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阅战史,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智慧和洞察力,穿过2500多年的漫长时光,直到今日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太平洋战争,美日双方从战前到战争全过程的对抗博弈,同样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又一次生动重现和精确印证。
《孙子兵法》“军形篇”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纵观二战初期的太平洋局势,美国牢牢抓住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同时又是后发工业国家的弱点,并不急于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通过经济、外交等手段将日本逼入窘境,始终让自己处于“不可胜”的地位。
■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在1935年制作的东南亚物产分布以及日本运输航线示意图。
相反的日本则在形格势禁的情况之下,被逼无奈,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恰好让自己落入孙武所说的“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的局面。
双方在战略思想和战略定力上的高下之分,可见一斑。
“偷袭珍珠港”事件,初看起来给人们的心理所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稍后传出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炮巨舰在港内被炸得七零八落的惨状,以及3天后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巡洋舰在马来西亚外海被日军战机击沉,更是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
■日本航拍的对威尔士亲王号(在画面顶部)和反击号的首波攻击。反击号刚刚被1枚炸弹击中,可以看到一股短而浓的黑烟从反击号上冒出,周围至少有6枚炸弹近失。威尔士亲王号上的白色的烟雾表明它正在加速进行机动规避。
战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写道:“在整个战争中,我从未受到过更直接的冲击。当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时候,这个消息的全部恐怖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印度洋或太平洋,除了珍珠港的美国幸存者正匆匆赶回加利福尼亚之外,再没有任何英国或美国的军舰。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中,日本是至高无上的,而我们到处都是弱小和赤裸的。”
■1941年12月,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东南亚展开全面攻势。
然而我们只要细加探究,便可发现实际情况也许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从纸面数据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双方损失对比情况如下:
美国方面:
4艘战列舰沉没、4艘战列舰受损;
1艘被当做训练舰的前战列舰沉没;
1艘港口拖船沉没;
3艘巡洋舰受损;
3艘驱逐舰受损;
3艘其他船只受损;
188架飞机被毁、159架飞机受损;
2335人死亡、1143人受伤。
(另有68名平民死亡、35名平民受伤、3架民用飞机被击落)
日本方面:
4艘侏儒潜艇沉没、1艘侏儒潜艇搁浅;
29架飞机损失、74架飞机受损;
64人死亡、1人被俘。
■1941年12月7日,位于夏威夷瓦胡岛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遭到日军突然袭击。
根据以上数据对比,在战术上日本无疑取得了一场大胜。但美军的损失真的有纸面上那么大吗?让我们来仔细盘点一下。
在飞机方面就不细说了,因为它只对珍珠港当时的自身防卫有影响,对后续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战列舰方面:
1.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BB 39):被4枚穿甲航弹击中,引发弹药库爆炸沉没,无法挽救。舰上1177人死亡。但后续两部后炮塔被打捞出水继续使用。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BB 39)中弹后起火燃烧,前方的桅杆支撑结构在前部弹药库爆炸后已经倒塌。
2.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BB 37):被5枚鱼雷击中,倾覆,无法挽救。舰上429人死亡。
3. 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BB 48):被2枚炸弹和7枚鱼雷击中,沉没。舰上106人死亡。但后续被捞起维修,1944年7月返回现役。
