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这件衣服很漂亮啊,难道就是你们这个花边编出来的?”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问道。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华点点头,并在现场演示了如何用一针一线绣花边。“这花边很漂亮,”单霁翔感叹道,“别人衣服上都没有这个花边,你这件衣服就是独一无二的。”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制作的即墨花边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融入花边的文创产品更是受到游客的青睐。

融在即墨人血液里的花边

据了解,即墨花边由鲁绣衍生而来。明朝末年,即墨民间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清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就已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工艺。民国初年,即墨艺人于德和、卢忠溪等先后到欧洲传教士在山东烟台创办的仁德洋行学艺,引进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花边。

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较高水平,其成品主要有台布、餐套、床单、被套、窗帘、沙发巾、靠垫等近千个品种。

由花边做成的床单 肖相波 摄

花边对于即墨人来说至关重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墨有句谚语:“男人再能干,不如瘸子老婆做花边。不用炉不用电,一天能赚一块半。”

“让我做一辈子花边我都愿意。”在车间绣花边的解素美今年60岁了。她从18岁就开始绣花边,花边之于她,是糊口的活计,更是一种情结。一位名叫刘鑫的顾客特地联系任华,想买原材料送给80岁的老人绣花边,就为了让她的手指活动起来。刘鑫说,现在老人很高兴,捡起了年轻时拿手的活,还常常给孩子们展示。作家曲直来到即墨花边博物馆,看到陈列在展柜里的嘎斯灯,默默地掉下眼泪,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晚上不睡觉,点着这个嘎斯灯绣花边,供他们四兄弟上学,他说:“没有花边,就没有现在的我。”

创新推动花边发展

花边是即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时至今日,这一手工技艺依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记者看到一句醒目的标语:“让科技融入非遗保护,让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任华表示,即墨花边一直在不断创新,除了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外,他们还与文创结合,推出扇画、书签、钥匙包、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国色天香》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

任华(左一)向游客介绍花边作品《国色天香》 肖相波 摄

任华说,即墨花边产品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拥有四大美。一是统一对立之美,二是几何图形之美,三是中西合并之美,四是虚实之美。在青岛即墨花边博物馆,市民游客可尽情领略花边的艺术美感。

记者在该博物馆看到了获得百花奖金奖的一幅巨大的花边作品《平安如意》。据介绍,这幅作品不仅融入了即墨花边的手工工艺,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花瓶寓意“平平安安”;旁边的花朵是向日葵的抽象表达,代表着“欣欣向荣”;中间4个花瓶,外面包裹着8个花瓶,寓意“四平八稳”;镂空部分,寓意“四通八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任华说:“我们不仅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花边,更要让花边讲好中国故事。”多年来,即墨人通过花边讲述中国故事,赋予花边独有的精神内涵,绣出即墨新画卷。

近年来,以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花边企业依托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不断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政府部门伴手礼,并把花边与汉服、时装结合,让花边成为服装的点睛之笔。

要“走出去” 也要“传承下去”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山东省在展馆搭建起山东老字号暨非遗体验馆,集中展示山东的优秀文化和文创产品。任华身穿即墨花边做成的衣服,向顾客展示即墨花边的绣品,不少领导和顾客纷纷驻足参观。

这次进博会,任华收获颇丰。她说,进博会作为联通中外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不断吸引中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还能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参会企业在产业、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任华(左一)在进博会上介绍即墨花边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任华积极向中东、欧洲拓展市场。为建立前沿阵地,公司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立了ELEL公司和货品中转仓库,这也成为即墨花边通往欧洲的中转站和瞭望世界的窗口。因精湛的手工艺术之美,即墨花边产品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销。

花边的发展,不但需要“走出去”,更要“传承下去”。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为申报即墨花边传统手工艺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对民间花边老艺人及口述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同时,投资400万元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即墨花边博物馆,扩建了900余平方米的即墨花边传习馆,收藏保护与花边历史有关的物质载体。

为了让即墨花边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2021年,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鲁绣的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获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为企业服务,对即墨花边进行大力宣传,还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即墨花边坚持走市场发展路子,虽然步履维艰,但是砥砺前行。相信他们通过传承传统特色,坚持主动创新,一定会打造出自己的优秀品牌。”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分管非遗工作的副局长刘红霞说。(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肖相波 通讯员 陈雪;编辑:宋雨秋)

举报/反馈

中国旅游报

6.8万获赞 11.6万粉丝
传递文旅权威声音,带您体验诗和远方!
中国旅游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