路时间等,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其次,他们对生活中某个规则很执着,可能会因为家具摆放位置的变化或公车晚点而焦躁不安。再次,阿斯伯格儿童也会有一些重复性肢体动作,比如不停地翻动手掌或摇晃整个身体。最后,他们对一些微小的声音很敏感,甚至感到难以忍受,总是希望找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下来。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障碍不属于其他的弥漫性发展障碍,也不属于一般的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等。


三、阿斯伯格征的治疗方式



阿斯伯格征和自闭症一样,即便确诊为阿斯伯格征,目前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更多的是通过家庭干预,帮助改善他们的社交技巧、控制情绪问题、提高运动能力、防治继发性行为问题为目的。目前,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理解与宽容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并明白儿童的正常成长是需要辅助的;必要时减少作业量,允许阿斯伯格儿童用自己感兴趣的手段(例如用电脑操作代替手写)完成作业;建议和老师做好沟通,尽可能的获取老师、同学的理解帮助。


2

结合孩子的能力和情绪,顺势干预


很多家长在干预过程中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什么都要和正常儿童一样。但实际上,并非孩子所有问题都需要干预解决。比如,孩子对某一块砖头有兴趣,上学一定要走某一条路,这些刻板行为如果不影响学习生活,也不会给周围人造成麻烦,就不一定非得要“改掉”。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去改善那些最影响个人发展,也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比如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伤害他人或自己)。


3

关注孩子问题行为及保护发展孩子的潜能和优势


多数阿斯伯格征儿童存在着对某些学科或知识的强烈兴趣和优异能力,很多阿斯伯格人成年后从事的职业往往就与儿时的特别能力有关,并且可以非常优秀。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特殊能力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适当培养。


写在最后



提高阿斯伯格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天才”二字。其实不然,阿斯伯格征孩子在早期时,他们的社交技巧都表现的较为笨拙,缺乏同理心,这是阿斯伯格征的一个普遍现象。


希望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正确了解这个和自闭症症状类似的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个群体,他们也值得被了解和理解。


举报/反馈

自闭症互助圈

1083获赞 1655粉丝
专注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在生命全程互帮互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