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

这一天,一场特殊的展览《生态纪》,

在上海新桥美术馆开幕了。

展厅中所有的艺术品,

都是用泥土做成的,

低调、粗犷,

给予观者最原始的震撼。
宋陈在展览现场
《生态纪》展览现场

它们的创作者,

是土壤生态艺术家宋陈。

宋陈1979年出生在洛阳,

在上海工作、生活。

从2007年开始,

她就专注以土壤为材料创作。

期间她去全国各地收集被污染的土壤,

拍下纪录片,

也去人迹罕至的高原触摸纯净

表达对自然的崇敬。
《土上水墨·零空图系列》

她还发起“世界土壤日系列艺术公教项目”,

向公众科普生态保护知识,

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

这次展览就是项目的一部分。

在宋陈眼里,

土地具有一种母性的能量。

“它无条件地滋养万物,

我从其中获得了能量,

就应该继续创作来回馈大地。”
编辑 王筱芸 责编 邓凯蕾

展览现场 《土壤婴孩》

《生态纪》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我们来到了新桥美术馆。一进门,用泥土做成的巨大婴儿雕塑,就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深入展厅,会发现里面每一件作品,都是由泥土制作而成,充满着原始的力量感。
展览占地2400平米,分为三个单元:生态艺术、崇土艺术和土上水墨。汇集了宋陈十多年的创作,涵盖装置、雕塑、绘画、大地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布展中的宋陈。和她作品的粗犷感不同,宋陈本人说话轻轻的,很温柔。她穿着土色的长裙,一头长发披散下来,在展厅里忙前忙后。
我们进来的时候,她刚刚拦下要去扔“垃圾”的同事,三个纸箱,里面装着泥土碎片。她笑着对我们说:“见怪不怪了。我的这些土块,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是垃圾扔掉。”

宋陈创作泥土书法工作照

最早开始接触到泥土创作,是在2007年。这和宋陈学的专业也有关。
考学的时候,宋陈的父母不同意她学艺术,觉得以后会“没有饭吃”。折衷考虑,宋陈报考了环境艺术专业,“这反而变成了一种加持,我学到了更多是关于自然的东西和如何热爱自然的理念,对之后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毕业后宋陈一直在画古典油画。就像在绣花一样,一层一层罩染上去,一幅画要8个月到一年才能完成。 画了几年,她觉得这不是适合自己的语言。

《土宇宙》

2007年,她转向了综合材料的研究。

宋陈一直都有收藏旧物的习惯。“我收了很多小时候的玩具、日记本、我母亲给我买的衣服,还有我收到的第一支玫瑰花等等。”那时候她在上海租房,每次搬家都像在搬一个杂货铺。于是她开始尝试用这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旧物来创作。

宋陈创作泥土书法

偶然一次,她在路边看到一棵树苗破土而出。这是一个及其普通的场景,但宋陈忽然被吸引。她觉得生活就像这片土地,承载着每个人不断成长。宋陈就在这一瞬间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泥土这种材质也契合了我的怀旧情节。它蕴含了各种颜色,但非常低调,很少会被注意,也更加质朴和纯粹。”
到今天,宋陈已经在土壤艺术的道路上探索了十四年。

土宇宙系列作品

宋陈说:“泥土是一种很重的材料,这个‘重’指的是精神和物理两方面。”
在精神层面,泥土是一种沉重的材料。与当下艺术环境中流行的色彩和时尚化语言相比,泥土无论是颜色还是材质,都无法引人注目。因此创作者需要经历漫长的积累,才能让观众逐渐接受其中的视觉和精神意义。
《行走的山水》局部
在物理方面,土壤粗糙、厚重,难以推动。而宋陈的很多作品都是装置和公共艺术,这对于创作者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一种挑战。“所以很多人来看我的土壤作品,都不敢相信这是女性创作出来的”,宋陈说到这就笑了。
在她眼里,土地有一种母性的力量。它承载、滋养万物,表达着一种无条件的爱。所以宋陈的土壤创作一直在继续,她想向每个人传达土壤的力量,以此回馈大地。
展览现场 “生态艺术”单元
在展览的第一个单元“生态艺术”中,宋陈想要表达一种与生态共建、共融的秩序。
“我们经历了工业化时代,对自然过度开发、过度索取,导致了一系列自然的退化和问题。”宋陈希望在这个单元,观众能抛开本我,和土地、自然一起行走。

展览现场 《行走的山水》

2012年创作的雕塑作品《行走的山水》,结合了东方园林建筑、山水、树木和人体,既是东方美学的当代化表达,也诉说着宋陈对生态和人类生活和谐共融的期望。

土宇宙系列作品
土宇宙系列,用泥土创作的抽象画,表达出土地旺盛的生命力。在宋陈眼里,土地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它吸收生物的残骸和负能量,转化成营养滋补新的生命,就像一个拥有无限创造力和爱的宇宙。

