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一长河,干流全长6670km,先后流经9个非洲国家,为沿线居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命之水”。

非洲是出了名的缺水,沙漠广布,水源分布极度不均,7成以上的水源都集中在中部和西部。而在东非和北非等地,总人口已超过5亿,但水源却仅占总量的5.5%。因此,尼罗河可以说是沿线国家的“生命线”,各国争相开发水资源,其中三个国家竞争最为激烈,分别是埃及、苏丹以及埃塞俄比亚

截断尼罗河、建坝蓄水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在建坝这件事上,埃及抢占先机,早在1960年就开始动工建坝,1970正式建成,至今已运行51年。这座大坝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斯旺大坝。

大坝蓄水后,水库面积迅速扩大,吞下了尼罗河的全年径流,成为了埃及的“备用水缸”。该水库在埃及境内被称为纳赛尔湖(水库),在苏丹境内则被称为努比亚湖,前者占总水面的83%,是阿斯旺大坝的最大受益者。

阿斯旺大坝的效益极为显著。比如在1972年,非洲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34个非洲国家遭遇严重干旱,24个国家发生饥荒,当时有1亿多人遭受饥饿威胁。这次旱灾轰动全球,联合国称之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然而埃及却是一个例外,这是因为阿斯旺大坝上游的水库蓄水充足,在饥荒年代依然滋润着沿岸河流及河口三角洲,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埃及曾多次战胜水旱灾害,阿斯旺大坝都是背后功臣。为了控制尼罗河水源,埃及不仅建设巨型大坝,同时还极力反对上游国家建设水坝,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埃及人高度依赖于尼罗河水。埃及每年96.5%的用水量都来自于尼罗河,全国99%的人口赖以生存。2020年2月,埃及人口超过1亿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淡水缺口很大。为了保障水源,埃及向来极力反对上游国家拦蓄截流。

其次,消耗量大,没有替代水源。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只有北部的地中海沿岸才有少量降水。近年来,埃及虽然一直在寻找新的淡水补给途径,比如研发污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但目前仅能解决3%~5%的用水问题。

因此,埃及人一直高度重视尼罗河,当地甚至有这样一句谚语:“谁能喝到尼罗河的水,就能再次尝到水的甘甜”。

尼罗河跨越多个国家,各国关于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上游和下游的分歧很大。

下游国家指的是埃及和苏丹。这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相邻,利害关系大,经协商形成了立场一致的“捆绑”原则。1959年,两国签署《尼罗河水协定》,按3:1分配尼罗河的淡水,埃及每年可以调取555亿m水体,苏丹可使用185亿m,两国总流量占到了尼罗河年均总流量的99%。

图源:地球知识局

上游国家主要是指埃塞俄比亚。90年代以来,埃及以外的其他国家纷纷开始宣布自己的水源开发计划,埃塞俄比亚是其中的领军角色。1997年,埃塞俄比亚宣布启动“千禧年计划”,打算在青尼罗河流域建设水利工程,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埃及、苏丹的一致反对。

2011年2月,埃塞俄比亚正式宣布:将在青尼罗河上建造一座超级大坝,取名为“复兴大坝”。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座大坝并不一般,目标是为了助力埃塞俄比亚经济腾飞、实现民族复兴,意义深远。

眼看着埃塞俄比亚就要建坝,下游国家强烈反对,但却无暇顾及。因为当时埃及国内局势混乱,而苏丹也出现了南北分裂,乱成了一团麻。反观埃塞俄比亚,国内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水坝项目因此得以顺利实施。

截至2020年2月,复兴大坝的工程进度已完成71.2%。同年7月21日,第一年的蓄水目标已经完成。2021年7月5日,第二次蓄水已经开始,离目标更近了一步。预计大坝全面建成后,每秒泄洪量可达1.5万m,坝后将拦蓄出一个1800平方公里、蓄水总量为630亿m的超级水库。

这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拿三峡水库做个比较。三峡水库总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在175m的正常蓄水水位下,对应总库容为393亿m。因此复兴大坝建成后,水库规模将比三峡水库还大,发电效益不可小视,将彻底解决埃塞俄比亚电力短缺的困境,甚至还有富余电量出售给周边国家。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能建坝,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第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埃塞俄比亚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落差大,孕育了尼罗河约84.5%的水源,境内的塔纳湖更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两大干流之一,虽然长度不及白尼罗河,但对下游水量的贡献却首屈一指,是名副其实的“大水仓”。

第二,中国的助力。在过去,埃塞俄比亚被认为是尼罗河上“沉默的大国”,地位较低,影响力不大。从90年代开始,国家重心才转向了工业振兴和经济建设。资料显示,大坝500千伏的输变电工程由中国承建,弥补了该国建坝的技术缺陷。

和埃及的阿斯旺大坝一样,复兴大坝的建设同样也有利有弊。对下游国家而言,复兴大坝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拦截泥沙(青尼罗河的全部河沙以及80%的淤泥),如此一来,阿斯旺大坝的运行寿命将大大延长,有效库容不会损失太快。

但弊端也很明显,下游可能因此陷入缺水困境。埃及专家认为,复兴大坝在蓄水的前5年内就能形成一座大型水库,这意味着埃及、苏丹每年会失去大约150亿m的淡水。开罗大学阿拉·扎瓦赫里教授的研究表明:纳赛尔水库的水量将因此减少5%,水深降低15m,对农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尽管矛盾重重,上下游三个“用水大户”还是达成了协议:在尼罗河的雨季蓄水,此时下游水量充沛,即便上游大坝蓄水也不会对下游农业产生影响;而在旱季,埃塞俄比亚则采取措施,适当开闸放水,缓解下游国家的旱情。这种分阶段蓄水的方案最终得到了三国的认可。

埃及在尼罗河的利用上向来是“一家独大”,从法老时代就是如此。如今埃塞俄比亚崛起,利用复兴大坝在上游蓄水(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水利发电枢纽),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回过头来看,尼罗河上下游在水源调配方面的矛盾,对我国也有重要的启示:

在我国,长江和黄河分别是第一、第二长河,横跨多个省区,水资源同样弥足珍贵。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缺水问题突出,统筹用水、取水、调水也很重要。

尤其是黄河流域,大多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严重,合理分配显得更加重要。在宁夏、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局部极度缺水,加大跨流域调水迫在眉睫。等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完工后,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也将得到缓解,在此之前,做好水源分配、厉行节约用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举报/反馈

牧海科学馆

18.3万获赞 1.3万粉丝
专注于大生命领域,带你领略科学的魅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