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当中的一种,其实早在2020年起国内各地方省政府就先后颁布了多条专项政策,将第三代半导体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而今年的大火也是因为SiC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新能源车以及光伏、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SiC 的性能想必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简单来说它是能够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且因为其传导性能好能够在通电时减小能量损失,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了它的性能后,我们来说一下用SiC材料到应用的过程都经历什么?
简单来说可以将SiC产业链拆解为四个环节,分别是SiC晶片-外延-器件-应用,那么这个产业链的价值量和核心技术又看什么呢?接下来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传统半导体材料我们都比较熟悉是硅晶衬底,而SiC衬底的生产流程则比较复杂,具体来看是由高纯碳粉、硅粉进行合成成为SiC粉,然后进行晶体生长过程可形成SiC晶锭,再通过加工形成晶棒,晶棒经过切割形成SiC晶片,晶片在通过研磨、抛光、清洗环节最终形成衬底。
衬底的制造是生产SiC器件当中最核心的环节:首先技术壁垒非常高,难度远远大于硅片衬底的生产。其次SiC衬底也是SiC器件生产过程中价值量最大的环节,占到整个产业链5成的价值比重,而SiC衬底最核心的就是SiC晶体的生长。
为什么衬底生产难且价值量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相比于Si这种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元素来看,SiC则是比较罕见的,需要冶炼才能够得到,而生产SiC环境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保障在230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对于SiC晶棒来说,大约7天的时间才能够生长出2cm的长度,原材料获取就是一件非常耗时的过程。
2、SiC衬底对于晶型要求也非常高,对于SiC的晶型可以达到70多种,然而只有少数几种晶体结构的单晶型SiC才能够用于生产SiC器件,因而良率也比较低。
3、因为SiC的物理特性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金刚石,在切割时加工难度高,而且加工过程中的磨损也会比较多,因此利用率会较低。
在得到SiC衬底后在回到产业链中继续分析,SiC的衬底可分为半绝缘型以及导电型,两种衬底分别用于不同的外延生长以及器件,并且应用领域也完全不同。具体来看,半绝缘型SiC衬底用于氮化镓外延,进而生产射频器件用于5G 通信等领域。在下游细分领域中具体来看,功率放大器依旧占据最大价值比重,约42%,其次是滤波器、WIFI模组、接收模组等分别占20%、13%、12%。目前SiC基氮化镓射频器件已逐步成为5G功率放大器的主流技术路线;而导电型SiC衬底用于SiC外延,进而生产功率器件用于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领域。这里就引入了第二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名词——外延是什么?
外延的本质是在衬底上面再覆盖一层,为什么这么做呢?主要是由于SiC衬底材料的质量以及其表面的特性不能够满足器件生产的条件,因为需要制造较厚的外延层用于满足大功率、高压、高频器件的需求。而外延层的生长一般有两大类方向,气相生长和液相生长法,气相生长是通过原子或分子在结晶界面不断沉积的方式得到外延层,而液相生长则是单晶从液固平衡的系统中生长,两种方式各有特色,具体来看:气相生长能够得到高质量的SiC单晶材料、外延层以及器件异质结构,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传输(PVT);而液相生长的特点是能够得到低成本且大尺寸的单晶材料,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生长,包括Si溶剂液相生长和其他溶剂液相生长法。
市场上现有SiC器件大致有以下四种分类:SiC二级管、SiC MOSFET、全SiC模块(SiC二级管和SiC MOSFET构成)、SiC混合模块(SiC二级管和SiC IGBT构成)。其实对于SiC器件来说本来就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产品,在Wolfspeed的官网上,仅SiC MOSFET就有几十种型号,因为每种产品设计的用途、应用环境不同,所以规格也不尽相同。如下图所示,展示了几款CREE(现改名为Wolfspeed)的SiC器件。找了Wolfspeed的两款SiC产品给大家直观对比一下,1700V的SiC MOSFET简单来说能够承载的功能属性较1700VSiC二极管更多,两者应用的场景也不同。1700V SiC MOSFET可用于1500V高压太阳能逆变器、电源逆变器、开关模式电源以及辅助电源;而1700V SiC二极管用于高压DC/DC 转换器、电机驱动以及脉冲功率。
数据来自:wolfspeed
总的来看,SiC二极管比SiC MOSFET工艺相对简单,目前的技术也较为成熟。
最直接的应用主要是在逆变器、转换器以及净化器中,而涉及这些产品的下游领域则十分广泛,包括空调 等家电产品、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电源、电车以及产业中的机器等。
根据Yole对SiC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的预测来看,2022年市场规模近似1,100百万(美元),自2020年起行业便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电动车领域,增速要远远超于其他下游领域,其次是充电桩的增速比较快。除此之外,PV、PFC电源以及UPS的应用比例也是不容小觑的,只是增速要稍低于前两者。
而在新能源车中应用的会比较复杂,我们具体拆开来看,在新能源车系统架构中重点涉及到SiC功率半导体的组件包括电机驱动系统、车载充电系统(OBC)以及电源转换系统(车载DC/DC)三部分。
在电机驱动系统中,SiC功率器件可用于控制电机控制器,可在相同功率下减小模块的体积到Si-IGBT的一半。此外还可以提升到更高的功率下工作,用于提升车型的加速性能以及延长汽车的续航里程。
在OBC中,蓄电池将电池子系统的直流电源(DC)转换为驱动电机的交流(AC)电源,根据Wolfspeed的实验测算显示,OBC如果采用SiC器件,在400V的系统中如果充电速度相同的前提下,充电量可达到原来的两倍之多。SiC器件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减少能量损失、至少减小模块体积60%、甚至于还可降低物料成本约15%。
电源转换系统(DC/DC),是将动力电池输出的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如果采用了SiC器件,基于SiC材料的耐高温以及高导热率的特性,在完成高效能量转换的同时从而减小热能的流失,防止设备过热。
因为SiC衬底在SiC产业链中的价值量是最高的,因此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将对SiC衬底的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SiC衬底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半绝缘型和导电型。除了类型之外,SiC衬底目前应用的主流尺寸包括4英寸以及6英寸。
根据Yole对中国未来市场规模来看,半绝缘型SiC衬底到2025年产能可到达12万片,其中包括2万片4英寸以及10万片6英寸的产能,较2020年来看,4英寸的产能是有下降趋势的,而6英寸将是未来主流;到2030年则全是6英寸半绝缘型。
对于导电型SiC衬底来看,2025年的产能可达到28万片,其中4英寸产量同样呈现出下降趋势,预计为8万片,而6英寸的产能则高达20万片;到2030年预计可达到40万片6英寸产能。同样说明SiC衬底未来成大尺寸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同样可以看出对于市场份额来说,导电型SiC衬底所占比重要高于半绝缘型SiC衬底。
其实,在此前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的智能车升级之路之800V架构一文中,提到过是SiC的高昂成本放缓了在新能源车中的应用进程。值得关注的是未来,随着SiC衬底的扩产以及新增产能的释放,未来价格依旧将会呈现下降趋势,终将与Si器件的差价逐渐缩小。
根据CASA对SiC衬底以及外延片价值的预测情况来看,到2023年期间,价格下降不会很明显,会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价水平;而从2023-2028年区间内会出现一个明显下降的拐点时间。
结论:当SiC衬底和SiC外延的价格逐渐下降后,SiC器件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SiC器件的渗透率。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