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巨富、失意的额驸,落寞的公主,忧郁的皇子。清代最奢华王府的主人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恭亲王府
地址: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交通:公交3路、13路、42路、107路、111路、118路
停车场:柳荫街停车场
开放时间:09:00-16:00
门票价格:40元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
府邸历史:245年
和珅府—→和孝公主府(十公主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5A景区
府邸始建于1776年,1780年农历5月20日,乾隆指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为十公主驸马,当时两人年仅六岁。和珅奉旨建十公主府,1788年十公主府基本建成,前后历时12年。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1处,规模宏大,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
1789年,14岁的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举行大婚,入住府中。准确地说,这座府邸的主人是和孝公主,这在1780年和珅奉旨建十公主府时就定性了,虽然这是和珅为儿子建的婚邸,但公主为君,丰绅殷德为臣,所以府主只能是和孝公主。
1799年,清嘉庆帝将其赐予胞弟庆僖亲王永璘。
咸丰元年(1851年)清道光帝将其赐予六弟恭亲王奕訢,自此,称“恭王府”。
1912年,奕訢之孙溥伟向西什库教堂借款几万银元,数年后利滚利债务高达20多万元,无奈将王府一分为二,王府前部抵债给西什库教堂。1932年辅仁大学以108根金条为代价,赎回王府,获得恭王府产权。
1950年,中央教育部接办辅仁大学。于府邸内划分了一部分成立北京艺术学院。
1979年,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开始迁出,边迁边修复。
1986年,恭王府修复基本完成。
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迁出王府,恭王府对社会开放。
1997年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迁出王府花园。
2005年12月,“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启动,2008年6月基本完成,耗资人民币2亿元。自1979年至2008年,恭王府修复修缮历经28年,仅腾退恭王府就耗资数亿元。
2012年5月18日,恭王府作为国家5A景区对公众开放。
府邸主人:和绅、和孝公主、永璘、绵愍、奕彩、绵悌、奕劻、奕訢、溥伟。
钮钴禄和珅:清代能臣、乾隆最宠信的权臣、著名巨贪、千年巨贾。
钮钴禄氏主要分两支:长白山钮钴禄氏、英额钮钴禄氏。和珅先祖乃英额钮钴禄氏噶哈察鸾,居住在英额峪(辽宁省清原英额门)。噶哈察鸾在后金政权建立初期就归顺了努尔哈赤,成为八旗军队的一员战将。噶哈察鸾四世孙倭琛因军功被授予“巴图鲁”(英雄)。噶哈察鸾的后裔中,还有一位凭战功被授为“巴图鲁”,那就是和珅的高祖尼雅哈纳,且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年俸160两,禄米80石),世袭罔替。
尼雅哈纳四世孙、和珅的父亲常保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下江南时常保随行到福建,因福建封疆大吏不作为,常保被擢升为福建左冀副都统、福州将军(从一品)。
和珅家族世代行伍,军功世家,立下战功赫赫。和珅成年袭爵后,起点就是正三品,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令人羡慕。然而和珅的童年幸福不及昙花,3岁时生母难产而死,父亲娶了继母(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几年后父亲又病逝。在老家丁刘全和一位侍妾的同情和保护下,和珅与弟弟最终免于被逐出家门。失去父母的孩子,犹如断线的风筝。9岁的和珅携着幼弟和琳,用薄弱的肩膀承担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
