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荫公益秘书长 张郑武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公益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林荫公益的张郑武文,首先要感谢各位分享嘉宾的珠玉在前,在此也要感谢鲲鹏公益给予我们青年公益组织这样一个宝贵的展示平台。今天我想用林荫公益这四年多来点点滴滴又有些曲曲折折的公益经历来和各位老师分享探讨这样的一个议题,就是“教育资源如何均衡且有质量的发展”。
昨天我们参观了张謇先生的故居,今天我们也在张謇先生的家乡南通开会。我昨天在参观的时候,一路在想:100多年前的当时,张謇先生这样的实业家,对于教育和实业有着这么清晰深刻的辩证的认识,100年后的我们当代的新时代的青年,在面对教育公益的议题的时候,青年何为?青年何以为?青年应该秉持怎样的担当和情怀?我觉得这样的追问一直萦绕在我和我的同事脑海里面,也是我们林荫公益这四年多以来一直在不断求索的一个议题。
首先要和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林荫公益,林荫公益成立于2017年7月,是在成都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民非机构。经过了四年多以来的探索,林荫公益形成了自己的两套公益体系,一是打造教育扶贫综合体系,二是打造教育志愿服务体系。
各位老师可以看到我们屏幕右侧的林荫公益的logo,这个logo就是一棵大树的形状,在大树的树干部分是一个大朋友手牵着一个小朋友共同组成的这样一个树干。大朋友就是我们林荫公益的来自全球的关心教育公益事业的中国青年,小朋友就是我们林荫公益所关注的这些来自中国广大县域,尤其是西南地区县域的这些中学学子。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我们林荫公益也日渐蓬勃,目前来说有超过400多名全球青年参与到我们的各级各类的志愿服务当中。而且,活跃在我们项目一线的有40多名核心成员均就读或毕业于国内外的一流高校,还有超过200多名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各个国家的青年同仁,以他们的方式关心和支持着全球教育公益的发展。这里要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们是一个非常具有青年气质的组织,像我和我们的理事长都是95后和96后,我们活跃在项目一线的负责人,我们部室的负责人普遍都是1999年、2000年出生的,我们最年轻的公益志愿者出生于2003年2004年,是我们刚刚走进大学殿堂的大一新生。我们这个组织成立于2017年,但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早在2013年,当时我们的两个联合创始人钟李隽仁和康维阳,他们作为成都七中这样一所超级中学的优秀学子,被交换到了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一所普通的县域中学。在当时的交换过程当中,他们的交换班级的同学就这样问他,为什么我们来自县域中学的同学,不管用多大的力气,耗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触及我们梦想学校的殿堂?为什么你们来自成都七中的同学,轻轻松松地就可以走进自己心仪的学校?
这样的追问可以说让我们这两位联合创始人在高中阶段,就直击到我们国家教育资源分配、地域分配不均的现实深刻命题,也在他们心里埋下了这样的种子。如果我们可以让发达地区超级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某种方式惠及更多欠发达地区县域中学的师生,这样的一个鸿沟应该是可以被消解乃至弥合的。
所以说,从那个时候在他们心里面就诞生了这样的一个解决问题的逻辑——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卫星技术,让我们超级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异地同堂地输送到我们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师生,让他们进行免费使用。
其实各位老师也知道,网课资源早已有之,这些来自中心城市超级中学的网课资源非常的宝贵,甚至有专门的商业公司进行运营,这是一个需要收费的有偿项目。
对于我们县域中学来说,这样的一个收费项目对他们的财政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如果通过我们的力量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吸引社会爱心的捐赠,让这样一个商业项目转化成一个公益项目,让我们的这些县域中学能够无偿的使用,那这样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了?