■一艘小船从浓烟滚滚的排水量为31800吨的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BB 48)上救出一名水兵,注意上层建筑中还有两个人。田纳西号战列舰(BB 43)在其右舷。
4. 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BB 44):被2枚炸弹和2枚鱼雷击中,沉没。舰上100人死亡。但后续被捞起维修,1944年1月返回现役。
5. 内华达号战列舰(BB 36):被6枚炸弹和1枚鱼雷击中,沉没。舰上60人死亡。但后续被捞起维修,1942年10月返回现役。
6. 田纳西号战列舰(BB 43):被2枚炸弹击中,舰上5人死亡。1942年2月返回现役。
7. 马里兰号战列舰(BB 46):被2枚炸弹击中,舰上4人死亡。1942年2月返回现役。
8. 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BB 38):在干船坞中被1枚炸弹击中,舰上9人死亡。继续服役。
■干船坞中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BB 38,画面远端)与受损严重的卡辛号驱逐舰(DD 372,前左)和唐斯号驱逐舰(DD 375,前右)。
在巡洋舰方面:
1. 海伦娜号(CL 50):被1枚鱼雷击中,舰上20人死亡。1942年1月返回现役。
2. 罗利号(CL 7):被1枚鱼雷击中。1942年2月返回现役。
3. 檀香山号(CL 48):轻度损坏。继续服役。
在驱逐舰方面:
1. 卡辛号(DD 372):在干船坞中被1枚炸弹击中,烧毁。重建后于1944年2月返回现役。
2. 唐斯号(DD 375):在干船坞中被卡辛号的大火烧毁。重建后于1943年11月返回现役。
3. 舵手号(DD 388):在航行途中被2枚近失弹损伤。1942年1月15日进干船坞维修,1942年1月20日出航。
4. 肖号(DD 373):被3枚炸弹击中。1942年6月返回现役。
■福特岛海军航空站的美国水兵愕然看着珍珠港受到第二波攻击时肖号驱逐舰(DD 373)被炸弹击中爆炸。
附属舰船方面:
1. 奥格拉拉号布雷艇(ARG 1):被海伦娜号上的鱼雷击中受损,倾覆。1944年2月作为引擎维修船返回现役。
2. 维斯特尔号维修船(AR 4):受亚利桑那号的爆炸影响搁浅。1942年8月返回现役。
3. 柯蒂斯号水上飞机补给舰(AV 4):被1枚炸弹击中,并受1架坠毁的日本飞机撞击,舰上19人死亡。1942年1月返回现役。
4. 索托犹摩号港口拖船:被肖号的爆炸和火灾损坏,沉没。但后续被捞起维修,1942年8月返回现役。
5. YFD-2浮船坞:沉没。但后续被捞起维修,1942年1月25日返回现役。
由以上受损舰船的详细记录可知,除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两艘战列舰之外,其余舰船基本上都被捞起或修复,并且大部分舰船都在接下来的1942年就已经返回现役并参战了。在已经翻沉且无法挽救的两艘战列舰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上,也有大量可用设备和材料被打捞上来重新使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挽回损失。另外在修复过程中美国人还顺便对这些战舰进行了广泛的改装,加装现代雷达让它们比日本联合舰队的对手们更胜一筹。
■由上表可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水面力量迅速恢复。
再从美国战斗人员的损失情况来看,只有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上的水兵是成建制损失,其他的人员损失都比较轻微,且主要集中于低级水兵,因为军官们基本上都在岸上居住,在港内的时候并不住在舰上。
尼米兹后来说:“1941年12月7日,我们的舰队在珍珠港,这是上帝的怜悯。”他认为当时如果太平洋舰队发现了日本人对珍珠港的接近,很可能会主动出击。由于航母不在,战列舰将在日本航母面前处于严重劣势,如果在外海的深水中沉没,就会永久损失并造成巨大的伤亡,而在港内,水兵们很容易得到救援。
之所以日本帝国海军大费周章、劳师远征、看似狂拽炫酷吊炸天的“偷袭珍珠港”行动,却只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有限的损失,主要原因还在于珍珠港作为军港的基础设施如海军船场等都没受到日军轰炸,且日本帝国海军在偷袭珍珠港之后就再也没能对夏威夷构成威胁,从而使美国海军能够在珍珠港全力组织打捞抢修,让受损的军舰快速回血。
在日本特遣舰队实施的两波攻击中,海军船场、维修车间、鱼雷库、潜艇码头等都没有受到波及,储存有5.3亿升燃油的油库也完好无损,发电厂一直保持正常运作,而且位于港口旧行政大楼地下室的密码破译单位也根本没受到影响。当然了,日本人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蓝色的深浅代表水深,浅灰色代表城镇,深绿色代表陆军基地,深灰色代表海军基地。
受到攻击的目标:1-加利福尼亚号;2-马里兰号;3-俄克拉荷马号;4-田纳西号;5-西弗吉尼亚号;6-亚利桑那号;7-内华达号;8-宾夕法尼亚号;9-福特岛海军航空站;10-希卡姆机场。
