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

《红楼梦》问世至今,影响深远,更在学术界产生了“红学”流派,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的吴宓便是其中之一。

吴宓曾因学问深厚、见识广博、性格孤高被友人比作“妙玉”,他自己则自比紫鹃,可他一辈子多情又薄情的风格实在最像贾宝玉。

吴宓1894年生于陕西泾阳安吴堡的吴家大院,家族在清朝时主营盐、茶、布匹等,控制几条商路,富甲一方。

吴宓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虽然是清末风云动荡风雨飘摇的乱世,但却是吴家最鼎盛的阶段。

吴宓小时候

吴宓的堂婶,便是大名鼎鼎的“安吴寡妇”陕西首富周莹,因在庚子事变后向逃到西安的慈禧捐银50万两,诰封一品夫人。

这样的家庭背景,确实酷似《红楼梦》前半段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荣国府,吴宓小时候也和贾宝玉一般是家族长辈心中的“凤凰蛋”。

吴宓幼年失去生母,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因为天资聪颖、身世可怜,得到了十二万分的溺爱。

一直到14岁,吴宓都在祖母身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丫鬟仆役围着转的豪门公子哥的日子,终日沉迷在《红楼梦》《西厢记》里。

吴家是近百年的豪富之家,家中的藏书非常丰富,这些藏书也为吴宓的国学功底打下深厚基础,长大后留学哈佛,最终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

吴宓祖宅

17岁时吴宓考上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离开了陕西老家,这一走就是66年。

他自小娇生惯养,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求学闹了不少笑话,在离家前便有写日记的习惯,出外求学后,更把所有心事记录于日记。

不过吴宓很快就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23岁从清华毕业后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求学。

吴宓

留学前吴宓已经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是清华有名的风云人物,顺利留美之后,也与在美国的清华校友们打成一片。

吴宓在读书做学问方面属实天才,先是为实用主义攻读新闻学,后来毅然为心之所向改读西洋文学。

吴宓来到美国后,首先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在获得英国文学系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在哈佛吴敏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白璧德教授,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为未来比较文学方面的成就走出坚实一步。

学业一帆风顺时,吴宓也感到非常寂寞,此时他已经24岁,因为出身秦地乡间商贾之家又其貌不扬,所以在青年学术精英中略感自卑。

吴宓

因此在北京、上海、美国等地求学时,虽然时常遇到让他惊艳的少女,也在日记中记录了不少关于爱情的幻想,可至今还是从未谈过恋爱。

异国他乡的寂寞,常常让吴宓夜不能寐,很多时候他靠默诵一位清华同窗与未婚妻的情书来排遣心中的寂寥。

这位同窗叫朱君毅,与吴宓同窗多年感情很好,经常与他分享自己的家书甚至情书,他和未婚妻的恋情,是吴宓心中完美爱情的代表。

盖因朱君毅和未婚妻,如同《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一样,是嫡亲的姑表兄妹,一个人的祖母是另一人的外祖母。

自小青梅竹马,同桌吃同房睡,亲密无间地长大,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又心意相通,彼此生了爱慕之心。

朱君毅

更轰轰烈烈的是,这位叫毛彦文的表妹曾经因父母之命订过亲,但为了朱君毅,毅然逃婚。

这种事本是丑闻,可双方家长因为血缘近、关系亲,在得知一对小儿女真正的心思之后,竟然转怒为喜,成全了两个有情人,给他们订了婚。

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了对爱情的追求后,毛表妹并没有就此封闭在家中等待成亲,而是继续求学,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坚持。

这样足以写成话本小说的爱情,这样勇敢又多才的女子,简直是沉迷《红楼梦》痴爱林黛玉的吴宓同学心中的女神。

吴宓甚至给这位素未谋面的毛表妹起了个英文名字叫海伦,不知是不是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伦的意思,在日记里隐晦的记录为H.M。