终于在2018年6月这样的一个梦想变为了现实。在四川省攀枝花盐边中学第一个“林荫公益网络班”正式开班,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当时开班的一个仪式现场,通过我们引入社会资本,导入优质资源,达到了联网直播异地同堂的效果。
我们第一个林荫公益网络班正式起航了。紧接着我们这个项目继续铺开,在2019年,也就是时隔一年之后,我们与网易公益教育进行合作,在四川省内的13所初中和和7所高中共计20所学校里面全面落地了林荫公益网络班的项目。大家可以看到右边是我们落地的这些项目学校,普遍都是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省与省之间的交界、县域的这些中学。这样的一个项目,当时这一期汇集了36个班级,有超过2100名学生和96名老师直接参与到这个项目里面,直接受益。
当然很多位老师也看过2018年12月由当时的《冰点周刊》推出的这样一篇文章,叫做《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他关注的就是以林荫公益为代表的这样的一个公益网班模式,随后澎湃新闻和BBC亚洲站也对我们进行了一个深度报道。一块屏幕已经搭建起来了,我们是否能够在一块屏幕的逻辑起点上面继续延伸,总结出一揽子计划,总结出一套具有林荫公益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来集合更多的课内课外资源,输送到我们教育欠发达县域的中学师生呢?所以一套一揽子计划就呼之欲出了。
由此我们提出了所谓“一块屏幕+”的教育扶贫综合体系,也是我们现在林荫公益一直在采取的这样的一个项目模式。所谓“一块屏幕”就是指以公益网络班项目为代表的优质课内资源,它主要是帮助我们欠发达县域的师生应对中考高考这样的应试挑战,让他们能够通过中考高考改变个人的命运,实现家庭的这样的一个进阶,维护我们升学考试制度的公平性。
“+号”背后的内容是各级各类由林荫公益青年所提供的课内课外资源,这里面包括了公益线上讲座、公益训练营、国际舞台计划、成长追踪计划等等,共同陪伴我们县域中学的师生群体长期成长,两者相互嵌套,相互配合。接下来向各位老师做一个详细介绍:
首先是这样一个公益训练营项目,我们公益训练营项目落地很早,早在2018年1月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八场。主要是邀请来自海内外知名学府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和在读本科生担任朋辈导师,来服务符合贫困资质的县域中学的优秀高中学子,和他们针对不同的学科方向(包括数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等大学学科方向)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实践任务。
这样的一个项目是旨在帮助我们这些营员开发兴趣、拓展视野,让他们在高中时候就初步认识到大学学科,就基本树立这样的一个专业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我们这种同辈榜样的激励,来激发他们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学习内驱动力。
目前来说,我们这样的一个六届八场的公益训练营已经落地到了西南地区的多个城市,有超过120名的导师参与到我们这个项目当中,参营学子也超过了500人,分布在四川、云南、重庆等各个地市州,尤其集中在贫困摘帽县域和少数民族地区县域,而且多名营员被知名学府录取,更为可贵的是很多营员在参加这样一个训练营后,他们受到了这里学长学姐这些朋辈导师的感召,选择回到林荫反哺公益,成为我们训练营的志愿者乃至导师。
我自己也在这六届里面担任过四届的导师,我本硕期间学的是新闻传播学,所以我在营期间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新闻。其实对于这些来自县域高中的同学来说,新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在这7天的时间里,我和他们一起读新闻、看新闻、评新闻、论新闻。7天之后,几乎每一位孩子都能够选取一则时事新闻,侃侃而谈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而且很多孩子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在他们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坚定地告诉我:我要选择传媒专业。我知道他们这样的选择一定是经过了他们的审慎考虑的。我觉得我们所做的,当时播下这样一个种子,一定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同时我们还有这样的一个线上公益讲座,因为我们逐渐意识到公益训练营可能只能够做个案,只能够打磨升级后面向少部分的县域中学。但我们还需要用更普惠的方式,运用互联网的技术,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吸收到我们这样的课外素质拓展资源。所以说我们借助互联网的模式来推送我们这样一个线上讲座,这就是我们往期请过的相关的线上讲座的一些嘉宾。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十多期这样的一个线上讲座。我们不仅通过各种各样的线上软件来对我们讲座资源进行播发,我们还会组织相应的县域中学,通过集中收看的模式来观看我们的线上讲座。
我们不仅邀请来自海内外顶尖高校的优秀学子来针对学习方法进行分享,我们还邀请来自顶尖的职场人士来针对他们的这样一个行业规划、行业生涯经验进行分享,让孩子们能够多方位地吸取相应的知识和资源。
第三个板块叫做“林荫学子国际舞台计划”,主要是面对我们从训练营项目和公益网班项目沉淀出来的极其优秀的学子,帮助他们走上国际平台,让他们走进类似于联合国APEC这样的一个国际会议,然后代表中国青年进行发声。我们也可以看到,不管他们是走进联合国总部,还是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参加这样一个APEC 2018年的论坛,他们都代表中国青年发出了来自中国的青年最强音,也是他们在公益当中受惠成长的经验分享。
2018年8月的时候,当们我带领这一群孩子走进联合国,我们被各国的代表团团围住,当他们听说这些孩子居然是来自中国的高中学生的时候,他们无不露出惊讶的表情,并且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面有来自国际NGO的负责人,有来自其他政府的公务员,有青年的社会活动家,而面前居然是来自中国西南地区贫困县域的中学生,他们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而且当他们看到这些中学生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毫不畏惧的时候,他们将我们团团围住,纷纷要和我们进行交流。他们说中国的教育扶贫经验很值得向世界尤其是非洲国家进行推广。
我们还有“林荫学子成长追踪计划”,孩子们参加了我们项目之后,不代表他们就和林荫公益失去了联系,反而在他们长期的成长生涯当中,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长时间、多方位、全流程的追踪和帮扶。
