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李冰冰发布的一篇长文,在长文中,李冰冰感慨,称在拍摄《奇遇人间角落》的五天里,借着各种机会宣泄了内心的各种淤堵。

在长文中,她越谈越多。从死去的狗狗联想到年老的父母,再到对死亡的畏惧,最后引申到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

她自己透露,这几年她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莫名其妙地容易疲倦、眼睛疼、没力气、脆弱、敏感、怕冷。经常去医院看病,但检查下来,又没什么大毛病。而最可怕的,还是没有睡眠。

“一提到睡眠,只要这两个字一出现,恐惧就已经把我笼罩得牢牢地……”

也许会有人认为,明星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失眠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且失眠也不是什么大病,不至于这么“无病呻吟”……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3亿人处于睡眠困扰中,我国国人的睡眠质量堪忧: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

失眠是什么样的体验?患者:“我想自杀!”

56岁退休工人陈阿姨:一躺在床上,眼睛闭起来,但是无论是身边老伴的呼吸声,还是楼下汽车经过的声音,还是外面客厅时钟的滴答声,还是晚归的邻居为了让声控灯亮弄出来的声音……全部都一清二楚。然后从天黑到天亮,就这样一直醒着。

17岁学生小Y: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一直想睡觉,来来回回学习也不好,马上要高考了,真的很崩溃。

30岁文员Cindy:那真的是一种很可怕的体验,睡着了但没有完全睡着,整个人都轻飘飘地,忽然下坠,然后心慌心悸,睁开眼睛以后,就毫无睡意了。长夜漫漫,这种感觉反反复复。经过一段时间后,每到黑夜,看见床铺,想到无法入睡的感觉,就非常恐惧……

45岁教师莫先生:我想过自杀,是真的。失眠困扰我十年了,十年来我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尝试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安眠药、中药、帮助睡眠的仪器,但是睡眠好像与我绝缘了,我怎么也找不到它。在某个深夜,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全世界都睡着了,只有我醒着,忽然觉得自己很孤独,很想一走了之。

最难以被共情的,其实不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心理上的伤痛。据广东省中医药睡眠障碍科主任医师徐碧云介绍,50~60%的失眠患者,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致的。

临床中有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失眠出现亚健康状况,如怕冷、疲惫、心慌、头晕等,而这些不适感又会进一步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因而形成恶性循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胡号应则从中医角度分析,这类患者常见脉象沉,左冠脉郁滞,表明一方面“体虚”,另一方面存在气机“郁滞不畅”,导致大脑气血供应不足。这种情况除了由于本身体质,和年龄、生活习惯以及情绪变化都有一定关系。

对抗失眠:认真你就输了!

徐碧云表示,失眠有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短期失眠通过自我调节,注重睡眠卫生,增加活动量能缓解并恢复正常。但是长期失眠往往涉及多个因素,但关键是找到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面对失眠,有部分患者非常执着,觉得睡不着但还是要逼着自己睡,无论如何都要躺在床上,哪怕闭着眼睛“装睡”也好。“有的人特别在乎睡眠的时长,”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慢性精神康复科主任杜维豪表示“越在乎,越难以入睡,久而久之让睡眠变成了自己的负担和压力。”

据专家指出,失眠治疗当中,有一种睡眠认知矫正的治疗方法,就是让患者能够重新认识睡眠,并且建立睡眠反射。杜维豪表示,如果实在睡不着,就不必太过在意睡眠,更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可以尝试减少睡眠或者酝酿睡眠的时间,让身体对睡眠有“饥渴”。

那么睡不着,是不是就可以去干点什么有意义或者感兴趣的事情?不是的!

徐碧云表示,睡不着要尽可能离开床铺,到客厅或者书房,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不需要太过集中精神去做。这样可以帮助神经得到放松,减少兴奋,逐渐让自己有疲劳感和睡意。“要重新建立睡眠与床的联结,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比如在床上看手机、看电脑、看书等,我们都认为是不符合睡眠卫生的”。

除此以外,胡号应认为从整体调理的角度,解除气机郁滞,恢复气血水平,保持其运行畅通,与此同时再结合心理辅导,就能恢复正常的睡眠。

越坚强越是脆弱的都市人

如果只是调整心态,对症下药就可以,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慢性失眠?

失眠问题未得到正视恰恰也表现出一种社会现象——被忽视的情绪管理。

据一名医生向家医君透露,曾经有一名患者进入诊室的时候,医生能明显看到她非常重的黑眼圈,和眼睛里的红血丝,一看就是严重缺乏睡眠。

在问诊的时候,她就忍不住哭了,说无法入睡让她非常非常难受,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是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她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对家人造成负担。这次是因为实在扛不住了,才到门诊就诊。

其实人的情绪非常复杂,每个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都不一样。徐碧云表示,一种常见的、错误的情绪处理方式就是压抑情绪。针对自己关于生气、懊悔、悲伤等负面情绪,无法快速地发现,也无法及时处理,若相关的事件反复出现,这就会变成一种所谓的“心病”。若长期得不到处理也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这也是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来,网络中有不少如“玻璃心”“林黛玉人设”等形容人情感脆弱的贬义词。这种表现让网友唾弃,也会让人非常抗拒出现这种敏感情绪。

但是情绪敏感真的是原罪吗?

徐碧云表示,人的情绪都有两面,感性和理性的。它们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当下的情景。如果出现在不匹配的场合,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小朋友,她跟我说,爸爸在家里对她就如同对待下属一样,全是理性的命令和要求。那么这就是理性的情绪过分应用到家庭和生活,因此影响了与家人交流感情的氛围。”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工作或者公共场合,总是保持着非常感性的情绪,容易为一些小事表现出悲伤或者忧愁,那么同样也会对周遭的人产生不好的观感,影响社交。

所谓情绪管理,其实并不是一味强调理性独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感知,同时有所回应和调节,懂得如何针对这个情绪作出主观和客观上的改变,如自我调节认知以及和身边人加强沟通。并且懂得很好地切换自己感性与理性的一面,去面对不同关系的人,也是情绪管理的重要一环。

家医君提醒

失眠只是一种表现,你该好好重视自己的内心,身心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今日话题

深夜不睡觉的你,是熬夜党还是失眠党?来评论区聊聊吧!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期文章来自【家庭医生在线】公众号,ID:familydoctor-online

指导专家:

广东省中医药睡眠障碍科 主任医师徐碧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理科主任胡号应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慢性精神康复科主任杜维豪

举报/反馈

家庭医生在线

200万获赞 56.8万粉丝
医疗健康垂直门户,原创性健康内容制造商
广州市家庭医生在线信息官方账号,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