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多年以来,人们对秦皇陵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盗墓贼对秦皇陵更是垂涎三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秦皇陵封土太大了,地宫位于地下很深的地方。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至秦二世2年,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建造而成,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秦始皇陵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是秦始皇陵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当时秦朝总人口约为2000万人,而筑陵劳役多达72万人之多。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13岁继位不久之后,就开始下令修建陵墓,直到他逝世,整个陵园工程还未竣工。
关于秦皇陵地宫的描述,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很清楚: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如果记载无误,那意味着秦皇陵地宫挖掘时时,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咸阳这里古时候一层地下水距离地面约16米左右。
1965年,郭沫若要求考古专家编制对挖掘秦始皇陵的详细计划,并提前做了考察研究。理由是挖掘出来,进行保护性的开发,以免遭受大自然的破坏。同时,发掘出来和秦始皇的兵马俑形成配套,形成完整的陕西黄陵旅游区。
最后把这个计划报到国务院的时候,却被否决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提出了发掘秦皇陵要满足四个条件,结果当时一个条件都不满足。
这四个条件是:
一、发掘出土的文物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内有百吨的水银作大江大河,水银有毒一旦呼入将会致命。安全地处理地宫内的百吨水银,将是一个大问题。同时,又有机弩矢等防盗机关,开挖是件非常凶险的事,稍不注意,考古人员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危害。
而且在地宫上方有高温度异常,专家判定在墓下还有一个巨大的排水工程,由于骊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河流多,所以在秦始皇陵里有个巨大排水工程,以保持墓室的干燥,这也是在发掘的一个难题。
二、巨大封土堆一旦破坏,根本无法恢复,这本身就是文物;
三、发掘与国家文物保护政策背离。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是这样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等;
四、秦皇陵发掘的难度太大了,当年秦穆公墓地(即秦公一号大墓)就耗时了10年时间,而且发掘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怎么应对?这些都是问题。
根据古文献记载,秦始皇陵墓被大规模的盗扰大概就有7次之多,历代都有相关的史料记载。盗墓者包括项羽、赤眉军、石虎、黄巢等。也有《汉书 刘向传》中记载的牧羊小儿为了寻羊不小心以火把燃烧了大量秦皇陵的传说。
对秦始皇陵大肆盗掘最有名的历史事件就是项羽率30余万人,持续30多天的盗掘秦陵。《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
《史记 高祖本纪》还有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其财物,罪四。”《水经注 渭水下》中记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
牧人寻羊烧之,火延90日不能灭,根据兵马俑坑出土的文物,有明显的火烧和毁灭的痕迹,所以多数人相信史书中记载的事件是真实的。
但更多细致的研究表明,项羽等大肆挖掘皇陵的势力可能并没有找到皇陵地宫。
所以基于“无法保护”,留在土里更安全,更能留给后世人的考古共识,目前基本上已经没有要挖掘秦皇陵的声音了,专家们希望它就这么静静的躺着,等后世人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