和珅兄弟自幼聪睿,两人皆考入大清最优秀的学府“咸安宫官学”,开启了他艰难不凡的求学历程。据《清文献通考·学校二》中记载,咸安宫每年会从八旗子弟中遴选90名才智杰出、容貌俊秀、学问优异、年龄23岁以下的学生入学。授课老师皆为翰林。
没有经济来源的小和珅,立志用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生活和学业,9岁的和珅到处向父亲生前的好友及同事乞求借贷。为了保护年纪尚幼的和珅与和琳,老奴刘全陪伴左右,与孩子一起到处借贷。五、六年后,15岁的和珅有了自立能力时,逐出后母,忠仆刘全成为了和府的管家。
天资聪慧的和珅过早地品尝了世态炎凉,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他忍受着同窗的羞辱与捉弄,饥渴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满、汉、蒙、藏四门语言;他博览群书,涉猎极广;熟读圣贤书、满腹经纶。出身军功世家的他文武兼备。英俊年少的和珅获得了吴省兰、吴省钦两位老师的青睐和悉心栽培。求学期间,和珅偶遇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时任刑部尚书的冯英廉,一番交谈和吟诗做对之后,冯英廉深深喜欢上了这个睿智出众、才华横溢、容颜俊秀的青年,将自己抚养多年的、最心爱的孙女冯霁雯许配给了和珅。
1768年,18岁的和珅成婚。淑雅秀丽的冯霁雯给了和珅以前从未享有过的温暖。和珅也用一辈子的钟爱与深情呵护她一生。这对恩爱夫妻共诞下二子一女。在和珅40多岁的时候,冯霁雯诞下了嫡次子,老蚌得珠,欢喜异常。孰料幼子早夭,夫妻二人悲恸不已,冯氏更是因悲戚过度而染上了重疾。之后,嫡长孙的夭折又一次给了冯氏致命的打击。1798年2 月,相伴和珅30载的发妻冯霁雯去世,年仅47岁。
1769年,是和珅婚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和珅袭爵。婚后的和珅,生活安逸恬静。岳父的资助,妻子的照料让他涕零感恩,更力图奋进。1772年,和珅入宫成为一名三等侍卫,虽然只是正五品的官职,但是在皇上跟前行走容易获得升迁机会。同年,和珅又被挑选为补“粘杆处(清朝特务机关)”侍卫。
1773年,乾隆出宫,在轿中听到奏报说有重犯潜逃,乾隆慎怒,言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中,是谁之过与?”随行官员一片静默。唯侍卫和珅道:“典守者不得辞其咎。”乾隆大为欣赏,和珅脱颖而出,自此开始了他火箭般的升迁。众多的封职与擢升让他卓越的才华与干练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迅速果断地审理了久拖难结的“李侍尧贪污案”;组织编撰了《四库全书》;平定甘肃回民苏四十三起义;克平台湾林爽文起义;擒获白莲教首领王三槐。
和珅出身武将世家,饱读诗书,精通数种语言。他短暂的一生担任了几十个文武官职,涉及皇宫事务、财政、吏部、军事、税务、京城治安、文化、民族事务、外交、以及重大难案的审理等等,每个部门每桩事都处理得令乾隆极为满意。从政后的和珅还自学了第五门语言——英语。他多次接见来自朝鲜和英国的使臣,英国大使评论和珅“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在谈判中保持了尊严的身份。”
和珅同时也是位慧眼独具的商人、理财高手。他除了购置地产之外,还投资各种工商业,涉及金融、采矿、物流、医药、海外贸易等许多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新兴的采矿业由于风险巨大,管理复杂,投资多,见效慢,一般人不敢经营,而和珅却大胆涉足,投入巨资,吸纳过剩劳动力,解决就业。可见他不仅理财天赋惊人,经济理念也相当超前。乾隆驾崩后,嘉庆赐死和珅,禁止开矿,并且严格限制和珅已经深耕多年的海外贸易,大清重新退回到了小农经济。
和珅初入仕途时,因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引起了一部分官员的嫉妒不满与恶意对待,年轻的和珅被文官们轮番弹劾。入仕8年后,根基稳固的和珅开始对文官们展开报复。就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后,他大兴文字狱,拔除反对他的文人。随着野心和欲望的膨胀,他在审治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之子——阿迪斯贪污案后,陷害了半数的武官。
