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清冷的古道上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野花的芳香

秋天的模样就这样越来越清晰了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

跟小编一起走进温福古驿道

去寻找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驿亭



驿道,是中国古代陆地交通的主通道,又称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并按统一国家标准修建的全国陆路系统。一般路基按一丈左右的标准建成,可以保证两匹马相向而行,通行无阻。而亭,就是供行人休息及道别的地方,级别比不了驿站,一般远离城镇,建在人烟稀少的山野之上,却是驿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建筑。它在提供行人方便的同时,在这里也几乎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生离死别。位于霞浦水门乡与牙城镇交界处的观音亭寨就是这样一座树立在山野之上,古道之旁的驿亭。



对于驿亭,李白在《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当中就曾这样写到:“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而欧阳修的《浪淘沙》当中,则这样描写:“长亭回首短亭遥。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在历史的长河中,亭,与驿道相依相存,最初出现于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中,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刘邦,曾经担任过“泗水亭亭长”之职。



观音亭俗称官路亭、半岭亭,它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畲族村,是古代福州往温州的必经之地。古道依山盘绕,半山腰置路亭,因亭内奉观音故称观音亭;明初辟山建观音院,后称观音亭寺、半岭寺;因防金钱会等人员潜入府城,于外围筑城设防,称观音亭寨。



眼前的寨堡依山势,沿东北方向筑寨墙,用条石和乱毛石砌筑。残墙尚存118米长,高5.4米。只设东寨门,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4字。亭门外,竖有16块碑刻。

这里山峦莽莽苍苍,古道用不规则的石头砌成,穿山越岭,绵延而去。千百年来,在路人的行走与时光的磨砺中,石头圆润的表面透出斑驳的色泽。在那宛若温玉的外表下,是工匠们那份可以留存于世的耐心和细心。



如今,在当地旅游产业的依托下,观音亭寨成为杨家溪景区的一部分,也是半岭村乃至霞浦县的地标。人们经由杨家溪走过这条千年古道,走进观音亭寨,来此探访这座寨堡的奥秘。




古道、寺院、寨堡、古亭、石板驿道、残阳、荒草……这些构成一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丝伤感从我心中掠过。脑海中忽然泛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源:文旅霞浦

举报/反馈

爱霞浦

25.1万获赞 2.1万粉丝
关注霞浦县的人文、社会、旅游等一切
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