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昭通」

关于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候选人推荐公示

按照省文明委、省关工委、省人社厅《关于开展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表彰活动的通知》活动要求,现对我市拟推对象昭通市鲁甸县砚池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昭通市巧家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4个候选先进集体,熊瑜、马敏轩、杨正聪等8名候选先进个人进行公示。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异议,可通过来电、来信等形式向昭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1年11月25日至29日,共5天

联系人:昭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吴颖

联系电话:0870-2855069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72号

邮编:657000

昭通市文明办

昭通市关工委

昭通市人社局

2021年11月25日

拟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候选先进集体

1.昭通市鲁甸县砚池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青少年为对象,通过风险评估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三下降三提高”的工作目标。

结合安置区实际,制定了青少年风险评估管理方案。以青少年为对象,通过风险评估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三下降三提高”的工作目标,即:“三下降”:青少年辍学率下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下降;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案件数量下降;“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数提高;青少年援助及就业安置率提高;青少年融入社会能力提高。切实开展入户走访,根据实地走访调查,结合研判的风险程度,将评估对象评定为、低风险(绿色)、中风险(黄色)、高风险(红色)三个风险等级;低风险(绿色)家庭由双楼栋长共同包保;中风险(黄色)家庭由社区干部、专属辅警、双楼栋长、物业(保安)、县级相关人员等成员共同包保;高风险(红色)家庭以挂社区工作组长、社区支书、社区民警、县级相关部门为主,结合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包保,包含自杀、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将卫生室工作人员列为包保人员。制定帮扶措施,分级分类实行“红黄绿”灯管理,形成一人一户一档。各学校均建立了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特异体质学生、重点青少年档案,有效落实了监管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2.昭通市巧家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致力于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五老”工作队伍规模化、青少年工作常态化。

巧家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成立初就配齐领导班子、设置办公地点,县、乡两级关工委覆盖率达100%,村(社区)关工委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致力于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是“五老”工作常态化、队伍规模化。县“五老”宣讲团成员有33名,每年定期开展宣教,受到各界一致好评。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仅2021年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宣讲150场次,受益师生多达10万人次;在全县中小学校,通过朗读、竞赛等形式开展的“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360场,参与学生8.6万人;多形式开展法治、国防宣教90场次,受教育学生8万人次;开展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70次,受教育学生4000余名。三是开展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四是组织“合适成年人”参与未司项目。2021年,全县未司项目办受办案机关委托参与讯问46人,其中参加首次讯46人,后续讯问27人。达到被通知数100%。

3.昭通市大关县第一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践行自主教育、落实德育体系,突出育人特色。

大关一中师生近4000人,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学校关工委以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为目标,围绕教育教学,积极开展了以提升道德、素质、修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开展党员五联系、党员为青年讲党史故事等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平台。依托昭通市关工委“一月一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利用视频媒体、公众号、展板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进行常态长效宣传,利用主题班会、思政课讲座、现场活动、社团活动等进行专题系统教育。践行自主教育、落实德育体系,突出育人特色。实行五部三级管理和常规管理值日班长制;落实“一专二谊三好四有五爱五心五讲六做”立德树人育人体系。

4.昭通市绥江县民政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始终坚持积极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纵向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三级服务网人才队伍建设。为确保留守及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建立了未成年保护工作队伍,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未成年保护服务网。不断提高儿童福利院各项服务水平。坚守一个梦想、保障5个权益、兑现5个承诺、实现一个目标。截止目前共入住63名孤困儿童(其中幼儿园3名、小学23名、初中18名、高中5名、职高5名、中专5名、大学3名、研究生1名),全院63名儿童及院内15名工作人员全部完成第二剂新冠疫苗接种,其中9名工作人员已经完成第三剂新冠疫苗接种。在地震、消防、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完善,各项防疫物资按要求储备齐全。每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截止目前已开展10余次活动。着力运行“儿童之家”,完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绥江县43个村(社区),按照“七有”建设标准:有场地,有基本设施设备,有机构和人员,有志愿者队伍,有工作制度,有活动的开展,有培训。截止目前已实现43个村(社区)100%的挂牌和物资配备。每个儿童之家均配备1名专(兼)职儿童主任、1名民政协理员开展工作,为孤困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的儿童之家。

拟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候选先进个人

1.熊瑜,女,汉族,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15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她积极与残联、教体、医保等部门协调对接,进村入户开展“网格化”排查,确保应保尽保,应纳尽纳。截止10月25日,全市11014名孤困儿童纳入保障,其中:孤儿174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223人、艾滋病感染儿童43人。积极分类救助,无缝隙落实关爱措施,对205名年满18周岁仍在读的孤儿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按每人每学年1万元标准给予助学金资助;实施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排查确定符合条件的146人,按照每人6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救助残疾孤儿163人次。坚持集中养育,无折扣强化精细管养,为576名集中养育儿童提供照顾、关爱,通过“明天计划”、“折翼天使”等项目,为院内残疾孩子寻找康复治疗的机会。与市中医院合作,满足院内患儿的临床康复治疗需求及全市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2021年,治疗脑瘫康复儿童22人,先后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住院治疗23人次。