他掌控科举,要中进士先要通过他和珅的审核。乾隆晚期,朝廷士子几乎都出自和珅门下。为了满足乾隆的奢靡,他创立了“议罪银”,所罚银两皆入乾隆私库供其挥霍,打开了官员借“自我反省”向乾隆行贿之门,更加剧了官员的贪腐力度。最初那个清廉方正的和珅渐行渐远,已然不见。
这不由得令人回想起他们君臣最初的对语:“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与?”“典守者不得辞其咎。”
“虎兕出于柙”,和珅兴于此,亦亡于此。聪慧的君臣二人对和珅将来的命运皆了然于胸,却又都不点破,他们亦君亦友地挥霍着时光。和珅将自己的女儿、侄女均嫁与了皇子;儿子则与乾隆幼女成婚,这都是在做着身后的安排。
在嘉庆赐死和珅的那一刻,他解脱了。他最疼爱的弟弟,一代清朝名将和琳战死沙场,先他而去;他最钟爱一生的发妻病逝,先他而去;他晚年喜得的幼子早逝,先他而去;他企盼天伦,嫡孙夭折,先他而去。一个人能经受多少次哀伤?承受多少缕孤独?对和珅而言,难以放下的只有丰绅殷德。
和珅自缢身亡,侍妾们或为他殉情,不愿独活;或远离尘嚣,独自终老。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把抄家所得的50%赠予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庆王永璘。
和珅究竟有多少财富?谁也说不清。大臣萨彬图屡屡直言,奏称抄没的和珅财产不足和珅家产十分之一,请求深挖严追,却遭到了嘉庆帝的严厉批评。自此,真正的抄家清单神秘消失,再也没有在正式场合出现过,和珅的抄家清单成了谜。纪连海老师翻查史海,却找到三份不同的抄家清单,究竟哪一份才是真的?
在和珅死后200多年的今天,人们始终没能为和珅的财富估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流传较为普遍的那份查抄清单上累计估值约8.55亿两白银。清朝中期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是7000-8000万两白银,而查抄和珅的财物价值能抵十几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如果对8.55亿两白银的价值没有概念,不妨试着换算一下当今。中国2020年的财政收入是18万亿,十几年的财政收入就是200多万亿人民币……(2020年新财富公布上榜的500位富豪掌握的财富总值约10.7万亿元)
《华尔街日报》曾做过一次“千年来世界上最富之人”的调查,和珅入选最富有的前50行列。不过在报道中,只统计了和珅抄家时被没收的现金2.2亿两白银,没有计入古玩、不动产、其它各类贸易等。和珅有多少庞大的财富?没有人说得清。但他无疑是千年巨富之一。
一代俊男、权臣、巨贾——和珅,如流星般在星空划过,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绽放。
固伦和孝公主:
1774年9月,年逾花甲的乾隆极为欣喜地晋封怀孕的惇嫔汪氏为妃。1775年,65岁的乾隆在晚年喜得幺女十公主,万分宠爱,时常赐予她稀世珍宝。这份宠爱甚至挽救了公主犯错的母亲及整个汪氏家族的前途和颜面。
公主六岁那年,乾隆为她挑选了俊逸雅贵的和珅嫡子,指婚为公主额驸,并赐名“丰绅殷德”。两人同年,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
在公主十三岁时,乾隆就已经开始筹备她的大婚事宜。他破祖例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女的待遇(清朝只有皇后嫡女才能晋封“固伦公主”)。并赐公主享有乘坐金顶轿的资格。这位最小的公主获得的荣宠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姐,她的妆奁是和嘉公主的10倍,其中仅绫罗绸缎就达2000多匹,整整一仓库!1788年容妃和卓氏(传说中的香妃)去世,据说无子嗣的容妃将多年收藏的珍宝财物大部份给了十公主,遗赠的珍宝器物多达二百四十多件。
1789年,15岁的公主大婚。乾隆赏赐公主器玩价值数百万金,另外特赐帑银30万两(和嘉公主大婚时特赐帑银1万两)。
乾隆的溺爱并没有使公主骄纵,她知诗书、善骑射,皇室良好的教育令她极富才干、见识长远。以致乾隆多次对公主感叹:“如果你是皇子,我必册立你为太子!”