我们主要面对历届公益训练营约500名营员去深入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不管他们是面临高考志愿的填报,面临大学生活的困难或者疑惑,乃至未来面临求职升学这方面的疑问,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来自林荫公益的咨询服务,我们的导师和我们的志愿团队随时对他们敞开怀抱。
同时我们也积极欢迎其他来自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团队,以林荫学子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右边这幅图片是今年5月份由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组织的一个调研团,针对我们历届的学子出台的这样一个调研报告,里面有着非常丰富和详实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
截止这四年多的时间,我们的孩子也是蓬勃的成长,30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到我们的项目,我们有效的资源可以触及到8万多个中学生的家庭。同时我们也和西南地区20多所中学和全国20多所高校开展官方性质的合作交流,多名学子也走入他们的梦想学校,实现了他们的自身命运改变和家庭际遇的改变。
为了应对教育政策的变化和教育环境的不断演进,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一改过去公益训练营在中心城市高校校园举办的这样的一个模式,首次走进了县域中学,来到了川贵交界的泸州市古蔺县的蔺阳中学,这是为了让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贴近师生,下沉基层。
大家知道2020年8月份的那个时候,还是疫情稍得缓解,但是仍然在全球蔓延的这样一个时候。当时我们的导师阵容来自北京、最远的来自内蒙古、来自东北,甚至还有来自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的国际导师。他们跨越半个地球的距离,突破层层困难,来到了我们四川泸州古蔺县,来为我们孩子进行8天的陪伴和授课。所以说我觉得他们这样的一个公益之心可谓是四面相迎,八面来风。这是当时我们的一个合影,为他们骄傲和感动!
在2021年8月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新的难题。可能大家有印象,当时在南京、在湖南、在四川等地又有一波疫情反弹起来。当时我们第六届训练营线下举办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包括我们的营服都已经完全印制好了,然而在临近开营只有一周的时间,我们突然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回复,无法举办。这个时候我们不忍错过这样的机会,我们不能让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努力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这群孩子错过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们临时决定,当然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采用线上、采用互联网的这样的一个模式来首次举办我们的一个线上公益训练营,没想到这样的一个举措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而且收获了非常令我们欣喜的效果。
在这为期五天的线上训练营里面,我们通过线上的模式,通过这样的一个网络软件的模式,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计算机组方向的导师正在为我们孩子教授编程。
在这样的一个五天的训练营里面,我们来自各个高校的优秀学子担任云端导师,当然还有来自哈佛大学的调研团队线上观察。我们的工作团队也分成两拨,一拨在我们的成都基地线下集中办公,更多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线上共同协同,所以说我们云端办营的成功经验,也让我们未来对于互联网+教育有了更加明确和深厚的信心。
所以说我们四年多以来沉淀出来这样“一块屏幕+”教育扶贫综合体系,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一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块屏幕+,希望它更能够改变这些学子的命运,这也是我们四年多以来,乃至未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这四年多以来,我们在和不同的学生、学生家长接触的时候,在和学校领导、老师接触的时候,在和县域领导、教育局主管领导接触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个别的来自他们的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乃至是不回应的现象。当然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个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来自国内外的认可和鼓励。
在2018年7月的时候,四川省教育厅出台这样的一个文件,将林荫公益称为值得推广的青年教育模式,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贤达,对林荫公益所做的工作予以关注和肯定。当然还有我们来自学界的公益研究的相关的专家学者,将林荫公益写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将这样的一种模式进行学术化的沉淀和远播。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来自公益界的同事的认可,包括在我们真爱梦想基金主办的2020年的教育创新大奖上,我们这样的一个综合体系也拿到了教育行业创新案例,我们也拿到了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铜奖。
同时我们也在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上面,推广介绍我们的林荫故事、分享林荫模式,这样的一个体系也在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公益同仁的关注和赞许。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这样的一个深度报道——《在乡镇中学,找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答案》,聚焦了我们四年以来在教育公益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其微信平台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在这样一篇报道里面讲述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同事林霞,她从一个来自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这样的一个欠发达县域的普通学子,成长为一名全职的专业的教育公益人的生动故事。
