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让长期饱受争议的职业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那么,职业教育现状如何,在政策强力支持下能否迎来发展黄金期?《新闻调查》选取了一所典型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

柴璐:这里是临沂市理工学校,它最早的校名叫苍山县农技中学。十年前的时候,这所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差不多是500人左右,而现在学生已经超过了6000名。十年当中这所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多学生愿意走入这所学校,他们想在这里获得什么?他们期望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而他们期望的未来又给当下的中职教育提出了怎样的课题和思考呢?今天我们就走入临沂理工进行调查。

兰陵县原名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的临沂市。全县目前共有8所高中阶段学校,临沂市理工学校是其中唯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它的前身苍山县农技中学创办于1982年,最早是一所职业高中,以教授农业技术为主,现在,这里已经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20个专业方向。

这天,山东临工集团的高级技师乔良雨专程从工厂赶来,为孩子们上一堂职业规划课。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等教育尚未普及,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当时,普通中专选拔严格,被录取的学生通常成绩优异,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进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虽然不享受和普通中专相同的政策待遇,但学生入学同样需要通过考试,毕业后也大多能凭借一技之长,找到工作。

但是,在乔良雨进入技校学习的2000年,情况却发生了改变,整个学校只剩下62名学生和71名老师。

乔良雨:都不愿意上技校,那时候社会对技校生非常不友好,一听技校毕业的,学历又不行,一看就不是什么好学生。

对此,临沂理工的校长王学忠有着相似的记忆。作为苍山县农技中学1992届毕业生,王学忠拿到了全校唯一的名额,进入山东农业大学职教师资班学习,毕业后回到农技中学任教。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他目睹了学校招生、办学的困境。

王学忠:当年为了招生,我们走家访户,我们三个人一个小组,拿着一个初中毕业生的名单,一家一家地去找,敲人家的门。好不容易敲开了以后,人家特别不耐烦,正睡着觉你来干什么。什么学校,有哪些专业,学生毕业有什么出路,这个出路我们自己觉得都很心虚,真有什么出路吗?

柴璐:所以您认为当时你回到学校的时候,没有什么学生是因为当年的中职业学校没有出路?

王学忠:是的,那个时候正好处于我们高考制度改革,上了高职甚至本科都不再包分配了。你到企业里面去,但是当年就是找不到,企业本身就少。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逐步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分配。而随着高校的扩招,比起上中职直接就业,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普通高中升入大学。在乔良雨看来,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顾虑,更多的是来自对工人这份职业的担忧。

乔良雨:那个时候你上企业干,它并不一定按时给你发工资。第二就是保障性的问题,工人最差的一个心态就是,我给企业打工,企业倒垮了我到哪儿找活,心里不安稳。

到了2001年,全国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共有1.35万所,比1998年的1.71万所减少了3600多所,招生规模从每年442.26万人减少至每年337.83万人。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学校从1.39万所增加到了1.49万所,招生规模从每年359.55万人增加到了每年557.98万人。

由于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很多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长期不足,连教师招聘、购买教学设备都成了问题。学生无法在学校学到更多的技能,出了校园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中职教育一度陷入了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的恶性循环。

王学忠:我们当年说在黑板上开机器,其实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

柴璐:什么叫在黑板上开机器?

王学忠:我们现在你看到我们的实训室有很多的设备,学生在车间实操,实际操作,这就实际在做,但是当年没有这个技术,我们只能在黑板上讲理论。

从2002年开始,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但是似乎并没有扭转许多中职学校遇冷的命运。到了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比1998年减少了7000多所,临沂理工全校学生只剩不到500人。关门解散似乎已然是距离他们不远的未来。他们该如何绝境求生?