婚后,公主与丰绅殷德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两人的嫡子早夭,夫妇二人大为悲恸。为防绝嗣,公主多次诚恳劝说丰绅殷德纳妾,作为和珅独子的丰绅殷德最终纳了几房小妾,以延续香火。
1799年正月初三,和孝公主毕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公主24岁生日,宠溺她的父亲——乾隆驾崩。小夫妻俩瞬间失去了保护伞。嘉庆在乾隆驾崩当天便下旨将和珅软禁于乾隆的梓宫殡殿。七天后将和珅擒入天牢,抄查和珅家产府邸,抓捕丰绅殷德入狱、审讯。虽然和孝公主料到终会有这么一天,却没曾想这一天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惊恐万分的她,忍住哀伤,急急赴宫,跪请嘉庆,泪流满面地哀求嘉庆帝保全公爹和丈夫性命。最终,嘉庆答应留丰绅殷德性命,赐和珅全尸,将和孝公主府一分为二,一半归还和孝公主,另一半赏给自己的胞弟庆郡王永璘。
富贵俊秀的丰绅殷德从云端跌入泥淖,丧父之痛让他从此郁郁寡欢。36岁时丰绅殷德病重而逝。1823年,和孝公主在寡居十数年后,也黯然离世。
公主离世后,爱新觉罗绵愍(永璘第三子,袭庆王爵)接收了和孝公主府。自此,完整地接管了整栋府邸。
钮钴禄丰绅殷德(驸马):清朝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冯英廉的外曾孙;清乾隆最宠信的权臣和珅之子,生母冯霁雯系冯英廉孙女。嫡子早夭,育有庶女二位、养子一人。
“丰绅殷德”乃乾隆帝赐名,意即“福禄兴旺”。丰绅殷德自幼容貌出众,气质富贵,是一位颇具才情、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深得乾隆喜爱,赐其“紫禁城骑马”。乾隆年间,先后任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兼銮仪卫銮仪、正白旗汉军都统、散秩大臣。
嘉庆四年(1799),乾隆薨,和珅被打入天牢赐死,24岁的丰绅殷德株连入狱,在和孝公主赴宫向嘉庆苦苦哀求之下,劫后余生。和珅倒台后,面对抄家、被囚、审讯、革爵、毁陵、冷眼、嘲讽,丰绅殷德都坚强地默默承受,但父子情深的他无法经受丧父的哀恸,从此抑郁寡欢。
1803年,家奴奎福控告驸马丰绅殷德“服丧期内生女”,丰绅殷德被革去唯一的官职“散秩大臣”,贬为平民,圈禁在家。
1806年4月,受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统。
1807年正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12月被调任至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乌里雅苏台即今天外蒙古扎布汗省,气温最低时可达-24℃。赴任不久,丰绅殷德便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和肺病。在和孝公主数次哀求下,嘉庆终于同意丰绅殷德回京养病。1810年2月,丰绅殷德返抵京城,5月17日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从此,不用再体会世态炎凉。
爱新觉罗永璘:清嘉庆帝同母胞弟,乾隆十七子(最幼之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据说其好游荡、生事非,为乾隆所不喜。
1766年出生,当时生母魏佳氏为皇贵妃。1775年,生母去世,由颖贵妃巴林氏抚养。
1789年,乾隆晋封其为贝勒,分府出宫时赐当铺一间,本利共值白银48413两。
1800年,嘉庆封其为庆郡王,将乾隆最宠爱的幼女——和孝公主的府邸划赏一半与他作为庆王府,并将抄没和珅的半数财产赏赐给胞弟。
1820年2月病重,嘉庆探视,并晋封其“庆亲王”,3月病逝,时年55岁。同年9月2日,嘉庆帝驾崩。
永璘有妻妾9人,育有六子七女。
爱新觉罗绵愍:永璘第三子,生母继福晋武佳氏。
1820年降级袭爵庆郡王。他为人清正忠孝,受命惟谨,行事慎始敬终。因素无过失,颇受道光帝信任。道光十六年(1836),绵愍去世,享年40岁,无子。他的两个弟弟绵性和绵悌皆觊觎他的爵位,这令道光帝极为不悦,便指定奕彩为绵愍嗣子,继袭爵位。