对“朋友妻”产生了几分隐秘的觊觎心思的吴宓,心中也更加渴望早日遇到自己的爱情和伴侣,一颗心好似在沙漠中央被烈日炙烤,饥渴又迷茫。

吴宓、陈心一和他们的女儿

就在此时有个叫陈烈勋的清华校友给吴宓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成了他一时的救赎,也成了未来三个人悲剧的序曲。

严格来说,这是一封保媒信,陈烈勋用非常直白的语气,向吴宓介绍了自己的妹妹。

他的妹妹叫陈心一,作为江南的小家碧玉,陈心一也接受了新式教育,尤其喜欢阅读各类文学刊物。

作为好哥哥,陈烈勋经常把自己买到的文学刊物和清华校刊寄给她,陈心一因此经常读到吴宓发表在上面的文章。

吴宓那严谨又不失热情的文字,深深打动了热爱文学和诗歌的少女,让这个性格敦厚稳重的女孩产生了超越本性的热情。

这热情日积月累,终于在陈心一看到清华校刊上刊登的吴宓的照片后,达到了顶峰。

吴宓其实外表平平,略黑的皮肤,清瘦的面颊,常年戴着一副眼睛。

可情人眼里出西施,陈心一觉得这个男人完全符合自己心中的想象,她的爱慕之情瞬间有了具体的形象和行动的方向。

陈心一早就知道自己的哥哥与吴宓认识,关系也算相熟,之前女性的矜持让她不敢明说,可现在爱情的爆发让她不想错过。

吴宓

于是陈心一勇敢地向哥哥提出了牵线介绍的要求,陈烈勋虽然意外,但爱妹心切,便也硬着头皮完成了保媒的任务。

吴宓对这个从天而降的求爱者感到十分意外,他从没想到自己还能只因为一张照片,就会有女性向他表白。

一时间不由得沾沾自喜,半是炫耀半是求助地向不少同学透露了此事。

同学们看吴宓嘚瑟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开心,纷纷向他恭喜,也有人提出了正经的建议。

吴宓和陈心一没有见过,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杭州,也不可能马上见面,女方已经知道了吴宓的样子和才华,吴宓难道没有好奇心吗?

被天降桃花冲昏头脑的吴宓此时才清醒一点,一方面要陈烈勋把陈心一的照片和文章都寄来他看看,一方面还不放心想侧面打听一下。

吴宓是陕西人,只在家乡、北京和上海求过学,并无在杭州的亲属可以为委托相看,思来想去,想到了朱君毅的“毛表妹”,他的H.M。

后排白衣为毛彦文

原来毛彦文和陈心一都在浙江上过学,略有交集,如果拜托,倒不是没有办法帮吴宓相看一下。

吴宓便厚着脸皮让朱君毅写信求助毛彦文,把这个为难的任务交给了她。

毛彦文对朱君毅用情至深,对他的要求没有不顺从的,更何况这件为兄弟牵线做媒相看未婚妻的事情,对她也谈不上难事,便一口答应。

这位连逃婚都敢的新式女性说做就做,打着为学校招募校友的旗号直接登门拜访。

陈心一给毛彦文的初印象还不错,一眼望去是个眉目端正、性情温厚的年轻女郎。

不过毛彦文性格还是更喜欢惊才绝艳的风流人物,所以对各方面都平平无奇的陈心一,结论就是还好。

当个相夫教子的老式贤妻足矣,但若想寻觅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贤内助,只怕不够。

毛彦文

所以毛彦文给朱君毅的回信也直接写道:

“陈女士容貌平正,面尚白,举止大方,似颇诚厚。总之陈女士在旧家庭中,作一贤惠之儿媳妇,承顺翁姑,则有余。”

“在新家庭中,作一有才能之主妇,兼办内外事务,独当一面,则不足。吴先生最好答以‘我之婚事,俟回国后方能决定’。”

