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本概况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位。拥有世界1/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印度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约8000公里。印度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印度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年降雨量各地差异很大,年降雨2000-4000毫米不等。



农业概况


农业和其相关产业占据印度经济中心,在2019至2020年度占到总GDP的18%。农业是该国80%以上人口的生计资源。2020年印度粮食生产增长突破2.983亿吨。其中夏季生产1.4992亿吨,冬季作为生产1.484亿吨, 相比去年增长2%。根据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约14.5亿 , 国内也将对农化产品产生巨大需求。农化产业是经济当中最强劲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受政府政策鼓励和投资驱使的行业。



园艺作物产量在2021年达326,578.000千吨,相较于2020年的319,567.250千吨有所增长;2005-2021期间平均值为268,847.453千吨。2021年园艺作物产量最高,2005最低,为166,753.000千吨。2017-2018年度,印度的粮食产量达到2.77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水果产量3.0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过去20年,印度作为世界牛奶生产大国,贡献了世界牛奶产量的19%。拥有世界1/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



水资源的现状


印度的主要河流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纳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和莫哈纳迪河等,其中恒河最长。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和梅克纳河在孟加拉国汇合,注入孟加拉湾。印度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69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以利用量为11220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0%,其中地表水可以利用量6900立方米,约占36.9%;可更新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320立方米,约占23.1%。布拉马普特拉河(含梅克纳河)水资源量最多,其次是恒河,这3条河的水资源量占印度水资源总量的59.4%。印度的水生态系统错综复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同样扑朔迷离。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印度的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印度人民生活。



基础设施情况


在印度,伴随近年来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愈来愈大,导致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印度现有基础设施硬件不完善表现在该国的公路破旧而不足、电力供应不足且不稳定、铁路货运线路短缺、港口破旧、城市拥挤等;基础设施软件方面,婴儿死亡率和较高的文盲比例是这方面严重短缺的表现。基础设施的薄弱给企业生产、物流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印度的发展速度。对此,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刺激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提升。如在财力上给予直接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减少甚至取消过去对外资和私人的投资限制,并在基础设施和项目审批的监管法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公私合作制,该项措施是印度近几年里在基础设施发展中推出的最为引人注目的措施之一。通过印度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印度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一些重大项目取得进展,印度经济增长的前景有望更加光明。



02
主要农作物种植产量及种植面积


印度在2020-2021年度粮食产量达到3.03亿吨,同比增长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品类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印度2020年小麦产量是1.13亿吨,2019年是1.01亿吨,世界第二;2020年水稻产量是1.18亿吨,2019年是1.15亿吨,世界第二;2020年玉米产量3000万吨不到,印度玉米的种植面积占世界的4.9%,产量却在无名开外,很大原因可能是印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规模化种植的力量比较薄弱;2020年大豆产量1225万吨,2019年是1148万吨,产量相对更低;2019年印度的马铃薯产量是5100万吨,世界第二。印度是出口大国,2019年仅大米出口987万吨,比2018年1200万吨有所下降,但依旧是世界第一的大米出口国



印度种植小麦的面积非常大,2015-2019小麦的种植面积在2932~3147公顷之间,2015年种植面积最大,2019年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小。大麦相较于小麦,种植面积就非常低,2019年大麦的种植面积为58公顷,近几年的种植面积波动不大。



印度大米的种植面积非常大,2018年种植面积可达4416公顷,2019年种植面积次之,为4378公顷,种植面积也是相当大。棉花在印度的种植面积不如大米多,但依旧处于比较高的水平,2019年棉花的种植面积达1604公顷,是前五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2016年棉花的种植面积最少,为1083公顷,但整体波动不大。



玉米和高粱在印度的种植面积相较于前几种作物来说就相对较小,种植面积都在1000公顷以内。2016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为990公顷;2019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是903公顷。高粱的种植面积在2019年最小,为409公顷,前五年高粱的种植面积均在500~600公顷左右。




03
农业投入品市场


农药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农药出口国和第六大农药进口国。根据FAO数据,2018年印度出口农药29.74亿元,进口农药13.40亿元。但印度出口的农化产品主要是老一代的仿制药物,且杀菌剂占比较大。据印度化学与石化工业部的统计,2018-2019年印度主要农药产品的产量为21.7万吨,开工率为66.7%。其中,60%为杀虫剂、18%为杀菌剂、16%为除草剂。