过去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初中会在初三下学期,动员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不用通过中考。从2011年开始的几年间,通过“初三分流”,临沂理工争取到了更多的生源,但上职校,似乎仍然是学生和家长心中略显无奈的选择。

苗全盛:当时2011年招了576(人),2012年的分流招生招了700多人,到2013年春季分流的时候,我想突破了800人,但是当时办学条件也不是太好,跟市里的其他职业学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学生流失的也很多。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学不到技能或者学不到知识的地方去。

苗全盛是兰陵县教体局局长。2012年,为了提高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山东省政府要求在三年之内,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所规范化的中等职业学校。然而在当年,临沂理工在全市中职学校里的排名却是倒数第一,硬件都尚未达标,于是当时还是副局长的苗全盛开始兼任学校校长。

苗全盛:我当时到老校之后,买了一些车床,去的时候没有电用,因为负荷不够,通不上电。应当说是教学条件、办学条件设施比较落后。

苗全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兰陵县政府申请了1.7亿元人民币,建设新校区。那个时候,兰陵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年财政收入刚刚超过10亿。虽然是人口大县,但县里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不多,为了满足招商引资过程中企业的用工需求,当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苗全盛:高中教育你学生考上大学了,很多都到了外地上大学,回来的毕竟是少数。但是职业教育里面的学生大多都在县域。

有了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学校同时改变了原先松散的管理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招聘大量专业教师,苗全盛将这些举措称为“抓内功”。2014年,临沂理工通过了规范校的申报,获得1200万的省级财政支持。

王学忠: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靠政策,二是靠资金。我们争取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是给了我们1200万,是一笔巨款。400万我们用于信息化建设,另外800万全部投入到设备的购买方面。比方说汽车、数控、机电,我们一些机电机械类的设备,价格非常高。借助于省规范学校建设这个项目,办学规模变了,我们规章制度健全了,教育这个事不管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需要一个慢慢走的过程。

这两年,随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早已不用通过“初三分流”吸引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们大多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如果直接就业,也能在第一年拿到3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工资,几年之后甚至可以过万。

乔良雨:我们先不说水平能达到什么样,只要是你想认真干,我们有一个标准的晋升流程。我们从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还有首席技师,每一个的补贴和相应的待遇都不一样的。

通过政策的梳理,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职教育的定位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逐渐普及,而用人单位岗位有限,学历成为招聘时主要的评判标准。凭借一技之长,中职学生虽然依旧能够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提供给他们的岗位选择和社会认可相对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更愿意相信,只有获得更高的学历,自己的孩子才能拥有更好广阔的前途。那么,在完成三年的学业后,孩子们会更倾向于哪种选择呢?

在校园里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同学,关于毕业后的打算,他们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继续求学。那么中职学生究竟是该就业还是升学?他们面临的困惑是什么?他们会如何思考自己的未来?学校和老师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中职学生想要升学主要可以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和职教高考两种途径。其中,职教高考的招生学校一般为专科职业学校、本科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

目前,教育部正在建立国家层面的职教高考体系,所以各省考试政策尚未完全统一。山东省从2012年开始推行的职教高考包括英语、数学、英语、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根据山东省出台的政策,应届中职毕业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或者省赛一等奖,就能免试保送专科院校,可要进本科,还是需要参加职教高考的文化课考试。但由于有了大赛成绩,对于他们的分数要求会降低。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而山东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人数已经从2012年的2700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17000人。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内已设立了32所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将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而在证书效用方面,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力。

在临沂理工,虽然每年只有几名学生可以因为大赛成绩获得保送资格,但是其他的大部分孩子也能够通过技能的学习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通过职教高考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求学。

在临沂理工的老师们看来,成绩的好坏并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标准,比起技能和文化的培养,他们更希望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对未来的信心。

以往,山东普通高中学生是可以和中职学生一起参加职教高考的,就在去年,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地职教高考改革决定从2022年开始,取消普高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资格。与此同时,兰陵县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愿转入到中职学校学习。

打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壁垒,让每个孩子都能够选择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道路还在探索之中。而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无论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他们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广阔的未来。

从2001年至今,中等职业教育已累计输送1亿多名中级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人员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但是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仍高达2000万。

柴璐:您觉得这种偏见也好,歧视也好或者是有色眼镜也好,会有一天发生改观吗?

王学忠:这是一定的,你的承认在一些地方劳动者越来越被尊重,技能能成为它谋生的手段,他能够和其他人,在我们的整个社会层面上和他们平起平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公平,当然我们不能希望一个文件,一项政策,就立竿见影,但是我们都在努力从上到下,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原标题:职业教育十年之变:中职生的困惑、迷茫与期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tf025

举报/反馈

京报网

1814万获赞 108.5万粉丝
北京日报官方网站·首都视角天下观
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