《土壤婴孩》

这一单元中最醒目的一件作品《土壤婴孩》,几乎占据了一个展厅。宋陈从2013年就开始计划这件作品,收集了全国各地病态的、被污染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婴儿雕塑。
筹备期间,她与土壤修复专家总结出几种核心的问题土壤,经过长时间的分析和定位,在2018年,她踏上了采土之路。

宋陈在碱渍化土壤采集地

《殇土》纪录片片段
“行程确实很艰苦。”宋陈说。
其中一种是碱渍化土壤,它是土壤自然退化形成的。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和气候的影响,土壤碱渍化在不断加速。去采集地时,宋陈发现那里几乎没有动物,植被也很少,连饮用水都是苦的。
采集医疗垃圾污染土时,宋陈不小心被废弃针管扎破手指,紧张得一晚上没睡着,怕自己感染到什么疾病。
宋陈在采集生活垃圾污染土壤

《殇土》纪录片片段

找生活垃圾污染土时,土壤已经粉末化了,呛到宋陈的肺部,咳嗽了两年都没治好,“医生还问我要不要换一份工作”,说起这些故事,宋陈还是笑着的,但她顿了一下,又严肃起来:“其实我不太想找到它们。这些被污染的土壤,我以为会很难找到,但其实很容易。这让我觉得很痛心。”
她把收集土壤的过程拍成了一个纪录片《殇土》,也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这次行程也让宋陈坚定了做土壤艺术的决心。她说:“这些生态矛盾最后还是需要靠人类自己去解决,受害者是我们自己。其实土地本身像一个小婴孩一样,需要我们去呵护和关注它。”

“崇土艺术”单元 展览现场

在第二个单元“崇土艺术”,宋陈则以更原始的方式呈现土壤艺术。
她去到人烟稀少的高原。当地人的生活简单而质朴,土壤也很纯净”,宋陈说。她收集高原上的土壤,把它们装在罐子里放在展厅中央,用近乎直接的方式表达对土地的崇敬。

宋陈在高原采集泥土

“用最纯净的土壤做最原始的艺术,”宋陈说,“土地在人类诞生前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候它没有被我们的生活影响,我想要想象它原始的样子。”

土上水墨作品

第三个单元“土上水墨”,是宋陈混合泥土和水墨,对当代绘画的一种探索。

土上水墨作品

第一类作品是完全抛开掉墨的载体,用土代替墨直接写书法、画山水。第二类是在以土为画布,在上面画水墨画。第三类则是混合泥土和水墨,在宣纸上创作纸本绘画。三种方式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土上水墨 · 相 》壹

得益于土壤材质的粗犷,这些特别的“水墨画”里有一种生命的厚实感。
宋陈说:“这种书写方式实际上是比较笨拙的,它不像在宣纸上写水墨那么灵动,而恰巧是这种笨拙,形成了一种质朴、拙气的调性,这也是我一直在追寻的一种绘画品质。”

展览现场 “世界土壤日文献展”板块

除了艺术创作,宋陈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呼唤更多人来关注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
2019年,宋陈发起了“世界土壤日系列艺术公教项目”。这个项目她筹备了6年,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规模也最大,共包含9个板块:世界土壤日文献展、世界土壤日环境科学与生态论坛、《生态纪》宋陈土壤生态艺术展、土壤生态宣言、大地疗愈、土壤环境与人体生态对谈、土壤生态对谈、艺术家科普土壤生态艺术实验、生态纪录片放映室。
《生态纪》展览是其中一个重要板块,从艺术角度解读个体与土壤、环境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殇土》纪录片静帧片段
今年的公教项目还新增了“世界土壤日文献展”板块和生态纪录片放映室。在放映室板块,除了宋陈自己拍摄的纪录片《殇土》,她还找到许多正在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艺术家,呈现出他们对不同环境领域的记录。宋陈说:“把大家的生态纪录片都融合在这一板块,一起发声,力量会比我一个人更强大。”
在采访的最后,宋陈说:“‘世界土壤日系列艺术公教项目’的背后,是许多热心于土壤、生态和环境的团队共同投入的结果。我希望能一直做下去,这是需要大家一起关注的事情。”

《生态纪》宋陈土壤生态艺术展

展期

2021年12月5日-2022年3月5日

地址

上海新桥美术馆

上海市松江区泗砖南路255弄193号楼

举报/反馈

艺术与设计杂志

4.2万获赞 1万粉丝
以介绍优秀的设计、艺术、时尚设计为主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