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的主要场所。
2021年6月17日,核心舱迎来了它的第一批“访客”,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一飞冲天 圆梦太空
2021年4月29日上午,一尾耀眼的金光划过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上空,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人太空家园的建设全面展开。
飞天,这个中华民族想象了数千年、布局了五十年、奋斗了三十年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1992年,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我国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成为第一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
第二步就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
成功完成前两步之后,中国开始进入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它可以让航天员在太空中实现长期驻留。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三名航天员从浩瀚太空送来祝福:“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敬礼!”
00:23
航天员所处的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枢纽,也是航天员主要的生活场所,这里所有用电都来自于两侧的太阳能帆板。
核心舱后端,可以对接天舟货运飞船。天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物资和推进剂的补给,同时运走空间站里产生的废弃物。
核心舱前端的节点舱有多个对接口,这里可以对接神舟载人飞船,航天员就是从这里往返空间站。节点舱的顶部是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的地方。
未来,节点舱左右两侧还可以对接两个实验舱。空间站会像搭积木一般不断扩展,最终建成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完整的“天宫”空间站。
01:12
听航天专家杨宇光
详解“天宫”空间站的结构
载人航天,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圆梦之旅。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再一次迎来了它的“访客”。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至此,中国已将13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浩瀚的宇宙不仅有着壮观的景色,更为各种科研实验提供了地球上极其难得的环境。
2016年,我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中成功种出生菜,探索植物在太空生长的规律;
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六只蚕宝宝顺利吐丝结茧。
除此之外,航天员还参与了多项医学实验,这些实验为探索太空长期生活提供了珍贵的数据。
载人航天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发展,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东西,比如微波炉、条形码、ICU病房等,最早都来自航天技术的转化。
未来,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01:14
听航天专家杨宇光
详解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
“ 也许未来有一天,人类将真正迎来星际远航的时代,我相信到那时,中国‘天宫’的故事,必将作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被永远铭记。”
——航天专家 杨宇光
工笔细彩 再现“飞天”瞬间
2021年,大型工笔画作品《飞天圆梦》问世,展现了从飞天梦到中国梦的伟大跨越。
点击视频
美术评论家于洋带您赏析经典画作
画家以中国传统壁画多联组画的形式,塑造了作画时进入太空的11位航天英雄。
左图四人行军礼代表即将出征。上半部分在太空舱的是杨利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右图四人挥手致意代表着凯旋。上半部分王亚平等三人再现了太空授课的场景。
中间部分的浩瀚宇宙,展现了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出舱的经典时刻。
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完美瞬间,寓意着中国日益腾飞的航天技术和航天成就。
这件作品以灰蓝色调贯穿三幅画面,构成表现浩瀚宇宙的主色调。
在黑白墨笔的衬托下,航天员温润的肤色和左臂上鲜红的国旗,映衬出他们自豪而坚毅的精神面貌。
画家精准描绘了航天员的形象、航天器内部复杂机械结构等细节,包括各种航天标识、航天员的服饰、气压表等,这些都使观者对于这一史诗历程获得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
丹青礼赞辉煌 刻画细入毫芒
近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写就了一部人类探索宇宙的绚丽史诗。每一个重大节点,都是镌刻在中国人记忆中难忘的瞬间。
如何将这些精彩的飞天时刻浓缩在一幅画作中?画家安佳决定采用三联组画的形式,将当时进入太空的11位航天员囊括其中,并以纤毫毕现的描摹,细腻写实的工笔画,呈现出科学的精确与严谨。
听画家安佳讲述航天员王亚平绘制历程
安佳搜集了近千张航天员照片,为每位航天员画了十多幅草稿,精心选择最能展现个人形象的独特瞬间。
为了保证科学细节严谨无误,就连一块小小的气压表,安佳也不惜费尽周折,找来实物的照片,细细描摹。
听画家安佳讲述创作感受
历经8个月时间,这张长达6米的画卷徐徐铺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图景跃然纸上。
星辰大海 永不止步
未来,“天和”还将在太空中静候两个实验舱的陆续来访,共同完成中国“天宫”空间站的组装建造。
按计划,它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我们期待,中国空间站能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一次次勇攀高峰的探索成就,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国航天,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载人航天还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瞬间?画作《飞天圆梦》还有哪些独特的细节?
让我们跟随航天专家杨宇光、美术评论家于洋一起,了解《飞天圆梦》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1
11月8日 22:30档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
举报/反馈

国际在线

973万获赞 230.8万粉丝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