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更新改造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招标公告挂网,这意味着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自2018年取得三旧改造批复后,更新改造项目正式施行。
日前,广州港集团拟投资20亿元深挖太古仓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广州首个以港口码头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艺术休闲地标。
直至今时,太古仓码头已拥有110多年历史,正所谓“千年广州港,百年太古仓”。太古仓码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海珠人的浪漫情怀,其成功“活化”,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锤炼”呢?在城市更新中又能带来哪些启示?
Part01
太古仓 不太古
修旧如旧 兼容新经济业态契合城市发展
回溯历史,太古仓码头旧称“白蚬壳”,于1904-1908年间由原英商太古洋行修建,主要由3座T字型码头、8座仓库构成,供太古轮船公司用作仓储码头。
1953年,太古仓码头收归国有并由交通部广州港务管理局管理。1965年,广州港成为对外开放港口,太古仓码头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以进出口货物装卸、储存等功能为主,为广州市内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
(旧时太古仓-货物装卸作业)
2005年,太古仓码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全华南地区仅存的T型码头。随着广州市政府珠江两岸景观整治和“退二进三”总体部署,2007年6月,太古仓码头装卸业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此拉开了转型升级的序幕。
太古仓码头的运营方、广州海港地产经营总经理黎劲林表示,从2008年广州港集团改造太古仓码头开始,一直秉承“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外观修缮、结构加固和内部功能置换,深耕港口文化、海丝文化。
据了解,当时广州港集团邀请了专门的文物修复单位及设计团队对太古仓码头进行改造,完整保留仓库钢筋水泥并进行加固,恢复仓库红砖外墙,每片破损的砖与瓦都被拿下来进行标记后修复,再原位放回。整个项目耗资数千万,历时四年。“太古仓码头是广州最早进行转型开发的旧码头和旧仓库之一。到现在,我们每年依然会定期对仓库进行维护。”
(改造前的太古仓)
(改造后的太古仓)
过去10年,太古仓码头经转型改造及活化利用,融合现代建筑与历史古迹,发展新经济业态契合城市发展,成为集文化创意、展贸、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广州滨水特色消费区域,被誉为“新城市客厅”,是广州一张亮眼的对外名片。
现在,太古仓设有国际葡萄酒采购中心、创意设计工作室、酒家、电影院、清吧、餐饮店、办公区等,T字型码头上也停着不少游艇,加上红墙工业复古风,已然成为当下年轻人流连忘返的拍照打卡点。
Part02
新时代赋予太古仓码头新命题
拟投资20亿元打造品质商圈体验地
11月25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示了《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更新改造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招标公告,项目改造后将作为太古仓的二期,总建筑面积约为8.5万㎡。
(太古仓二期所在位置-图中4号线为广佛线)
据悉,该项目广州港集团拟投资20亿元,建设商业街区、7-8栋独栋商业体、旧码头工业遗迹展示空间及大型停车场等,连通西侧太古仓码头地块商业(太古仓一期),预计2024年完工。
(二期规划设计图)
(效果图)
地块西侧为太古仓旧改一期,建筑群高度10-15米,东侧为高约60米的酒店,以及改造后的餐饮建筑,南北两侧均建有高层住宅小区。
此外,对广州港口文化的深耕也将延续到复建区建设中,借以推动现代商业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一方面,复建区的设计元素将从太古仓仓库风格中提取,与太古仓码头相呼应,形成统一整体;另一方面,由于太古仓码头与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距离较近,复建区中将植入骑楼、竹筒屋等岭南文化元素。
(效果图)
Part03
现阶段暂未形成全天候消费地
区域联动 未来打造“全天候经济发达”
太古仓码头,2014年被评为广州市著名商标,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而近三年游客人数每年则达到220万人次,商户营业收入每年约2.2亿元。
如果在太古仓码头待上一整天,就会发现这边昼夜活跃度相差较大。白天比较少人在走动,一旦逐渐接近傍晚,人流就会逐渐增多。
(太古仓码头-白天时)
(太古仓码头-夜晚时)
为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黎劲林表示:“通过完成后方的更新改造,使前后连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升、丰富太古仓码头的功能业态,这样太古仓码头更能体现‘全天候经济发达’的特点。”
早在7月26日,由海珠区印发的“十四五”规划就多次提及“太古仓”,将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更新改造作为“十四五”期间支柱产业重点项目,要求全面推进“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仓”商业美食大道建设,全力培育区域消费增长点,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
(线路图: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仓)
另外,11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培育江南西路—太古仓繁华商埠场景,打造全球消费潮流新高地。
结合当下广州港集团正大力推进太古仓二期项目的更新改造建设,将来太古仓的发展有望更上一层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实现社会效益最优化。
Part04
为城市更新提供经验
深挖根源 与时代肩并肩
目前,大多城市已进入存量时代,旧厂房工业空间转型为文创园区已成为典型的存量资产盘活手段,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城市中心的产业空洞化趋势。
对于城市更新中的旧厂区改造,太古仓码头的成功盘活案例可以提供以下几点经验:
1. 深挖自身特色所在,避免园区同质化
旧厂区的改造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它本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而不是一味追求当下所谓“网红”设计,避免同质化,打造区于别处的竞争优势。
“修旧如旧”的大胆探索,为太古仓的成功改造打下了基础。既保留了原有码头区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内涵,又结合工业遗迹活化,并借鉴国外渔人码头的成熟做法,引进“码头集装箱”元素,构建具有太古仓欧式风格和历史洋行特色的户外经营场地。
2. 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
在原创竞争力的打造外,更要强调园区运营模式的创新,基本形成“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多功能模式。
新时期,太古仓在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嵌入新功能。根据二期项目,太古仓改造后,地块将建设开放式商业街区,引导金融、信息产业入驻,辅以时尚艺术,形成涵盖总部办公、商业金融、星级酒店、文化休闲和时尚艺术等五大功能板块,与周边经济环境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集聚效应。
3. 定期策划主题活动,保持话题活跃度
除开园区商家的日常经营外,另需定期举行相关艺术活动,增加园区人气活力以及话题度,从而有效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6月,太古仓积极响应广州市商务局发展夜间经济的号召,举办了“千秋夜市”等一系列夜间市集活动,每周末打造潮流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融入活动、参观购物,成为广州持续保持超高人气的夜间经济地标。
4. 创意打造产业链条,实现效益与艺术共存
文创园区的经营理念不以单纯招商引资为目标,而是通过搭建创意平台,强化区域联动,形成规模效应。
自2018年以来,广州港集团不断推进太古仓码头前沿及主仓群升级改造,并利用自身码头岸线及珠江日夜游资源,加快太古仓码头及其它滨水商业资源整合利用,打造独一无二的水上休闲旅游购物路线。
海珠区龙凤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德贵介绍,龙凤街道规划串连位于珠江沿线的太古仓码头、大阪仓1904创意园、积优凤凰仓(石榴仓)、中船汇、万力大厦、凤凰创意园等多个老仓、老厂、老屋,提升文化创意空间格局,显现出串珠成链的产业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