被忽视的基础设施:A-储油罐;B-旧行政大楼;C-潜艇码头;D-海军船场。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偷袭珍珠港”时的日本特遣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
在第二波攻击完成之后,南云拒绝了一些下属包括另外五艘航母舰长继续发动第三波攻击的建议,而是掉头返航。第二天12月8日早晨在南云的旗舰赤城号航母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山本五十六也支持了南云的撤退决定,后来山本后悔了。当然南云这么做有他的理由,但作为前敌指挥官,没能根据最高战略目标和战场情况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仍然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不过南云的遗憾并非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日本整体作战观念以及对工业时代战争方式理解上的失败。因为工业时代的战争,作战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工程操作,如果要破坏珍珠港的基础设施,就必须提前将其列入作战计划并加以针对性的准备——不同的作战目标需要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就算当时南云批准了第三波攻击,恐怕也很难对珍珠港的基础设施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而且自身反而很可能遭到已经组织成型的地面防空炮火重创。
■日本帝国海军中将南云忠一。(死后被追授大将)
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帝国海军,很看重一舰一船的得失,却对后勤保障和支持补给等方面相当轻视,这也是东亚地区的通病。这一方面体现在对珍珠港基础设施的攻击根本就没有列入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联合舰队对于潜艇的运用上。
相对于纳粹德国,日本海军将潜艇视为舰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目标还是敌方的作战舰艇,而非交通线。因此,日本潜艇在整个二战中都没有取得过什么突出的战果,也没能对战争形势施加过什么像样的影响。
反观美军,一方面自己在珍珠港和西海岸之间的交通线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则用潜艇几乎把日本的持续战争能力给扼杀了——开战只过了一年,到1942年年底,运入日本列岛的原材料数量就下降了一半,而石油运输则“几乎完全停滞”。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又有什么用呢?
■由上表可见,只是潜艇一项所击沉的日本商船吨位数占比就超过了一半。
同样的兵器,在不同的认知和运用之下,就产生了这样天差地别的影响。
再看看美军在珍珠港的损管和拯救工作:在霍默·N·沃林的领导下,来自海军、珍珠港海军造船厂和民间承包商的潜水员们迅速开始在可以重新上浮的舰船上展开工作。他们修补洞口、清除碎片,并将水抽出船外。在6个月内,5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都被修补或重新上浮,从而可以开始进行大规模维修。密集的打捞行动持续了一年,在水下总共花费了大约20000个工时,在可行的情况下,武器和设备被从损坏严重无法修理的舰只上移走,并在其他地方重新投入使用。
■1942年初,霍默·N·沃林(中)正在已经打捞出水的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BB 44)上监督珍珠港内的拯救抢修作业。
在“偷袭珍珠港”事件中严重受损后又重新返回现役的6艘美国战列舰,参加了后续的战事,并在1944年10月25日凌晨的苏里高海峡战役中,与日本海军进行了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战(不包括内华达号战列舰)。除宾夕法尼亚号在战争最后阶段被1枚鱼雷和神风特攻命中再次严重损坏之外,其他5艘都被保护得很好。1945年9月2日,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在东京湾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而此时不到四年前参与偷袭珍珠港作战行动的那22艘日本舰船,只剩下“潮”号驱逐舰还幸存于世。
■1945年8月下旬,正在日本东京湾外的相模湾停泊的美国海军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BB 48),背景是富士山。这时,谁还能看出它曾被2枚炸弹和7枚鱼雷击中过?
到今天距离1941年12月7日那场改变世界走向的军事行动,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我们现在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和衡量,“偷袭珍珠港”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大错误。
这种愚蠢的错误,以后的人类能避免重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