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科协“以‘党建带科建'为统领推动地方科协系统全局性改革”试点,被列入中国科协“第二批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启动以来,梧州市科协围绕基层科协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推动企业科协建设和社区科协建设,探索一条符合梧州市科协系统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基层科协实际的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和组织方式,实现了县区、乡镇(街道)科协和社区科协组织全覆盖,获得上级科协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
基层科协党组织少,全市具备条件设立党组的科协组织仅有3个。科协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工作因缺少经费而无法开展或无法高质量完成。基层科协编制数量偏少,一些城区科协只有1个编制。学会、企业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缺乏活力,绝大部分学会、企业科协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首先,突出主线。聚焦“党建带科建”一个方向,按照“党建引领、主动履职、建家交友、优质服务”的思路,突出“党建带科建”改革主线。
其次,找准着力点。围绕强“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建设“三型——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发挥“三大功能——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学技术工作服务”、落实“四服务——服务全民、服务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党和政府”的职责定位等内容,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在扩大有效覆盖、创新组织设置方式、转变拓展职能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方面,增强“带”的全局意识。制定《梧州市科协“党建带科建”工作实施方案》,为改革试点推进提供可操作的规程;另一方面,持续探索新时代“党建带科建”工作方法,并加以归纳总结和提升。以加强科协组织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科协组织力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更好发挥科协基层组织作用为依归,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建带科建”工作,为地方科协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梧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询问试点项目情况,并针对目前基层科协组织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听取专题汇报解决困难,做到每年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至少1次、进行专题研究至少1次。
2017年—2020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别为1次、2次、4次、4次。2018年以来,市委书记每年率队到梧州市科协进行新春慰问肯定了科协的成绩,并改善了科协办公条件。2021年5月,时任市委书记全桂寿率队拜访中国科协馆。2021年5月10日,梧州市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党建带科建”试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效成为着眼破解制约发展突出问题创新推出一批有利长远的改革措施之一。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朱其东带队跨省到广东等地调研,为改革提供良好条件和政策环境。
梧州市科协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在每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梧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市级领导都会登门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2021年,梧州市首次举行“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通报表扬。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梧州市各级科协组织共召开庆祝会(座谈会)95场、走访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280多名、举办相关主题的科普学术活动560多场次,组织各新闻媒体宣传了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体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梧州市加快“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建设。发布《关于科技工作者入驻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情况的通报》,在科协系统、各学会、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学校等进行通报,加快推进入驻工作。截至目前,梧州市已有1650名科技工作者入驻,不断活跃地方科协改革工作指数。
同时,加强科技工作者网上阵地建设。依托“广西科学技术协会网”和梧州市科协网等科协系统门户网站,每年投入近6万元建设层次多样、领域广泛、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网上阵地。在传统的会议召集模式基础上,更多采取网上“建家交友”模式,让科技人员能在网上申请入会。
梧州市科协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科协工作者思想建设,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使之成为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的重要动力。
企业科协党组织大大激发了基层科协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能量,使梧州市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2020年,梧州市生产总值实现1080.34亿元;通过园区科协组织促进企业科协组织成立,现有企业科协组织118个,成为广西企业科协组织发展最快的地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明显,企业研发奖补资金比上年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现新跨越。
梧州市科协积极主动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和梧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科普活动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同时,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关于实施2020年“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培训工作的通知》,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为依托,仅2020年就培训农民近20,000人,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梧州市科协加快行动部署,引领各级科协、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积极通过各种微信、QQ群推送应急科普信息,累计480多次。各科普e站及时开机,播发最新疫情科普知识,全市30多个科普E站累计开机2500多小时。梧州市气象局利用699个农村气象大喇叭和“梧州气象”微信公众号,每天播发科普应急信息。梧州市科协、藤县科协在旺城广场、市政广场、藤县县委门外LED大屏幕滚动播放科普疫情视频,累计播出10多部、时长1000多小时。
据不完全统计,梧州市7个县(市、区)科协累计发放各类资料8000多份,张贴标语500多条(张),制作板报265面(幅);100多个社区科协、15个农技协、20多所科普学校(科技特色学校)、10个科普教育基地、30个科普e站和27个学会组织、3个园区科协、37个企业科协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疫情科普宣传。
梧州市科协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全力搭建“东融”大合作平台,形成“双向红娘”模式,成为梧州市深入实施“东融”战略、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促进梧州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红娘”。
梧州市科协积极开展“专家服务企业”活动,大力推进与中建科工、金蝶软件园、深圳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等单位对接,就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研发与合作、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邀请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永臻作为特聘专家,指导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陶瓷污水材料研发;邀请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指导六堡茶创新驱动重大专项项目;邀请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郑育英和硕士生导师李军,赴梧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多家企业深入调研,开展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解决企业需求。
走进梧州市甜蜜家蜜蜂文化科技馆,阵阵蜂蜜甜香扑鼻而来,座座蜂蜜造型的建筑俏皮可爱,延绵数百米的蜂文化科普长廊图文并茂。蜜蜂文化科技馆日渐成为当地群众的“打卡”胜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学习游玩。
梧州市养蜂协会在梧州市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以梧州市甜蜜家蜂业公司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探索出“文化+旅游+科教+养生+购销”发展新模式,助力11,000多户联动养蜂户实现年增收5%,有力带动周边乃至自治区内外许多地区的蜂农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符合蜂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梧州市科协还推动当地六堡茶、沙糖桔、桑蚕、肉桂、百香果等特色农业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成为当地农业产业改革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领头羊”。2019年,梧州市科协获“全国科协系统扶贫先进单位”,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科协。
梧州市科协还积极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近3年,每年落实500多万元资金,新建升级65个农技协、60个科普示范基地、5个科普示范村、1个科技小院,不断扩大科协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强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活动阵地。
“党建带科建”既增强了梧州市科协系统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也推动梧州市科协建设成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目前,梧州市科协系统的工作活力和组织力动员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全国基层科协如何开展“党建带科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先进经验。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