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

济南演武厅(南营武场)东侧重建白衣庵,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济南城内大明湖东原有明代所建的白衣庵一座,占地仅6分。此城南白衣庵约始建于清初,面积不详。最迟在是年重修后,面积扩为4亩,成为城南的一座大庙,大门、前殿、后殿、厢房俱全,蔚为大观。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

白衣庵北侧又兴建兴隆庵一座,大门朝南,与大门朝北的白衣庵正对。两庙共用一面影壁,呈两庵夹一墙之景象。民间传说,白衣庵此时被道士夺去,成为道教道场,白衣庵的尼姑则搬到了兴隆庵修行。支持这一传说的记载是,兴隆庵初建时并不大,主体建筑是观音堂。至民国时期才将规模扩大到3亩多,与白衣庵相仿。

1860年(清咸丰十年)

为防捻军侵扰,济南开始于外郭构筑圩子墙,此后济南成为有两道城墙之城,分内外两城,状如两圆相切。位于演武厅东侧的白衣庵此时被圈进了外城。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候补知府戴杰所绘的《省城街巷全图》诞生,是为传世至今(今藏省图)的济南最早的街巷地图。在这幅地图上,白衣庵被首次标注。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济南知府徐世光等主持下,《省城街巷全图》增订版印行。这幅地图上,对白衣庵的再次标注则十分清晰。

1924年(民国十三年)

由毛承霖担任责编的《续修历城县志》自是年起陆续刊刻。该书卷二十一“古迹考六·寺观”中所列佛道道场中虽然未载白衣庵,但所附地图中,标注了白衣庵(民国地图标注白衣庵的还有很多,下略)。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济南北洋印刷公司铅印出版《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此书为历城县实业局局长孙宝生一边当公务员、一边调查完成的一部历城简略地志,堪称《续修历城县志》的增补本。此书首次对济南两座白衣庵同时进行了文字记述。

1950年代某年

济南市文物部门对市区历史建筑进行普查、测绘,绘出白衣庵平面图。图中可见,当时,白衣庵庵内尚有康熙碑刻。

1965年

是年冬天,刚下过大雪,济南市博物馆王建浩先生拎着相机来到白衣庵,拍下了下面这张看上去十分唯美的照片,这也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一张白衣庵的正面照。从照片可知,白衣庵门楼像是刚刚修缮过,东侧一棵参天大树古韵依依,正门大门的高大影壁还露出半截身子。20年后,王建浩先生再度用相机拍摄了白衣庵的门楼。可见,这一建筑在这位知名文物学者心中的分量。

1990年

历下区房地产管理局编制的《济南市历下区房地产志》油印成书。此书不仅收录了50年代文物部门对白衣庵的平面测绘图,还对白衣庵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记述。

幸运的是,约在1990年代,棋盘街、佛山苑一带先后进行更新改造,白衣庵周边都建起了楼房,而白衣庵竟然保留了下来。

2003年6月19日

齐鲁医院一位姓王的大夫(后经了解,他是知名肝病专家王凯先生)给阿雍打来电话,说他散步时,看到棋盘街南首路东有个老门楼很独特,希望了解它的身世,有没有文物价值。笔者当日用摩托车带着省文史馆员、济南市博物馆退休学者韩明祥先生赶到现场,经韩先生确认,白衣庵的门楼竟是无梁殿,也就是未使用木料,只用砖石砌筑(顶部为拱券),这种古建筑在济南城内只存一例——都城隍庙门楼(明代)。阿雍冒昧敲开白衣庵北面一住户的房门,居高临下俯拍了白衣庵门楼。

2008年3月5日

阿雍再次造访白衣庵,这一次,是爬到白衣庵南面的楼房上,从南往北拍了了它,照片中,还能看到白衣庵庵内尚未坍塌但已经多处漏雨的大殿。

2011年

以“有文必查,应保尽保”为原则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收尾。深藏闹市的白衣庵貌似没有进入普查工作者的视线,普查后,其名字也未出现在县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单中。

2013年

济南市公布第四批(17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文保数量大大扩容,比以往三批市保文物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名单中,未有白衣庵。

2018年

济南市公布第一批(24处)市级历史建筑名单。名单中,未有白衣庵。

2019年

济南市公布第二批(38处)市级历史建筑名单。名单中,未有白衣庵。

2020年

历下区公布第一批(12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名单中,未有白衣庵。

2021年

济南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拟将公布,据了解,名单中还是未有白衣庵。同年11月(前不久),济南新一批市级历史建筑开始面向市民广泛征集线索。在此,阿雍郑重推荐一下白衣庵门楼(及大殿遗址),希望这个自重修之日至今正好330岁的老建筑能够被划入保护圈,毕竟,这个年纪的市区老建筑(复建的不算),屈指算的话,已经用不了两只手了。

您还知道济南市内有哪些有价值无名分的历史建筑,欢迎留言提供线索。保护城市的历史,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举报/反馈

大象也有形

2140获赞 313粉丝
雍报老济南,分享新发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