毛彦文的评价不可谓不中肯,她虽与吴宓还未见面,但从朱君毅的信中,早就估出这位“吴先生”需要个性格坚定内外一把抓的女性为伴。

不过吴宓本人确实不知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女人,他其实对陈心一也没有很满意,但原因和毛彦文的分析完全不同。

吴宓本人的不满意,完全是因为陈烈勋寄来的照片和文章。

看照片陈心一没有让吴宓心动的美貌,看陈心一的文章,也没有让吴宓感到心动的文采。

作为视觉动物和感性才子,吴宓觉得有点失望。

不过对平生第一个主动追求他的人,吴宓还是难以割舍,毕竟陈心一的存在,让吴宓尝到了有人爱的滋味。

虽然从小不缺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但因为生母早亡,吴宓还是对爱有强烈的饥渴和不安。

女性长辈对他的疼爱,都无法填补心中的空洞。

一个全心全意对他毫无保留的女人,是吴宓毕生的追求。

陈心一对他的追求和倾慕,第一次满足了吴宓的这种渴求,所以虽然没有对陈心一产生爱,但陈心一对他的爱,还是让他很快答应了订婚。

吴宓和陈心一的订婚只通过往来信件确认,他并没有为了婚事中断学业回国,两个人靠信件沟通,也渐渐熟络起来。

三年后,吴宓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回到国内后略微休整便直奔杭州,与朝思暮想的陈心一见面。

吴宓陈心一

陈心一对于马上就要到来的相会,也是又期盼又紧张,她当初鼓足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迈出了追爱的一步,现在人快到了,却近乡情怯。

这三年来毛彦文经常与陈心一来往,两人早就变成了闺中密友,手帕交的未婚夫来见面,毛彦文是肯定要到场看热闹的。

更不要说毛彦文还想从吴宓这里探听朱君毅的近况,虽然时常通信,但也希望和其他与之相熟的人聊聊,以解相思。

所以陈心一邀请毛彦文一起见面时,后者爽快地一口答应。

会面那天吴宓先登的门,他和陈心一都是性情内热外平的人,所以心中虽然十分澎湃,但表面上都是平静无波的样子。

更因为不善言辞,两人相对时竟然无话可说,全然没有写信时都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畅快。

就在面面相觑、气氛尴尬得不行时,毛彦文姗姗来迟,她仿佛《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场面瞬间活络了。

其实毛彦文也不是令人惊艳的美女,但她既有江南女性的柔美,又有女性的爽朗,言谈优雅,气质大方,很多人第一次见就喜欢她。

陈心一便是因此与毛彦文交好,生性敦厚的人总是被活泼的人吸引。

朱君毅

吴宓曾经通过朱君毅的信件了解过毛彦文俏皮的文笔,也见过她的照片,但无论文字还是平面,和活色生香的本人比起来都逊色很多。

吴宓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未婚妻陈心一与自己的想象相差不远,而毛彦文竟然是比自己想象中更精彩的女性。

吴宓正在心神荡漾时,毛彦文向他问的话,宛如一盆冷水浇醒了他。

毛彦文向他问起朱君毅的近况,目光热切,语气温柔,虽然这热情和温柔都是对着他,但吴宓知道,这都不是因为他,全是为了朱君毅。

这是“朋友妻”,吴宓暗暗提醒自己,消除心中的妄想。

于是吴宓放下心事,坦然应对,毛彦文得到情郎消息心满意足,对二人揶揄几句便离开了。

除去这个插曲,吴宓和陈心一的见面还算顺利,两人之后泛舟湖上畅谈一番,鸿雁传书建立的熟悉也渐渐变成现实里的沟通无阻。

吴宓虽然心有不足,但也想不出中断这门婚事的理由,陈心一对他的爱依然十分浓厚,又痴等他三年,根本找不到悔婚的理由。

吴宓思来想去决定结婚,此时他已经27岁,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陈心一也没什么不好,爱自己的女人除了她还没遇到第二个。

