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大宋。从头至尾都是赵匡胤导演的一出戏,做得很巧妙,但却不是原创,因为十年之前,另一个人用同样的办法做了同一件事,赵匡胤只是照猫画虎罢了。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赵匡胤的老领导,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两个人做了同一件事情,有什么不同呢?谁的手段更高一些呢?

黄袍加身

澶州兵变,郭威黄袍加身经过:其实说兵变有些不合适了,因为在这之前郭威就已经反了。后汉皇帝刘承佑继位后,对在外领兵大将郭威十分猜忌。

950年,刘承佑密令郭崇、李弘义诛杀郭威、王殷等人。可是李弘义却拿着诏书告诉了郭威、王殷。郭威、王殷见事紧急,伪作诏书,谎称刘承佑令郭威诛杀手下诸将,这一下大家不干了,推举郭威起兵反击。

这里郭威使用了一个手段,可见郭威当时在军队中,也没有绝对的领导权,想要大家和自己一起造反,还得连忽悠带骗。

郭威

刘承佑见郭威反了,派兵抵御,同时把郭威家族全部诛杀,包括郭威襁褓中的儿子。结果是郭威连战连捷,最后刘承佑出逃途中被杀,郭威带兵入京。

按说郭威已经造反,刘承祐身死,应该自己当皇帝了,可是他却没有。郭威假意拥立刘氏宗室刘赟为帝,请太后临朝听政。因为当时各方反对的势力还很多,最主要的一点郭威手下的兵将也不是很团结。

从之前郭威通过许诺大家攻破京城后,允许在城中肆意抢掠十天来激励部队就可以看出。当时手下很多人还没想拥立郭威当皇帝。而郭威以下的操作就是怎样将自己要当皇帝,变成大家非得要我当皇帝。

于是,突然传来了契丹南下的消息,那只有郭威带兵出征了,还沉浸在抢掠快乐中的士兵没办法跟着郭威出了城。不满的情绪开始在军中蔓延,本来吗大家冒死造反攻入京城就是来享受的,可还没抢够却要去打契丹。

出城后郭威确不急,一天的路程匀着十天走,这样兵将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去打契丹败了的话九死一生,胜利就有好结果吗?答案是否定的,试想如果刘氏宗室当了皇帝,等江山稳固了,就肯定会来收拾这帮造反派。

从他们随郭威造反的时候就注定没有回头路可走,于是军中不满、烦躁的情绪最终变成了恐惧。

最后,在郭威亲信的串联煽动之下,大家扯下黄旗披在了郭威身上,让他当皇帝。结果是,郭威也不去打契丹了,派王峻杀死了在半路上的刘赟,返回汴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史称后周,这时候赵匡胤就是郭威的部下,把整个事件经过记在了心里,以备将来学以致用。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经过: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一命呜呼,只有七岁的恭帝继位,政局不稳,赵匡胤机会来了。

960年正月初一,也就是郭威黄旗加身过了才十年,也是不知从哪里迫不及待的传来了契丹大举入侵的消息。主政的符太后和小皇帝孤儿寡母听说此事,惊慌失措,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一想只有赵匡胤挂帅才能解危救难。

赵匡胤以兵少将寡推脱,不肯受命,于是赵匡胤就获得了可以调动全国兵马的权利。正月初三得到兵权的赵匡胤高高兴兴出兵了,赵匡胤刚出城,城里就传开了赵匡胤当为天子的流言。同时,赵匡胤部队中的苗大神仙也看到天上两个太阳在打架,最后下面的太阳把上面的打跑了。

晚上,兵宿陈桥驿,赵匡胤的亲信开始在军队中到处散布赵匡胤应该当天子之说。当晚,赵匡胤一个人就喝多了。等一醒来,一帮好兄弟们不由分说,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就开始大呼万岁。

赵匡胤也不惶恐,也不大骂叛逆,更不说我不当这个皇帝,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说:你们听我的话,我就干。大家都说我们听你的,于是他就当皇帝了。

这时候,还去抵抗什么契丹啊,就当契丹听说赵匡胤当了皇帝就自己撤了吧,大家竟然高高兴兴班师回城了。守城的将领正好是赵匡胤好兄弟石守信、王审琦,听说兵变成功,就打开了城门,兵不血刃控制了开封。

看两件事情,大家不禁感慨宋太祖赵匡胤创新意识稍微有点差。经历过郭威黄旗加身事件的宋太祖,到自己造反时,准备充分,有条不紊。

相比之下郭威的兵变就略显仓促,还得用黄旗来糊弄事,可是郭威对兵将心理把握可谓一流,让人佩服。

举报/反馈

照见历史V

1011获赞 214粉丝
谈古论今 汲取营养 共铸辉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