2.马敏轩,男,回族,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干部,2011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督促教体局特别是辖区各学校深入开展各年度“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一月一主题”活动等;带领“五老”宣讲团深入基层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协调区妇联及“家庭教育”宣讲团开展“培养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主题教育宣讲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政法部门不断深化“法治班主任进班级”普法宣讲活动;督促区民政局等部门全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他常常奔走于协调关工委成员单位工作及乡镇农村辍学儿童劝返现场;出现在山村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课堂上;出现在少数民族学校“讲好昭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讲台上,用心、用情引导青少年好好读书,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3.杨正聪,女,汉族,197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初心不变,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担任校长后,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秉承“让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把一所薄弱学校办成了拥有“一校四区”的集团化优质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她用心做德育,细心抓安全,精心五项管理,尽心课后服务,关心下一代成长。带领老师们开发了包含润德、益智、健体、尚美、劳动富有地域特色的68门校本课程,并将其作为先手棋和着力点,五育并举全面开花,赋能学生成长多元发展,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着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建校以来,培养学生获得国家省市区奖项共计2560人次。

4.蓝剑,男,汉族,198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2006年开始做预防网络青少年自杀心理疏导员,2012年9.07彝良地震到灾区做青少年心理疏导服务;2014年8.03鲁甸地震灾区做志愿服务帮助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2015年1月,正式成立“少强社工”,带领团队先后在北正街社区、海楼路社区等地开展困难儿童走访帮扶、寒暑假夏令营、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服务。在昭阳区四小、特殊教育学校等学校开展儿童公益课堂,先后举办活动50余场,小组活动200余次,服务个案200余次,直接受益人数5000余人次。引进四套青少年能力培养课程,并在多年服务经验的总结中,自主开发一套青少年素质教育课程。在昭阳区文渊社区、下排解社区、昭通特殊教育学校等处开讲,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负责靖安易地扶贫安置区滨江社区儿童之家运营。

5.李天宇,男,汉族,199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利用年龄优势与青少年交心、做朋友,倾听他们的想法。利用周末、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教育活动;在街道关工委坚强领导下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在辖区内学校鲁甸县第二小学共2000余人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宣讲取得良好效果。李天宇同志还组织工作人员到困难家庭、孤儿家庭进行帮扶救助10余次,重点关注中小学生有违法犯罪倾向的个别家庭进行跟进、谈心、帮教转化,深入其家庭探访、了解情况,给予一定帮助。

6.黄译颖,女,苗族,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5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她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青少年,积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竭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组织带领关工委工作人员和“五老”志愿者开展抗疫志愿服务和“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爱国卫生”等主题活动20场。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和青少年需求开展工作,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出实招、有作为,成效显著。如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针对性组织移民区孩子开展谈搬迁前后生活变化、畅想搬迁后生活主题班级活动,引导孩子和家长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积极主动协调各有关单位开展关工委各项工作,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为全县营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7.侯长亮,男,汉,198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2011年大学毕业后,侯长亮就一直以个人形式在偏远山村支教,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底,分别在广西河池、贵州毕节支教,2017年8月至今在彝良县海子镇向阳小学关工委工作。2019年之前,向阳小学没有通路,也没有一本课外书,侯长亮通过网络发起募捐,得到了很多爱心力量的捐赠,但这些物资只能寄到山下,他和妻子就用背篓一趟一趟地把课外书从山下背上山。虽然有外来的捐助,但侯长亮和妻子雷宇丹都在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自强不息、自立更生的思想。经常教育引导学生,“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在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不能依赖别人的帮助,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努力学习、勤劳不怕苦,去克服困难,追求梦想,从而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和强大。”侯长亮说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他选择做根”火柴“,希望点燃更多的力量参与农村建设。

8.李吉生,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教书五年,和青少年朝夕相处。在教书期间,用毕生所学教会青年学生书本知识,用言行举止教会青年学生社会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政八年,用心用情帮扶儿童。组建五老宣讲团,深入辖区中小学用红色历史文化、身边的感人故事、脱贫攻坚乡村变化、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道德教育。成立帮扶小组,深入基层、深入网格,开展走访慰问,对农村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落实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战胜生活的困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维护和争取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未成年的矫正人员,每月坚持一次法治思想教育,与其思想交流,掌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进行帮扶,让他们遵纪守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市关工委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蒋睿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