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是中国的原生产植物,是从琉球群岛,过海来到云南定居的舶来生物。自从生长在云南以后,就在滇南地区生了根。云南人也与芭蕉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芭蕉饮食文化。

用一颗芭蕉就能做出7道菜,估计只有云南人可以做得到。而且云南人还创作性的,用芭蕉叶当做餐具和炊具,让一个芭蕉物尽其用。大家如果不相信的话,请慢慢看下去。

首先,可以想象这一餐的餐具,完全是可以使用芭蕉叶的,元代李京在《诸夷风俗》里介绍:“食无器皿,以芭蕉叶籍之。”餐桌就是芭蕉叶,盘子就是烤软的芭蕉叶,吃饭的碗就是天然芭蕉叶。这种毫无人工的原始风味,是不是很有情趣呢?

甜点油煎芭蕉

油煎芭蕉,傣语叫做真桂,它的出现源于偶然,传说一位傣族老人在做饭时,一边吃芭蕉,一边用油煎鱼,不小心半截芭蕉掉在油锅里,一阵吱吱响声过后,芭蕉被炸黄了。捞出来,尝了一口,没想到香甜可口。于是,傣族人的油煎芭蕉传开了,成了风味小吃。其实这道美味,在拉丁美洲的国家非常的风行,他们吃油煎芭蕉,还要蘸上肉桂和糖,是道非常甜的甜点,十分的开胃和适合馋嘴的小孩子们。

主食糯米芭蕉

糯米芭蕉,傣语叫毫冻桂。在一块芭蕉叶上放一些糯米,摆一片芭蕉果,再放一层糯米,又摆一片芭蕉果,然后用芭蕉叶包成长方形,捆扎好,放在清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煮或蒸,就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粽子类食品。

包内糯米饭带有芭蕉的香气、甜味、软润适口。糯米饭夹着的芭蕉,芭蕉中有糯米的香气。糯米和芭蕉相辅相成,这样的主食,比菜都要香。

西双版纳的傣、哈尼、拉枯、布朗等民族,喜欢用芭蕉花做菜,并且形成了系列。这些用来食用的芭蕉花,主要是野芭蕉和粉芭蕉的花朵。它们长在林谷中,一样能开花结果,只是果实小,果皮内密生黑色种子,民间大量采集芭蕉花作为蔬菜食用。

素炒芭蕉花

芭蕉花选取新鲜的花朵,切成细丝。用水浸泡,时间一定要久一些,而且多换几次水,这样可以去除芭蕉花的苦涩味,焯水的时候记得加盐,焯完水的芭蕉丝沥干水分备用。烧油7分热的时候,加入少许青椒、蒜末、姜末、爆香。再放入芭蕉花翻炒,炒熟后,加点盐、味精起锅上桌,这样一道清雅的素炒芭蕉花就诞生了。

包烧芭蕉花

包烧是一种很原始的烹饪手段,也是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特有的烹饪方式,以芭蕉叶为炊具,芭蕉叶能够锁住食材的水分和香味,做出来的菜保留了食材最本质的味道。还是将芭蕉花焯水处理好,加入肉,猪肉、鸡肉都可以,再加入野芫荽,野葱、蒜末、青椒、鸡蛋液等等材料和作料。

用芭蕉叶将这些材料捆扎成长方形,包好。放置在火塘上烤,烤出香味以后,就差不多熟了。这时,芭蕉花的鲜嫩香气在芭蕉叶中将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一道美味即可上桌。包烧打开后,芭蕉花的香气扑鼻,颜色鲜黄,和绿色的芭蕉叶相映成趣。

除了芭蕉花可以食用,芭蕉芯也可以食用,野芭蕉嫩茎心洁白细腻,清香鲜甜,是西双版纳傣族人家最喜食的传统野蔬之一。它洁白如凝脂,很多民族都喜欢享用它,在西双版纳的菜市场随处可见芭蕉芯在售卖。

虾酱芭蕉芯

芭蕉芯可以清热解毒,但是外皮比较苦,食用前一定要去掉外皮,切成细丝焯水,漂清水中,用竹筷搅去片间相连的细丝,滤去水分捏碎,锅内加油,姜末、蒜末、小米辣入锅爆香,放入虾酱炒散炒熟,再放芭蕉心翻炒,加生抽提鲜,虾酱本身就是有咸味,有时也可以不加盐,生抽就足够了。因为芭蕉心非常的嫩,很容易入味。

芭蕉叶除了包烧,还可以包蒸,包蒸也是一种古老的烹饪方法,比如这道大菜芭蕉叶包蒸鸡。

芭蕉叶包蒸鸡

芭蕉叶包蒸是傣族人重要的烹饪方式。用于包蒸的芭蕉叶一般要用火烤软或晒软。芭蕉叶包蒸鸡肉,将鸡肉加盐和热带地区无数的香料一起调匀,用芭蕉叶包好,放在甄子或蒸笼里蒸熟即可,有浓烈的香味,成品肉嫩鲜美,香辣可口。在西双版纳的许多餐厅都有这道美味。去西双版纳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哦。

芭蕉花三鲜汤

最后上一道芭蕉花三鲜汤。将芭蕉花洗净切碎,加盐揉,漂洗焯水去涩,用肉汤煮至七成熟,加入猪肉片或肉末与臭菜,煮熟即可。这道汤,清香扑鼻,鲜甜可口,又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在西双版纳这样的热带地区,喝上这样一碗汤,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芭蕉树,是山野的馈赠,是天然的美味,是滇南地区独有的风情,是西双版纳山居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吃饭时,用芭蕉叶包烧菜肴,用芭蕉叶煮青苔汤,用芭蕉叶作碗,吃不完的还可以用芭蕉叶带走。休息时用芭蕉叶垫着,可坐可卧,干净整洁。只有在云南才可以感受到这种原始气息的风味!

朋友们,你们吃过芭蕉做的美味吗?不妨在讨论区留言!

(文中所用图片部分来自网络,有版权需求的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问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举报/反馈

浪漫的何必问

2万获赞 1099粉丝
一个喜欢历史的吃货,分享旅行和美食。
美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