她和我们这些同事一道从事教育公益事业的感人经历,被写进了这样一篇报道里面,也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2019年9月以来,我们从带着学生气息的青年公益组织,朝着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全职化这样一个方向进行转型。去年3月我们拿到了这样的一个专项基金,取得了面向社会公募的资格。6月份我们在全川范围内开展这样的一个调研活动,去了解我们一线师生的真实需求。紧接着在7月份我们成为了联合国全球传播部的联络机构,和全世界1500多个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建立了官方的联络网络。
同时我们也相继在各个高校开展我们这样的一个入校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年朋友投入,投身到我们这样一个教育公益事业里面来。同时我们还积极整合公益资源,向国际化进行迈进。
当然由于疫情,我们国际化的这样一个工作进程受到了一定的阻滞。这是我们在2019年还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在线下承办了相应的世界性的公益大会,包括联合国的相关官员也参与了我们的活动。我们在美国的盐湖城也成功主办了我们中国公益之夜的活动,当时包括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斯梅尔女士出席了我们的活动。
我们既做仰望星空的工作,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是一个脚下沾有泥土的接地气的青年公益组织。我们去年以来走进四川省的各个我们合作的县域中学,和当地的师生、教育局领导和学校的领导老师,开展这样的一对一的访谈和交流。大家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我们林荫公益的到来显得非常的高兴,合影气氛融洽,另人感动。
通过我们的这样的一个调研,我们发现凡是使用了我们林荫公益网班资源的班级,每班平均分往往会高于没有使用的班级5~10分,说明我们的教育资源是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在改变他们的这样的一个学习状态。
同时我们也要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用相应的配套的项目对他们进行赋能,这是我们和当地教师的访谈。同时我们也走进各地高校,带动青年朋友投身公益,因为只有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我们这样的青年公益才能够继续地走下去。
这是我们当时走进了包括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等各个高校的入校活动。三次活动,线上线下参与,突破千人,可见其实我们当今青年对于教育公益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只是他们往往还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参与形式。可能未来我们还会争取走进更多的高校,去吸引不同层级,来自不同地域的青年,投入到我们的教育公益事业里面。
最后我想和大家简单地分享几位我们过去的营员、林荫学生的案例。让每位学子未来可期,就是我们林荫公益不断精进的动力。
在这个照片左边第二个戴眼镜的小女孩,她当时是我们第一届训练营的营员,来自四川县域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当时的训练营里面她表现优秀,被评为优秀营员脱颖而出。于是在紧接着的联合国青年大会上,我们带领她走上了联合国的舞台,发出了中国青年的声音。而且非常荣幸的是她在后来也被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的形式本科录取了。这是她在写给我们的一封林荫家书里面所带给我们的内容,她说“我已经正式成为了林荫公益的一员,也代表着我和林荫的故事仍然继续着。”
这个孩子是她同一届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学科方向,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她也在她的家书里面提到,今后如果有机会,她也希望能够正式成为林荫公益的机构成员。
在第二届,我们也涌入了很多优秀的孩子,这一位目前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这是她当时在训练营时候的照片,看起来还非常的青涩,大家可以想象吗?现在她已经是我们公益同事了,和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而且她做的是学生关怀的工作,用她从受助学子到公益人的经历去关怀,去反哺她的学弟学妹,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精神一定会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最后一个学子要隆重介绍一下,她也是我们第二届训练营的营员,当时她选择的是医学方向的专业。其实我和她认识的时候就是在训练营期间,我们走进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进行参访,我陪同参访。当时在车上我看到这样的一个孩子,她一直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窗外,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于是我主动前去和她进行交流。她告诉我,她选择成为医学方向的训练营营员,是想通过学医来改变亲戚乡人生病无助的现状,这个孩子真诚的眼神和生动的回答,深深地打动了我。
于是在紧接着几个月后,当我们向APEC推荐我们中国的青年代表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想到了她。对她来说,如果成功地走上了APEC舞台,就是她第一次乘坐飞机,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经过我们的努力,包括对她的英语进行了专业的训练之后,宣宇也不负众望地前往APEC的舞台。同时在APEC的舞台上面,她和我们的大使姚晨,包括后面和王俊凯进行了这样一个亲切的交流,这样的一个林荫学子的典型,也在后来成为我们林荫公益宣传片的女主角的角色。
以上是我想向各位老师汇报的全部内容,我想借用我们一个同事所说的话——脱贫攻坚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教育公益才刚刚开始。我想无论是我们先学带动后学,还是我们大树摇曳小树,老兵带动新兵,我觉得我们这样的一个青年公益传承的工作一定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对于我来说,我自己作为一个马上进入25岁的青年,我自己在教育公益领域和林荫公益同时成长了四年多的时间。不知道下个五年我还会不会在这个战线上面继续奋斗,我希望下个五年,再下个五年,我还仍然能够站在这样的讲台上面,向各位前辈,向各位同仁分享我们青年教育公益,也许那个时候是中年教育公益的经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