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11月25日下午,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分论坛“中非合作的全球意义:从政策到实践”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全球农业学院团队发布的《非洲发展展望》四大系列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疫情以来非洲在经济、政治、农业和减贫领域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中非合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分论坛。通讯员 刘铮 摄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认为,报告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即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非洲的贫困问题出现反弹,与此同时,非洲的农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充满希望。研究报告还表明,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更好地推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期待这四份报告能引起学术界对非洲发展、中非合作的进一步讨论,衷心希望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深入交流研讨,就如何更好地推动中非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分享观点和建议,共同推进中非合作迈向新时代。”
姜沛民表示,中国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全球发展合作,在对非合作及非洲研究领域走出了一条创新道路。2017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等智库和跨学科建设平台,陆续入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核心智库等一系列国家级项目,启动了“中非科技小院”和“中非农业1+1”非洲人才培养专项,成为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培养新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开展面向非洲的重要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学校在坦桑尼亚多年探索分享中国减贫和农业发展经验的“小技术大丰收”项目已多次入选联合国和国家减贫优秀案例库。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231万获赞 652.2万粉丝
关键时刻,还看新京报。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