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工作中的环卫工人 徐凡淋/摄
在上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住在“垃圾房”,每日维护着这座城市的整洁。
徐凡淋/发自上海
“您住哪里?”
“我住垃圾房”。
11月24日,冬日里,一条干干净净的马路上,正在打扫落叶的的环卫工人张叔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像他一样住免费“垃圾房”的环卫工人有很多。
在11月23日上海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在解决上海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如:家政、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的住房问题方面,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姚凯表示,自2020年以来,上海市积极推进公租房拆套合租和宿舍型房源供应,提供一张床、一间房形态的公租房,满足环卫、快递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就近住宿需求。
在准入条件上,上海建立“绿色通道”,允许先入住、后补居住证。租赁价格上,在公租房租金基础上进一步从优,一张床的租金控制在每月500-800元左右,截至目前,累计供应床位8000余张,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新的实施意见出来,能否解决上海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家政、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的居住问题,如何让环卫工人不再住“垃圾房”。
住在城里的“垃圾房”
其中一间是居住的地方 徐凡淋/摄
在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在公共服务行业,以环卫工人为例,约有54000名环卫工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打扫卫生,他们每天凌晨5点工作,街边的落叶、绿化带里的垃圾、地上的烟头,大理石缝里的污垢等,一处都不能落,一个上午要完成多次普扫。
环卫工人们每天维护着这座城市的整洁和繁荣,然而,他们又是这座城市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的人群,那么,他们真实的居住环境如何?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来到张叔住处,这是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的小屋,中间是垃圾投放窗口,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中的其中一间便是张叔的房间,在这里,每天早晚在垃圾投放和运送时间,垃圾桶内放满垃圾,到夏天时还会有苍蝇蚊虫。
“住这里干净吗?”
“不脏,很干净”。当很多人对“垃圾房”避之不及的时候,住在这的张叔说:“这一块也是我负责的范围,每天我都会打扫干净。”
张叔来自安徽,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亲人,没有家人的他,全部精力都在维护这座城市的整洁。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5点开始工作,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他说:“垃圾房不要钱,每月工资扣除养老金后3320元,本地人不愿意做环卫工人,都是外地人。”
张叔说跟他一样住“垃圾房”的环卫工人有很多,当记者问“有想过不住垃圾房吗?”张叔有些茫然,除了免费的垃圾房,他没有更好的去处,而他所在的小区,普通单间的月租金普遍在2000元-3000元,微薄的收入,他是买不起也租不起的一群人。
将建租赁住房47万套
工作中的环卫工人 徐凡淋/摄
有住“垃圾房”的环卫工人,也有不住“垃圾房”的环卫工人,他们有些跟家人住在一起,有些几个人上下铺住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
刘阿姨是环卫工人中少有的上海本地人,她负责上海闵行区高兴路的卫生打扫,跟很多每天工作9小时的环卫工人不一样的是,刘阿姨每天工作6个小时,她说:“三个人轮值,每天工作6小时,还要回去照顾家人,工资+补贴,每月约3000元”。而对于外地来的环卫工人住哪,刘阿姨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供需不平衡,需大于供,一直是上海居住的突出问题,购房者中新房市场一房难求,二手房价高不可攀,生活在一线的环卫工人、家政、快递小哥的居住问题,还有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这些都关系到城市的活力和未来发展,如何彰显城市的温度。
根据最新发布的实施意见,“十三五”以来,上海已供应150余幅租赁住房用地,已建设约1000万平方米,近20万套租赁住房,以及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按不低于15%的比例配建租赁住房,主要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
“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同期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将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住房60万套(间)以上,其中40万套(间)左右建成供应, 2021-2022年计划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将较大程度上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上海将继续做好公租房拆套合租和宿舍型房源供应工作;同时,结合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推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力度提供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姚凯透露,作为实施意见配套政策之一,上海正抓紧指定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细则,这项政策将盘活存量非居住房屋资源,改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对照国家要求,将持续推进完善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和“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