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一个普通耕读人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创始人和最高统帅,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赐谥号“文正”,这是清朝给文官的最高谥号。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了“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一切符合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完人的全部要求和评判标准,因此后世也极其推崇曾文正公,经常将他作为天下楷模、宗师。
那么,这位天下完人是如何养成的呢?
一、勤学习。曾国藩之前,曾家前辈多有读书人,但是没有太大成就。到了曾国藩这一代,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曾国藩四岁入私塾读书,八岁读《四书》《五经》,14岁读《周礼》、《史记》《文选》。15岁院试第七名;22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7岁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后参加朝试,第三名,道光帝亲自提拔为第二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曾国藩律己修身极其严格,生活勤劳简朴,学习中感觉自己稍有懈怠,就心中暗骂自己,甚至打自己嘴巴,以此惩戒自身。进入仕途后,在官场上他也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从不谄媚投机,即便是和同僚说了些恭维的话,事后也会责备自己立身不正。这让曾国藩在官场获得了成功,竟然做到了十年七迁,至1848年官至工部左侍郎,可以说极其少见。
二、1852年,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在家丁忧,太平天国的战火已经烧到了他的家乡。面对清军的节节败退,他内心忧惧。咸丰皇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接连任命几十位团练大臣,其中就包括曾国藩,此时他43岁。
团练大臣这个差使不好干,兵要自己招募,粮饷要自己筹措。但这些没有难住曾国藩,他利用中国人之间的亲属、朋友、师生等关系,四处拉人。曾国藩规定,拉来的人越多官就越大,就这样迅速把队伍建了起来。关于粮饷,好友胡林翼给他出主意,通过在地方征税的方式解决。
曾国藩意识到,旧式的团练肯定无法抵挡太平天国,必须建立一支新的军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为此,曾国藩找来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等著作作为军事教材,学习戚家军训练军队。亲眼见证清军惨败的他,认为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军事将领很重要,要是将领没有信仰,那一定失败。于是曾国藩以捍卫孔孟传统为口号,网罗天下读书人,湘军的很多军事将领多是儒生,这与誓要摧毁孔孟的洪秀全形成对立。
在战争初期,曾国藩败多胜少,有两次惨败竟然逼得他跳水自杀。不过最后他还是依靠自己坚强的信念挺了过来。在总结精要教训后,曾国藩提出“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避免运动战,以守为攻,困死太平军,给太平天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三、严于律己的曾国藩还做到了宽以待人,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体大局。部下左宗棠桀骜不驯,总是认为自己在学识和军事上高曾国藩一等,经常对曾国藩不敬,但是曾国藩不以为意,不但宽容地原谅左宗棠,还尽力提拔他,最后让左宗棠独自带领一支队伍。左宗棠最后对曾国藩心悦诚服,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敬挽: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叹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
湘军悍将王錱军事才能极高,曾国藩想要拉拢他,收他为徒,但是王錱不但不愿意,还公开拒绝了曾国藩,这让曾国藩十分没面子,要知道很多人想要投到他的门下,寻一份富贵。拒绝就拒绝吧,我不强人所难,只要一心抵抗太平天国就行。
四、1861年,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上台,几乎同时,曾国藩取得安庆大捷,这让慈禧十分高兴,于是下旨,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剿匪”事宜,总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政,节制地方各级官吏。大清国开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汉臣能拥有如此大权,当亲朋好友为他高兴的时候,曾国藩十分清醒,数次上奏慈禧,说自己何德何能据此高位,还是任命一位满臣,由他尽力辅佐。在推脱不掉后,曾国藩又数次上书朝廷,请求中央派人做监军。在后来的剿匪中,曾国藩大小事情俱向朝廷汇报,使朝廷及时掌握剿匪进展。这一番操作下来,曾国藩赢得了慈禧的认可,使慈禧真正放下戒心。
1864年7月19日,在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后,剿匪大功告成。此时的曾国藩来到了人生顶峰,居功至伟,威震四方,很多朋友故旧、兄弟下属都劝他自立为王,连他家乡童谣都在传唱他将自立,但曾国藩严辞拒绝各方“劝进”。在受到朝廷嘉奖的14天后,曾国藩主动要求裁撤湘军,并通知广东、江西等地,不用再提供粮饷。这样一来相当于交出兵权和财政大权,彻底打消了慈禧等人的担忧。曾国藩要做一个真正的忠臣、彻底的忠臣。这也使得他能够避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得以善终。
五、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见识到了西洋武器的先进性,也意识到大清武器的落后。在洋务运动开始后,曾国藩规划设计,李鸿章实施的江南机器制造局在上海成立,它是晚清最重要的军事工厂,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火工厂。除了生产军火,1868年,江南机器制造局还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汽船,1891年,炼出中国第一炉钢。为了学习西方的军火技术,与江南机器制造局一同建立的还有译书局,它对中国人接受西方先进知识和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曾国藩将容闳介绍给李鸿章,促成了晚清幼童赴美留学一事,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国际化人才”,成为晚清和民国的栋梁之材,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和第一任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
总之,曾国藩用自己严谨的一生,完美演绎了儒家完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