根据印度PPQS的统计,2018年印度产量最大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为乙酰甲胺磷、代森锰锌、2,4-D,其产量分别为19633吨、69331吨和24236吨。其中杀虫剂的品类众多,且各品类的产量均较大,但杀菌剂和除草剂则品类集中。


2018年印度主要杀虫剂及其产量


2018年印度主要杀菌剂及其产量


2018年印度主要除草剂及其产量


印度近年来对于农药行业的投入很大,且从2014年开始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733.4亿印度卢比(约合68.1亿元人民币)。但印度农药行业和中国相比仍处于明显劣势,2018年中国农药产量为208.3万吨,而印度仅为21.7万吨。这是由于中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中国的基础化工行业完善,能够生产农药所需的各色原材料。而印度的产业链还不完整,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中间体,近年来印度农药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环保安全的低标准。


印度在农药产业的投资趋势


印度的农药行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中国是印度农药的第一大进口国,占其进口金额的43%,而对于中国来说,印度仅是第四大农药出口国,占比仅为5%。我们认为,印度农药行业受中国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国农药行业受印度的影响。


印度农药主要进口国

印度农药的进口结构如下图所示(2018年),杀虫剂的进口占比最大,为16%,熏蒸剂最少,为0.01%。



印度农药以制剂出口为主,进口较少。




当前印度新冠疫情压重,农药供应受到重创。相较之下,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安全的供应链体系。我们认为,疫情下国际农化巨头将订单从印度转移至中国,而疫情之后,出于供应链稳定性的考虑,国际农化巨头有望提升对中国的依赖度。


印度农药登记耗时很长,流程复杂,印度制造战略实施至今,极大伤害了印度进口商开展原药进口登记的积极性,不少有实力的公司开始放弃原药进口登记,而是选择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体,在印度国内生产原药。如果某家原药厂家的原药在印度已经获得登记,其它贸易商通过该公司的直接授权,可以获得在印度经营此产品的许可。登记品种选择,必须同时具备农药登记证和农药生产许可证(中国农药登记新政策),两个证件缺一不可。但登记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如新有效成分的登记趋势增加;复配产品登记趋势增加(包括已有有效成分之间复配,已有有效成分与新有效成分之间复配),并申请专利保护;平衡进口和本地生产登记;生物制品的监管法规将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新技术引进的支持等。


印度农化市场未来产品的趋势主要有如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需求增长;被跨国公司引进的新化合物;低剂量使用的产品、作用谱广的产品和农药拌种产品的增加;除草剂需求增加;农产品存储相关农化品的需求也增加。



肥料


印度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为确保种植水平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但国内缺少磷和氮等资源,无法满足国内水平种植、生产需求,印度化肥依赖进口,每年都需要从沙特等国家大量进口化肥,印度成了全球最大的化肥进口国。近年来,印度主要直接从北非和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化肥产品进口。整体来看,2019年印度化肥进口总量是112万吨,进口的贸易额是31亿美元;2019年化肥出口总量是7.3万吨,出口贸易额是2337万美元。


2019年印度氮肥进口量最多,为653万吨;其次是2015年,进口量为593万吨;2017年氮肥进口量最低,为371万吨。虽然近几年印度氮肥的进口量有所波动,但整体都出于比较高的进口水平。2015-2019年氮肥的出口量出于3.3~9.2万吨之间,2018年氮肥的出口量为9.2万吨,其次是2019年氮肥出口量最高,为8.2万吨。



2015-2019年印度磷肥量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为314万吨;其次是2018和2019年,分别为309和292万吨。磷肥出口量最高的年份是2019年,为5.7万吨;其次是2018年,为4.8万吨;其他年份的磷肥出口量水平均不高。



在钾肥进出口方面,2015-2019年印度进出口量的波动范围分别在227~280万吨和2.5~3.7万吨之间,其中钾肥进口量最大的年份是2018年,为280万吨;钾肥出口量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为3.7万吨。