于是两人见面13天后就举行了婚礼,哪怕有前面三年书信之情打底,也算是闪婚。

吴宓

婚后最初几年,吴宓和陈心一也有过新婚的甜蜜,三个女儿很快就接连出生,完整的家庭让吴宓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不足和妄念。

不过很快的,诱惑就来了,虽然这诱惑可算是吴宓自作多情。

原来毛彦文苦等朱君毅6年之后,等来的不是婚礼,而是退婚书。

朱君毅在退婚书中冠冕堂皇的把解除婚约的理由定为两人血缘太近,不利于后代,不适合结婚。

虽然以现代医学来说,其实颇有道理,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根本是个借口,真实原因是朱君毅在异地恋的这几年已经移情别恋成了负心人。

毛彦文从小就爱着朱君毅,甚至不惜为了他改变自己的整个人生,当然不接受这样的退婚理由,要为爱做最后的挣扎。

除了自己努力之外,毛彦文还求助于吴宓,因为吴宓不只是朱君毅的同窗好友,此时两人还是同一个大学的教授。

面对曾经单恋的女神,吴宓慨然应允为她爱奔走,一开始也许是真心帮忙,但后来也渐渐变了味。

毕竟吴宓了解朱君毅,知道他早就变心不可能回头,而吴宓因此事与毛彦文频繁见面后,本已冷却的爱火却死灰复燃。

毛彦文与熊希龄

最终朱君毅和毛彦文的婚约正式解除,望着悲痛欲绝的女人,吴宓脱口而出的竟然是问毛彦文愿不愿意嫁给自己当妾。

不得不说,这一举动有些“趁火打劫”,而面对这个荒唐的提议,毛彦文目瞪口呆,一时间几乎忘了心碎。

这是她前任之友、闺蜜之夫,不要说她从未对此人有其他感情,她这种新式女性怎么可能嫁人当妾。

毛彦文拒绝了吴宓的狂想,谁知道吴宓竟然如同中蛊一般,对她展开狂热的追求。

吴宓不停给她写信,除了表达爱慕之情,更写满他多年之前便因为毛彦文给朱君毅的信而对她动了心,甚至会写明是何年何月什么内容。

毛彦文收到这些“情书”时都大为尴尬。

一方面想到自己写给朱君毅的那些情意绵绵的书信竟然有第三者分享而羞恼万分,一方面懊恼一个有妇之夫竟然对她有这样的心思。

吴宓对毛彦文的追求十分高调,很快就人尽皆知,他的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都苦劝不止,可吴宓仿佛中邪一样丝毫不改。

面对这场闹剧,痛苦的不只是被纠缠的毛彦文,陈心一更是无比震惊,她从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如此疯狂的爱着自己的朋友。

他们的婚姻虽然不如那些爱情小说诗歌里写的浪漫,但也平顺和谐,三个女儿又可爱又健康,是一个看起来平常但也幸福的小家。

晚年的吴宓

原来在这一片平静之下,丈夫竟然有这么叛经离道的精神出轨。

陈心一原本还想等一等,她知道毛彦文对吴宓无意,两人并没有实质性的出轨,吴宓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回心转意。

可是吴宓从不因为毛彦文的拒绝而退缩,反倒是越被拒绝追得越凶,此时他们都是社会名人,八卦小报都把三人纠缠当风流艳史报道。

事情到了这一步,陈心一已经不想再忍耐了,和当初勇敢追爱一样,在结婚8年后,她完成了离婚。

对于这个前妻和这段婚姻,吴宓写道:

“故妻陈心一,忠厚诚朴,人所共誉,然宓于婚前婚后,均不能爱之。余之离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无情意之悲伤,此惟余自知之。”

对这样的负心汉,陈心一已经懒得再理,倒是吴宓的爹忍无可忍的骂了个痛快,痛斥吴宓“无情无礼无法无天”。

无论如何鸡飞狗跳,吴宓还是恢复了单身,毛彦文拒绝他的最大理由已经没了,吴宓更加不管不顾的展开追求,制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俗话说烈女怕缠郎,毛彦文确实也有点顶不住了。

