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元宇宙”一词最早出自于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在小说中,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这个人造的空间就被称为元宇宙。在扎克伯格把脸书公司名改为“Meta”后,我们都在思索,人类的未来,难道真的是元宇宙和虚拟世界吗?澎湃新闻将在“哲学家谈元宇宙”系列中,邀请哲学家们畅谈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一起探讨人与机器、人与虚拟世界等话题。本期对谈,澎湃新闻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夏莹。
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是,“元宇宙”会将许多有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和加密货币等等。随着AR、VR、5G、云计算等技术成熟度的巨大提升,元宇宙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在令人激动的畅想中,它将由无数参与者共同去打造,最终跨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系统。这也意味着技术发展正在从变革外部自然拓展到变革人类自身的内部自然,这对我们在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制度安排、概念框架、生活理念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元宇宙真的到来的时候,人类会更加幸福快乐,获得自由还是沦为资本与数字控制的被剥削者?喧闹的市场声音中,到底是“谁”在期待元宇宙的出现?
在夏莹看来,元宇宙实际上是资本之流构筑的虚假黑洞,“资本正在借助于元宇宙进一步让人们的生活服从于他们给出的基础逻辑和生活方式,其所带来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解放,而是更为深度的异化。”
夏莹就此发出警醒,资本逻辑在今天已经逐步摒弃了它的作为简单商品生产的运行逻辑,它们的获利方式不再仅仅依赖于对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转而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器官身体,依赖于一种流动本身来获利,可以投注于任何一种商品,或者投注于一个概念,只要这一商品和概念能够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金融资本如同一个巨大的网络平台,而元宇宙正是当下对这一网络平台最好的诠释。
澎湃新闻: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尼尔·斯蒂芬森《雪崩》的科幻小说当中,在你看来,这部小说能为我们界定“元宇宙”提供哪些参考?
夏莹:在这部小说的题记上,我发现了引用了从字典当中找出来的有关于“雪”的两个很有意思的界定:词义甲是“与雪相像的物体”;词义乙是“因接收微弱而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白色斑点”。正是从这两个界定当中,可以看到其与我们今天理解元宇宙的两种倾向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与雪相像的物体”似乎在告诉我们,元宇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与现实宇宙平行的宇宙,在其中,生活在物理世界当中的人,把自己的形象(Image)让渡给了类似于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在上面以化身的方式去行为。
词义乙,我认为则是表达了元宇宙的另一个重要的界定:虚实互渗的某种状态,即今天的我们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存在的一些社会交往,比如购物、社交等行为虚拟化,比如日益繁盛的网购和社交媒体已经让手机、电脑成为外在于我们的一个主体。无需等待元宇宙的完全实现之日,今天的我们实际上已经以一种虚实共在的方式存在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在变成如电视屏幕上的白色斑点一样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虽然与我们毫不相似,却成为诠释我们之现实存在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换言之,小说开篇中有关于“雪”的这两个词义恰当地表达了元宇宙可能内含的两个层面:一是虚实平行,一是虚实互渗。在我看来,虚实平行并不能恰当地表达出元宇宙对于人所产生的独特架构方式,相反,正是“虚实互渗”才构筑了元宇宙对人之生存的革命性改变,在其中,虚体世界正在构成对实体世界的一种威胁。