印度的化肥法规明确规定了各种肥料的标准,有52种肥料标准写入法规,生产厂、商销售的肥料必须达到法规规定的质量标准方可登记。所有的进口、生产、销售商经营的化肥必须进行登记,销售商登记又分批发商与零售商登记。化肥登记由中央政府授权帮政府的农业部门执行。


印度十大顶级化肥公司:

Chambal Fertilisers and Chemicals Limited

Coromandel International Limited

Deepak Fertilisers and Petrochemicals Corporation Limited

Fertilisers And Chemicals Travancore Limited (FACT)

Gujarat Narmada Valley Fertilizers & Chemicals Limited (GNFC)

Gujarat State Fertilizers & Chemicals Limited (GSFC)

Hindustan Fertilizer Corporation Limited (HFCL)

Indian Farmers Fertiliser Cooperative Limited (IFFCO)

Krishak Bharati Cooperative Limited (KRIBHCO)

MADRAS FERTILIZERS LIMITED




04
农产品贸易


中国和印度是相毗邻的两个农业大国,且同属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印两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对农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但两国在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禀赋方面趋同,未来中国和印度的农产品贸易将呈现“竞争和互补并存”的局面。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印度前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分别是美国、越南、中国、伊朗和孟加拉国,印度出口至这5个国家的农产品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40%。


2014-2019年,印度农产品进口贸易额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为274亿美元,最低的年份是2014年,为213亿美元;2018和2019年印度进口农产品贸易额均为217亿美元,相对持平。在农产品贸易额出口方面,印度在2014-2019年之间出口贸易额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为362亿美元,最低的年份是2015年,为287亿美元;其余年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相对稳定,在300亿美元上下浮动,其中2019年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为293亿美元。



过去一年,由于产量下降、主要供应商的出口限制以及国外需求强劲,全球小麦和大米价格均有所上涨。印度在2020/21年为这两种商品生产了丰收的作物,并且从2020年7月开始大幅增加了出口。目前的2020/21年预测是创纪录的大米出口和自2014/15年以来最高的小麦出口。虽然预计2021/22年大米出口将略有下降,但预计出口量仍将远高于近期水平。


印度作为小麦和稻米的第二大生产国,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中,印度不断提高对小麦和大米等大多数受支助商品的最低支助价格,导致大片地区专门生产每种作物。政府每年采购大量的小麦和大米,并维持大量的政府储备。由于其国内支持程度高,MSP一直受到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审查。


COVID-19对印度粮食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20 年 4 月,政府突然实施 COVID-19 封锁,导致中断。尽管最初担心,小麦收成没有受到重大干扰,但在某些情况下,农民向政府采购中心的交付被推迟。留在家中的订单最初造成港口中断;然而,这些问题在几个月内就解决了,使出口得以扩大。2021年小麦收成没有出现重大问题,今年秋季将收获稻谷。



2021年4月,印度对世贸组织声明,其对大米的供应已连续两年超过对世贸组织承诺的供应量。同时,印度也第二次使用了世贸组织关于粮食安全公共股的部长级决定权。为了给消费者补贴,政府直接从农民手中采购大米和小麦的措施导致库存水平升高。图表显示了印度的粮食库存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增长的,特别是大米和小麦。



印度政府保证为生产者不断增加MSP,但同时也以高折扣的价格向大多数消费者提供小麦和大米。印度国家粮食安全使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能够以高补贴的价格获得小麦和大米。因此,尽管MSP价格很高且不断上涨,但大多数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却很低,稳定在2000卢比/吨。除了根据各种政府方案定期分配大米和小麦外,自2020年以来印度还进行了额外的无成本分配,以抵消COVID-19大流行病的经济影响。印度政府大幅增加大米和小麦的分配比例,尽管增加了这两种商品支付的MSP,但印度政府仍在压低国内市场的价格。



即使国内粮食消费增加,印度的小麦出口量有望达到数年来的最高水平,大米出口也将创历史新高。虽然每种粮食都有其特殊性,但印度对邻国的粮食出口却因一些竞争对手的可出口供应趋紧、周边国家需求强劲以及其他全球出口商价格大幅上涨等而出现竞争力上升的趋势,因此大米出口水平将持续升高。