此时她与朱君毅已经解除婚约好几年,负心表哥早就另娶新人,她也年过30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姑娘。

毛彦文与熊希龄

虽然此时立志单身的女性也有不少,但毛彦文从没这个打算,她对爱情和婚姻都有渴望。

既然爱而不得,毛彦文就想给被爱一次机会。

不过就如当初吴宓选择陈心一是因为“被爱”而不是“爱”一样,毛彦文这个打算也失败了。

大概是因为自己造过孽,吴宓对“被爱”和“爱”异常敏感,毛彦文接受他之后,吴宓一改之前的纠缠,竟然对毛彦文颐指气使起来。

不只对婚期推三阻四,而且经常向女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要毛彦文中断美国的学业到欧洲来完婚,不然就不结婚了。

毛彦文一旦接受一个男人,通常配合度就很高,当初对朱君毅如此,现在对吴宓也照办。

所以接到吴宓的“最后通牒”时,她急忙买了船票,从美国赶到巴黎,可到了巴黎后,吴宓却只同意订婚。

面对这近似玩弄的行为,毛彦文忍不住痛哭,可她不知,这一番哭泣不但没得吴宓怜香惜玉,反倒引得他在日记中写下如此文字:

晚年的吴宓

“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毛彦文如果当时便能看到这篇日记,估计也不会再浪费之后的3年时光。

吴宓得到了她,已经满足多年暗恋,白月光也就此变成蚊子血,更以为自己纠缠毛彦文多年,不会再有其他竞争者。

于是把毛彦文当做弃之可惜的备胎,打进冷宫,自己在外面开始频频追求其他女性。

毛彦文冷眼看他作天作地,再三确认对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信守与陈心一承诺或者单恋自己的男人后,果断做了选择。

右一为吴宓

原来她有了新的追求者,原民国总理熊希龄向她正式求婚。

两人十几年前就相识,虽然年龄差了28岁,但熊希龄对毛彦文的追求却十分认真,完全是以结婚为目的,不作任何玩笑。

毛彦文深思熟虑之后接受了熊希龄的求婚。

这婚礼让吴宓大惊失色,他本来以为毛彦文已经是他的笼中鸟,自己只是想在外面风流快活几年,玩腻了就会回到她身边。

谁知道毛彦文竟然毫不留恋,也不等他,直接嫁给一个老头子。

吴宓再次展开自己毫不知羞耻的牛皮糖追求,跑去对毛彦文纠缠不止,不过熊希龄虽然已经卸任,但身份势力根本不是吴宓可比。

吴宓连毛彦文新家的门都摸不到了。

毛彦文并非因为赌气嫁人,熊希龄不只是给了她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资源,也给了她成熟的爱。

毛彦文婚纱照

两人之后的婚姻堪称琴瑟和谐,只可惜时间太短,因为心脏病发,熊希龄没几年就去世了。

但熊希龄留下的事业已经足以让当时即将40岁的毛彦文投入和奋斗,之后她便专心做事,不再问情。

反倒是吴宓如同一个跳梁小丑,不断以为自己还有机会,时不时就痴缠一番,毛彦文再没给他一个眼色。

吴宓此后无论是再婚还是独身,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落魄不堪,都没有忘记毛彦文。

熊希龄

两人音信断绝后,吴宓甚至央人画了一副毛彦文的肖像,挂在墙上时刻思念,直到1978年去世。

毛彦文则是封心锁爱,把这个忽冷忽热的男人彻底扔进垃圾箱,便是回忆录里,也不过是一笔带过。

对于和吴宓的感情,101岁的毛彦文做了盖棺定论:“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无聊无聊。”

十几年纠缠,几十年遗忘,吴宓因为对情不专,搞得妻离子散,心头爱最后给他留下的一句话也不过就是“无聊”。

举报/反馈

温波年

71.9万获赞 6.8万粉丝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