澎湃新闻:元宇宙的概念诞生以来,重新激发了思想界对于当代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有关于拟像(simulacra)秩序理论的回溯与关注,大多数人会认为“元宇宙”的存在状态正是鲍德里亚所为的拟像的第三秩序即拟真(simulation)的现实版,你作为鲍德里亚的研究者,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夏莹: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所谓鲍德里亚的“拟像三序列”所指为何:在鲍德里亚看来,自文艺复兴以后,由于贵族等级社会的逐渐崩塌,世界进入了拟像的时代,拟像的第一个序列所描画的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主导模式,即仿造式的拟像,追求的是模拟、复制自然和反映自然,其拟像的核心价值是自然价值;
第二个序列所描述的是以生产为主导的工业秩序,它所模拟的不再是自然,而是物之于人而言所具有的功能,主导其拟像的核心价值是商品价值,机器人是这一时代特有的拟像秩序;
第三秩序所描述的是以二进制为编码方式所构筑超真实时代,拟像的自我复制构造了真实,原作消失,其所追寻的价值是符号价值。
从这一意义上说,元宇宙进入了第三序列吗?我认为没有。因为今天支撑元宇宙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以商品价值为主导的资本逻辑,因为它在元宇宙中替换的不过是在实体世界当中生产和劳动所要求的功能,其基本价值仍然是商业价值。或者说,被鲍德里亚所区分出的第三秩序根本上也不过是第二秩序的一种延伸,要理解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把握元宇宙的概念热潮背后的资本属性。
澎湃新闻:元宇宙的架构方式是什么样的?资本与这一架构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夏莹:元宇宙的基地是当代网络基础的发展,5G的网络环境以及围绕区块链所构筑的认证机制都应是其核心环节。整个技术基底的有效构筑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去建构和推进。而更进一步说,元宇宙的架构目的最终不过是让人的劳动和生产本身获得更大的效率,而不是好像让我们进入到一个场景接口当中,在游戏、社交、体育、旅游等各种各样的类型当中获得最大程度的释放。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如果没有这种智能可穿戴的资本,你就无法进入这样一个所谓元宇宙的美好世界里面。换言之,这个元宇宙的世界为我们所敞开的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可被资本化的社会活动。澎湃新闻:对元宇宙的畅想有很多,但到底是“谁”在期待元宇宙的出现?夏莹:很多元宇宙的研究者会清晰地告诉我们,元宇宙的爆发是一个“技术、资本、用户”三者共同的期待。在此“用户”的说法透露出这一判定的实质:即在一种资本逻辑的视域之下,我们没有作为实体性主体的丰富性,所有的人只能在资本运行当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因此我或者是用户,或者就是制造者。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技术渴望新产品,还是资本寻找新出口,抑或是用户期待等等,归根结底都是资本在最后发挥着根本的推动作用。正是资本,在后疫情时代试图再度获取一个新的概念黑洞,以便满足它再度获得超额利润的内在需求。
澎湃新闻:
资本逻辑似乎已经发生了改变。
夏莹:是的,资本逻辑在今天逐步摒弃了它的作为简单商品生产的运行逻辑,转而走入金融资本逻辑普遍推演的一个过程。这意味着资本的获利方式不再仅仅依赖于对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它转而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器官身体(吉尔·德勒兹语),依赖于一种流动本身来获利,它可以投注于任何一种商品,或者投注于一个概念,只要这一商品和概念能够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金融资本如同一个巨大的网络平台,而元宇宙正是当下对这一网络平台最好的诠释。
从这一意义上说,元宇宙是当代金融资本开疆拓土的表现方式。其触角伸向各个方面,将你生活方方面面进行资本化的处理,例如我们的社交正在图像化、虚拟化,主导我们经济生活的支付、购买等各个交易也已数据化,由此获得其资本化的有效入口。
在这一技术的透明之恶当中,所有原本不能买卖的,如亲情、友情、爱情、时间、空间等全部变成为可以买卖的对象。元宇宙正在将整个时代变成为可被资本一揽子操控的世界。资本是元宇宙的主体,也是它的实体。
澎湃新闻:元宇宙的这一资本属性会给这个所谓去中心化的世界带来什么?夏莹:有两点是我想提出的质疑,第一点是,以资本为基地的元宇宙世界,其所宣传的元宇宙的可编辑性、可选择性释放、解放,其实都是一个深度编码。技术的无知阶级是否能够获得解放?
第二点,在元宇宙所构筑的世界当中,人们只有借助于诸多可穿戴设备为中介才能够进入这个虚拟世界,这使得元宇宙所宣称的去中心化,实际上隐性地包含着被资本再度中心化的一个核心环节。我们通过资本的方式购买设备,才成为可被虚拟化的人,从而也才能获得元宇宙的入门门票。于是世界立刻被分为可虚拟化阶层和不可虚拟化阶层,这两个阶层会成为新的对立阶级。
最后我不得不说,元宇宙实际上是资本之流构筑的一个虚假黑洞,资本正在借助于元宇宙进一步让我们的生活服从于他们给出的基础逻辑和生活方式,其所带来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解放,而是更为深度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