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虽然有空军,但作战基本上还是以陆军为主。而壕沟作为步兵阵地上的重要掩体,它关系到士兵的生命,战斗的胜负,作用不可小看。修筑壕沟也不是说简单的挖条沟就行了,它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壕沟主要由散兵壕、交通壕等连结组成。
散兵壕,是一种作战的掩体,士兵们可以在散兵壕里向敌人射击。散兵壕的深度,以人能在壕里行走,而外面看不到为合适。普通的散兵壕的尺寸也因人而异,一般宽1.5米左右,深1.6米以上就可以了。
散兵壕也是需要伪装的,在野战条件下,主要是因地制宜,或在壕沟前面的土堆上覆盖一层旧土,以掩盖新土的痕迹。或搞些草皮树技树叶什么的放在壕沟前的土堆上。反正怎样使壕沟从正面看上去和周围环境相似就怎样搞。
交通壕是阵地上交通用的壕沟,用于连接散兵壕和后方。作战时战场上炮火连天,子弹纷飞,直接在地面上行走是十分危险的。阵地上人员、弹药、各种物资的补充,伤员的运输,都需要在交通壕里进行。
交通壕可以分为明交通壕和暗交通壕,明交通壕样子和散兵壕差不多,又可分为匍匐壕、单人壕、双人壕等,一般以单人壕或双人壕为主。构筑方式也与散兵壕相似,只是尺寸有所不同,明交通壕在一些情况下也可当作散兵壕来使用。
不论是散兵壕还是交通壕,排水都应受到重视,尤其是作为长期使用的战壕更应注意。战壕之所以最好在高地上挖掘,除了能占据制高点以利于观察和射击外,也有利于排水。
如果没有排水措施,一到下大雨,壕内必定有积水,有时甚至很深,即使天睛了一时间积水也不会消失。这对壕内士兵的行动和作战都有很大的妨碍,并且会对士兵的健康形成危害。壕内长期积水,还有可能导致战壕坍塌。
像在下图这种泥泞的壕沟里,不管是行走还是作战,都是一件痛苦的事↓
此外,还可以在壕沟底部中央挖一条排水沟,如果战壕要长期使用,可以在排水沟上面敷设格板以方便行走↓
如果壕沟挖在山坡上,为了防止山上的水流到壕沟里来,可以在壕沟上方挖一条排水沟,将山坡上的来水引向其它低处↓
当然,如果在少雨地区,或不长期使用,只是临时用的壕沟,也可以不用挖排水沟,这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散兵坑就是士兵在阵地上临时挖的单个掩体,样式有卧射式、跪射式、立射式三种,其中以立射式最为有利。实战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多都应该挖成立射式的。
1944年,陕北,一名战士正在立射式单人散兵坑中警戒,散兵坑前方开有射击口↓
有的也会在散兵坑后面再挖一条交通壕,通到各散兵坑,这样工程量就要比单个散兵坑大,但人员、弹药的补充都要安全些。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攻打锦州前,林彪下令各攻锦部队采取近迫作业,大挖战壕和交通沟,并规定各部队要大胆进至距敌五六十米处开挖,每个师要挖五条或三条交通沟,每条沟高宽各1.5米。
“挖沟时先须以卧倒姿势挖成卧沟,然后逐渐挖成站沟。要不怕疲劳,只要我肯挖交通沟,则不管敌火如何激烈,工事如何坚固,都将使其大大丧失作用。”
部队接到命令后,步兵一下变成了工兵,黑夜里连刨带挖,分段包干。到了第二天天亮,平坦的田野里已布满了纵横交错的交通沟。国民党兵也大吃一惊,眼睁睁看着解放军挖到他们阵地前沿,连说话声都听得见,就是打不到人。
总攻开始后, 这些交通沟变成了插向敌人的尖刀,可以说攻锦战役的胜利是挖沟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