爱新觉罗奕彩:乾隆帝皇八子仪慎亲王永璇之孙、仪顺郡王爱新觉罗·绵志之子。
1836年10月,奕彩以绵愍嗣子身份袭封。1842年,奕彩因在服丧期纳妾(清朝制度不允许),并且还行贿宗人府试图免罪,从而被革爵返宗,恢复仪亲王后裔身份。
1866年正月,奕彩去世,虚龄47岁。
爱新觉罗绵悌:永璘第五子。
奕彩违制纳妾,行贿宗人府以求免罪;与此同时,身为叔叔的绵性暗中派人揭发奕彩过错,并贿赂宗人府官员以求得到奕彩爵位。道光帝对这一对没出息的叔侄甚为恼怒,将奕彩削爵,赐叔侄二人流放,一并惩处。
奕彩革爵后,道光帝诏绵悌袭爵。1849年,绵悌去世,亦无子嗣。无奈之下,道光帝诏绵性虚龄13岁的儿子奕劻袭爵。
爱新觉罗奕劻:乾隆曾孙,庆王永璘之孙,绵性长子。
清代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一种是世袭递降,爵位一代比一代低。庆王爵便属于第二种,到了奕劻袭封时,已经降到清宗室封爵的第10级“辅国将军”了(清朝满族皇室爵位一共有12个等级)。
1850年,13岁的奕劻袭封,成为这座府邸的第七代府主。可他袭封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从这座府邸滚出去。因为清朝王府不是王爷们的私产,是皇产,由内务府统一管理,皇上可以随时收回或转赐他人。1851年,新即位的咸丰帝将王府收回,赐予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訢。迁府转赐的理由是因为“辅国将军”住在亲王规制的府邸不合适。谁也不曾想到“滚出去”的这个孩子日后成了晚清的权柄之臣、大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
晚清宗室,满目纨绔,这使得年轻认真的奕劻显得尤为突出。1852年正月,奕劻被咸丰晋封为贝子,爵位连升5级。奕劻从此擢升,一步步走出家道中落的困境,步入晚清政坛的巅峰。即便辛亥革命来临,大清覆亡,他也携子孙于安巢,奢华宁静度日。
1852年,年长奕劻三岁的叶赫那拉氏入宫,成为咸丰帝宠信的“兰贵人”。因为奕劻写得一手好字,兰贵人与弟弟桂祥的通信,便常请奕劻代笔。由此开启了两人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政坛相随,这位兰贵人便是日后的慈禧。数十年后,奕劻的孙女嫁与桂祥之子、慈禧的外甥,结为姻亲。可也正是这位奕劻,身为皇室宗亲,却在1912年极力主张皇帝溥仪自行退位,宣布共和,即便在府中被众人围讦,也不改主意,令溥仪恨得咬牙切齿。
奕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讥他碌碌无为,是庸才;有人怒他卖官鬻爵,乃晚清第一大贪;还有人骂他是亡清贼臣,断送了大清。
史学家孔祥吉评价奕劻:“在晚清政坛上,奕劻呼风唤雨,成了近代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1859年,年仅22岁的奕劻出任镶黄旗汉军都统(正一品)。
1861年,24岁的奕劻成为咸丰治丧委员会成员之一,这意味着这位宗室子弟步入了皇室的圈子。之后的半个世纪,奕劻在政治上紧随慈禧,出谋划策。他行事作风稳重,滴水不漏,成为慈禧最信任的人。慈禧赞他:“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1872年,同治大婚,朝廷赐奕劻享受郡王待遇,授御前大臣。1884年,慈禧以“中法战争”失利为借口,罢黜恭亲王奕訢。奕劻接任总理衙门,晋封庆郡王。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他晋封为“庆亲王”。1898年,光绪发动“戊戌政变”,邀约袁世凯共同加入,袁世凯表面答应光绪,暗里告知奕劻。关键时刻,奕劻帮了慈禧,把控政局,并因此获授“铁帽子王”,从而成为清朝恩封的最后一位“铁帽子王”。
在清朝最后的十年,除了醇亲王(光绪帝父亲、溥仪帝祖父)之外,政坛上没有人能与之匹敌。