05
印度农业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近年来,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和第3 大出口市场。中印同为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两国在改善国际经济环境、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展开了积极合作。但是,中印之间的贸易起步较晚,总量偏低,且结构失衡。印度出口中国的是原料、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中国对印度出口则主要为机械制造和机电产品,这加剧了印度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印度的贸易保护行为、外资审查制度、劳动力市场不成熟等因素也为中印经贸合作设置了障碍。不过,从总体上看,中印经贸关系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服务外包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



06
中国和印度农业合作重点


重点领域


(1) 贸易合作

两国贸易关系紧密、产业互补性强是投资合作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高速增长,而贸易作为投资的先导,预示着中国对印投资具有潜力。同时,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分别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业为主,互补性强,这也是中国对印度投资的良好基础。未来中国将第二产业的富余产能转移至印度,或在印度本土并购优秀的第三产业企业,都是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此外,印度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目标市场。


(2) 基础设施投资

印度新政府将制定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在未来10 年内实施。小型机场、高速列车、连接港口与内陆的项目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升级的重点领域。在印度政府2014/2015 财年预算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为2730 亿美元,比2013/2014 财年预算增加8.6%(沈梦溪,2014)。中国部分大型承包商在印度已有一定经营基础,在中印关系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印度的基建需求对中国承包商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3) 粮食安全

对中国和印度这样两个人口规模在13 亿多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首要的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强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交流将成为中印农业合作的首要议题。两国将在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框架、加强粮食安全政策交流与立场协调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并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定好中印农业合作的主旋律,为在农业领域围绕多方面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4) 农村减贫

中国与印度同处发展中阶段,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两国共同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脱贫减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7 年末还有3000 余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人口的5.3%,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样,印度过去十年里在减贫方面虽也有不少进步,但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贫困问题是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减少贫困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动农村减贫事业过程中,中印两国均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形成独特的减贫模式,例如中国在全世界除了贡献了减贫人口的成就以外,也贡献了政府主导大规模减贫的经验;印度在推动社区扶贫、农村小额信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尤为值得中国借鉴。


(5) 农业应对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全球变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众多贫困和饥饿人口所在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业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中印两国均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和21 世纪最大的全球挑战之一,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未来两国将通过密切合作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促进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农业科技合作

农业在中印两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并且中印部分地区农业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国农业技术合作切入点多、匹配度高,合作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印度对于运用农业科技提升传统农业的需求在日渐增长,而相较于印度大部分的粗放型农业而言,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中印农业科技合作向纵深方面发展,不仅有助于印度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国际化和技术出口,实现合作互惠、互利、共赢。


重点项目


(1) 产业布局方面

中国与印度的优势产业互补体现在两个方面:三大产业结构间的互补和进出口产业间的互补性。这些优势条件的互补构成中印两国相互投资的重要潜力。第一,三大产业结构间的互补性。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工业化已经接近尾声,政府正致力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印度则直接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第二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可见,中国可以将第二产业的过剩投资转移到印度,印度也可将其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引入中国。第二,进出口产品间的互补性(黄梅波,王珊珊,2013)。由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可推知,按HS 分类法,中国出口至印度的产品有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等工业制成品,而印度出口至中国的主要是矿砂、矿渣及矿灰等初级产品。这一方面形成中印贸易逆差,另一方面这种互补也为两国间的相互投资提供了重要条件。


(2) 项目合作方面

跨境动植物疫病联合防控技术合作项目:根据中印两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布局,加快对中印互输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磋商,推动疫病联合防控技术研究合作。高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印度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利用国内优质种质资源和先进种植技术,建设高产农业示范基地,并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优良品种展示基地,新技术推广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以优势企业联盟方式,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园区等方式,打造农业种养殖、加工、贸易全产业链,促进两国优势生产要素有效结合。

本文由肥料国际贸易(Fertilizer Trade)综合整理。部分内容及数据来源于印度农业部、FAO、USDA、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印度杀虫剂理事会和登记委员会(CIBRC)、中央农药委员会(CIB)、商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举报/反馈

FSHOW肥料展

187获赞 171粉丝
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