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佳森
最近,一张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数据截图在社交平台刷屏了,同时,“怪不得能上复旦”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数据显示,孔同学在馆1424次,风雨无阻;潘同学在馆301次;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间2325.5小时;医科馆猫头鹰郭同学,167次在B1学到凌晨才离开……网友感叹:“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怪不得能上复旦!”
医科馆达人榜单 本文图片均为复旦大学供图
据澎湃新闻报道,医科馆“打卡王”是来自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孔怡德。2020年暑假,孔怡德忙于研究生推免,又在医院实习,因此没有回家,医科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从早上8点待到晚上12点,只在吃饭时临时离开。预约制的座位让她加快赶回,往返进出图书馆则增加了她的打卡次数。
在新闻评论区,有相当一部分网友惊叹于“学霸”的努力,也有网友惊呼:又一个“卷王”诞生了。
这条新闻背后透露出来的另一个信息不容忽视:目前大学图书馆资源还是非常的紧张。现阶段,从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住宿、学习的条件来看,图书馆依然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大学不缺努力的学生,但大学能不能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医科馆B1自修区
孔同学一年1400多次的打卡次数,算下来平均一天也要打卡3次,况且,她去图书馆的时间又集中在暑假期间,这么算下来,平均一天的打卡次数远远多于3次。孔同学为了为了学习往返图书馆频繁打卡,还是很耗心力的。当然也侧面说明资源的相对充裕,至少每次去还是能找到座位的。
但在不少大学的图书馆,特别是到了“考试周”“考研季”,一座难求,为了“求座”图书馆门口每天“大排长龙”。学生也屡屡吐槽,想读书的人找不到座位,长期占座的人留下很多私人物品等,是不少人图书馆“求座”之痛。
李海燕摄于医科馆六层
现在不少大学图书馆采用座位“预约制”,目的是为了提高座位的使用率,某种程度上也为了缓解图书馆资源紧张的一种方式,但终究“治标不治本”。从根源上来看,缓解图书馆自习区座位紧张的情况还需要“开源”。
需要承认的是,几乎没有哪个大学的图书馆能容纳所有参与自习的学生,仅仅只靠图书馆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因而,各个高校管理人员除了有意识地动态调整图书馆自习室数量之外,还需要分散自习室的空间分布。比如,有些学校已经有意识地利用学校其他空间作为自习场地,如开放教学楼作为自习室,有的大学会将空闲的会议室、活动室等开辟为“自习室”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自习场所,需要每一个高校努力。
“热爱生活的农村人”,也可以有舞台
敦煌特展,为何“年度必看”?
网络文学火了,下一步呢?
农民工和海德格尔,突兀吗?
蜂花爆火,然后呢?
文字:王佳森
栏目主持人:张永群
举报/反馈

光明日报

541万获赞 62.4万粉丝
知识分子掌上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