显赫的奕劻还在贪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03年奕劻任领班军机大臣、同时还负责管理财政、练兵事务。集大权于一身的奕劻卖官鬻爵,大小官员都贿赂他,袁世凯也用重金笼络,就连慈禧任命的官员也要被他“过一手”。清末首富盛宣怀找他买官,价格翻倍,30万两白银标价瞬间变成了60万,奕劻说谁让他(盛宣怀)有钱呢?庆王府门庭若市,奕劻在极度挥霍的同时,还在多个外国银行存有巨款,而且奕劻的钱只存在洋行,不存国内银行,想查奕劻的赃?难!据《泰晤士报》称,奕劻仅在在汇丰银行就存有712.5万英磅(约200万两白银)。1908年奕劻70大寿,仅贺寿礼金就50多万两白银,礼物价值高达一百多万两白银。
相比清末恩封的另外两大铁帽子王:恭亲王奕訢政坛屡经浮沉,65岁在失意中离世。醇亲王奕譞身为两代皇帝的生父、祖父,在霸道多疑的慈禧面前忧惧度日,51岁便撒手人寰。历经咸丰、光绪、溥仪三朝的奕劻做了60多年高官,享年79岁,即使在军阀众多的民国时期,他的家族也在乱世中安享平静。奕劻,真的庸碌无能吗?
1902年身份尊贵的奕劻便代儿子向刚归国不久的孙宝琦求娶其女,甚至连嫁妆都备好私下送入孙府。在奕劻的提携下,孙宝琦成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外交家。孙宝琦后来还被誉为“国民岳父”,因为他的8个儿子16个女儿共结姻了22门当时顶尖的权贵家族,譬如:庆亲王奕劻、清末重臣李鸿章、民国总统袁世凯、直系首领冯国璋、晚清名臣张佩纶(张爱玲祖父)、晚清首富盛宣怀等家族。结姻孙宝琦之家,就等于与20多家权贵结盟。
奕劻为子孙们联姻了晚清才子、大学士那桐,蒙古亲王、成吉思汗27世孙那彥图,慈禧那赫拉氏家族,外交家、“国民岳父”孙宝琦等等。姻亲连着姻亲,有前朝新代的前后统治者,有晚清和民国的重臣要员,有亲王、有军阀、有富豪,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权、势、钱的利益集团。同时他还早早地责令儿子辞官,远避政治,投资实业。不得不说奕劻是个深藏不露、极有远虑、非常通透、且未雨绸缪的人,他早早地为子孙们做了安排,以保他们于乱世中安度。
1917年,这位伴君六十余载、屹立不倒的三朝元老,辅持慈禧半个多世纪的权臣,力主迎接共和终结大清的皇宗遗老病逝天津,享年79岁。他的一生,低调做人,高调贪污,在历史的洪滔中顺势而为,留下了令人难以言说的评价。
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弟。
1840年,咸丰帝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在临终前,将奕詝托付给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因此奕詝、奕訢两兄弟同在一位母亲的照拂之下成长,手足情深。奕訢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非常钟爱这个儿子,因此在立储时极为犹豫,难以在奕訢和嫡子奕詝二人中抉择。按清朝皇室传统,皇位传给诸皇子中才德兼优者,奕有获得皇位的资格。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奕詝的学识才智武功都远远不及奕,于是便教奕詝以“仁”、“孝”之心取悦道光帝,说白了就是装!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明明武艺不如奕訢,却故意一箭不发,皇上询问缘由,他便回复:“现在正值春天,鸟兽繁殖生命,我不敢忍心伤害。”感动得道光帝龙心大悦,说:“此真帝者之言!”于是立储属意奕詝。晚年道光生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奕詝伏地流涕,哭得悲悲切切,道光又大为感动:“我这个儿子真孝顺啊!太仁孝了。”于是他认为奕詝比奕訢更“仁德”,遂立奕詝为储君,封奕訢为恭亲王以作补偿。纵然聪慧的奕訢再不服气,怎奈君臣位份已定。兄弟二人彼此心照不宣,双方感情渐行渐远。
咸丰帝奕詝即位,就令奕劻迁出,将这座府邸赐予奕訢作“恭亲王府”。志大才疏的咸丰怀揣着对奕訢才能的深深嫉妒,始终在政治上疏远和排挤六弟奕訢。在养母去世之后,咸丰立即就罢去了奕訢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
