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安顺绣娘王国英的工作室,“蜡味”扑鼻,琳琅满目,一幅幅作品引人入胜,仿佛置身蜡染的天堂。
蜡染,是“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高温去蜡,则花纹如绘”,精致而美丽。美归美,但要读懂眼前这些图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手工艺是要‘选人’的,热爱的人会沉迷其中,也只有遇着喜欢它的人才能懂得、才有市场。”非科班出身的民间画师王国英对蜡染工艺有自己的领悟。
从7岁开始,40余年蜡刀一直不离手,是方寸之间一笔一画的坚持,成就了今日的她——省市非遗传承人、“安顺工匠”“贵州名匠”、贵州省“锦绣计划”智库专家、贵州民族蜡染艺术大师……蜡染作品也在各类大赛中斩获大奖。
王国英,苗族,1970年生于著名的蜡染之乡安顺,母亲杨秀华在六七十年代是一名备受赞誉的蜡染制作工艺家。从小的耳濡目染和刻苦研习,为她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刚开始画时,母亲让王国英主要练习线条。“练线条的好处是我现在随便画的一条线,可以比尺子量着画更直。”王国英所言非虚,这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苗族蜡染的传统图案取材于古时甲骨文中的花、鸟、鱼、蝶、虫等象形图,在众多纹样图案组合的主要图案中,既讲究图形的对称,又讲究图形的灵动,如鱼身头鸟、鸟嘴吐花、花中变蝶等,似像而非像。
“母亲告诉我,不一定要画和她一模一样的,我自己心里想什么就画什么,随心所欲地画。”多年来,王国英一直保持着“边画边想、边想边画”的创作状态,笔随思维跃动,这种轻松感看似随意,实则颇有讲究。
她收藏了许多母亲留下来的珍品,其中一幅图案由蝴蝶、鱼、蝙蝠、刺梨花、谷粒、谷花等图形巧妙组合而成,每一种元素都有特殊的含义。
“蝴蝶是苗族祖先的化身和象征,鱼寓意风调雨顺,蝙蝠与幸福的福谐音,谷寓意五谷丰登。”祖辈留下来的蜡染图案,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已经完全融入王国英的审美观念里,她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信手搭配颜色和图案,赋予每一件作品独一无二的个性。
“目前为止,创作的蜡染作品大大小小应该有上万幅了吧,创作空间很大,即便是相同的图案,在制作细节上也会有差别。”王国英说。
她的经历不算复杂,一件绣品可以从小姑娘做到出嫁时备用,13岁时蜡画已经有模有样了,16岁随母亲到当时的安顺民族蜡染厂做画师补贴家用,19岁到贵阳一蜡染研究室做画师,还曾得到过蒲国昌、周世英等画家的指导,23岁她返回安顺,结婚生子、女承母业。
她的想法很纯粹,从2013年成立手工作坊,到2016年成立贵州蒙多彩蒙苗族蜡染文化有限公司,初心只有一个:传承好苗族传统蜡染、蜡画工艺,用心把每一件作品做到极致,带着苗族姐妹一起挣钱。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早在1992年,安顺便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旅游的热度和文化的积淀,让蜡染艺人王国英从来不愁没有订单,即便是这两年疫情突发的情况下。
“目前手上的几个订单正在制作,现在基本上都是线上发货给对方。公司专职的画师有6名,如果遇着大订单,就要发动前期培训的绣娘一起来做,按计件给她们发工资;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几期技能培训班,培训的本地绣娘粗略计算应该有1000余人了。”王国英说。
蜡染公司具体生产些什么产品呢?王国英列举了一些主打的业务:蜡染加工制作、蜡染、蜡画、蜡染桌布、蜡染桌旗、蜡染扎染包、民族服饰及民间工艺品,她坦言自己还在慢慢摸索研究,能嫁接的文化产品也蛮多。公司在贵州省非遗中心有展位,她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她说:“打算倒是有的,一步步来,这毕竟是一辈子的事业!”
工作室的腊盆加热温度差不多了,王国英理了理那幅尚未完成的腊画布,静心坐下,手执蜡刀,又聚精会神地画起来。
【延伸阅读】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已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以其蕴含的民族意识、图腾崇拜、历史文化意韵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族民间工艺。
安顺蜡染制作流程为选料——浆布——熔蜡、点蜡作画——染色——脱蜡——漂洗晾干,图案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手法既有写实又有写意,“冰纹”是传统蜡染的特征。
安顺蜡染从古至今,代代传承,分布广泛,并不断发扬光大。
来源 | 天眼新闻
编辑 | 廖 勋
责编 | 向 禹
审核 | 侯清华
本公众号推文内容只为
传播正能量、好内容,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
如有标注来源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