当然,咸丰偶尔还会想起奕訢,比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比如与英法联军谈判,这时咸丰会想起奕訢,让奕訢前去处理。整个咸丰时期,奕訢几乎没得到重用。即便是咸丰临终安排身后事,也把血缘最亲近的奕訢排除在最高统治集团之外,将六岁小儿托付给“顾命八大臣”和两宫太后。这更是加深了奕訢与肃顺、载垣等八位顾命大臣的矛盾,酿成了以后的历史悲剧。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在议和期间他与户部侍郎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副都统胜保,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逝,立六岁儿子载淳为君,改年号为“祺祥”。奕协助慈禧太后政变成功,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军机处换成文祥等人,奕訢全面掌控中枢机关。他再次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牢牢把控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同时他以总理衙门大臣的职务负责各国外交事务。自此,奕訢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为求国家富强,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推进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外派学生海外留学,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还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促成了同治中兴,获得“贤王”美誉。
奕訢曾花巨资托付英国人李泰国购买船舰,筹建海军。同治二年(1863年),舰队开到了中国,但舰队的指挥却是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李泰国私自许诺阿思本对舰队有完全指挥权。也就是说这是一支由清廷出巨资购买、供养,归英国侵略者指挥、控制的舰队!而奕并没有抵制英国侵略者这一无理要求,这种对外一味顺从的行为,令曾国藩、李鸿章强烈不满。于是清廷诏令遣散船员,留下船舰。而英方坚持“既不用其人,则船炮亦应缴还本国”,甚至无理索取赔款。最后,奕曲从其意,退还船只,向英国赔礼赔款。这次事件中,奕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令其弟奕譞也深为恼火。
奕的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令多疑的慈禧太后不安。她利用一切机会对奕訢进行打击,使其在政坛一直浮浮沉沉。反复的浮沉磨去了奕昔日的棱角,也挫败了他的锐气。他渐失睿智,遇到大事少有应对良策。中法战争中,奕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还是“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慈禧太后借机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訢集团全班人马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奕訢逐渐意志消沉,后期无所建树。
1898年,春尾夏临之际,这位忧郁的皇子病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他落寞的背影,终年65岁。
三朝重臣,一代名王奕訢在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倡导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他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
爱新觉罗溥伟 :1885年,奕訢的嫡长子载澄先于父亲恭亲王奕訢去世,年仅28岁,无子。于是便将奕訢次子载滢的嫡长子溥伟出继给载澄为嗣,1898年溥伟袭恭亲王。
溥伟的生父载滢是位诗人,他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溥儒(溥心畲)、傅僡(傅叔明)日后都成了非常著名的画家,尤其是溥儒(溥心畲),其诗、书、画更是与张大千齐名,世称“南张北溥”。
然而,溥伟选择了与弟弟们截然不同的人生——复辟清朝。
溥伟,1880年出生于北京。18岁袭封恭亲王,历任官房大臣(管理八旗官司房)、正红旗满洲都统(一品官)、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
光绪末年,因光绪无子,28岁的溥伟曾被列入光绪皇帝继嗣人选,最终,慈禧选择了虚龄仅三岁的溥仪继承大统(慈禧是溥仪的姨祖母)。
1908年,慈禧死后,溥伟与摄政王载沣(溥仪生父)密谋欲刺杀袁世凯,说是“密谋”,却闹得朝堂沸沸扬扬。袁世凯审时度势,寻了个借口,回故里钓鱼去了。刺杀未遂。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枪声,清廷无措,欲复用袁世凯,溥伟坚决反对,力倡“君主立宪”。最终,圣谕出京,召袁世凯勤王。回京后的袁世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迅速调兵,缓慢行军。一面用清廷的北洋六镇(军队编制)威胁武昌,一面用武昌逼迫清廷,自己则在清廷获“利”,在武昌博“名”,成了最大的赢家。
而在此期间,溥伟积极组织皇室宗亲,成立“宗社党”,就皇帝逊位事宜献计——“拖”!但他终究不是擅长权术的袁世凯的对手。
1912年,清宣统逊位让国,溥伟怒呼:“有我在,大清就不会亡国!”回到恭王府大发感慨:“朝廷懦弱,不足与谋。”次日,他去找德国“图谋大业”,德国人不搭理他。于是他又去找日本人。天真的小恭亲王希望借外国列强之势来挽救大清。为了复辟,他勾结日本人,在东北发起“满蒙独立运动”,购置军火,招募人员,这其实是日本关东军策划分裂中国的阴谋。1912年5 月,50辆装满武器的大车在运输途中被中国军队发现,焚毁一空。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失败。
满蒙独立运动继续秘密进行,日本想采取“多边倒袁”的方针,使中国陷入混乱,趁机分割中国领土,进一步控制中国。他们认为任何人上台都比袁世凯对日本有利。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遭全国反对,日本人认为时机已到,唆使小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勾结自称“蒙古皇帝”的巴布扎布拉起叛军,分裂中国。但是日本内部起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利用张作霖进行“满蒙独立运动”更有利。于是拥立溥伟一派的日本人对张作霖起了杀心,1916年5月27日暗杀张作霖未遂。6月6日袁世凯暴死,日本改变对华政策,“满蒙独立运动”被迫终止。
自1912年溥仪退位之后,但凡有人以帮助复辟之名伸手要钱,溥伟都给得大方慷慨。恭亲王奕訢去世后,曾留下极为丰厚的家产,仅房产土地一项就高达几百多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几亿资产),古董字画无数,由于清王朝统治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恭王府也从“皇产”变成王爷的私产了。
为了筹措复辟资金,溥伟将恭王府几十间库房的珍玩、古董字画以仅40万两白银贱卖。收购者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这样描述:“恭王府中,有一排排堆满宝物的库房,有如意库、书画库、青铜器库,大概有几十间。库房里还能看到无数的翡翠珠宝首饰,多都就像米店里的大米,随便一颗就够一个日本女人一年的收入。”
溥伟的复辟得到了张勋的支持,于是他将北京价值200万两白银的地产以50万两白银抵押给了日本银行,作为复辟军费,定于1913年农历3月1日在济南起义。结果袁世凯拉拢张勋,派兵防御济南,计划破产,溥伟的巨额白银打了水漂。
渐渐地,溥伟囊中羞涩,但执着的他坚持认为“复辟伟业”不能半途而废。1921年,溥伟将恭王府邸抵押给西什库教堂传教士包士杰(法国人),筹措了8万银元的复辟资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青岛的日本间谍想利用溥伟达到占领东北三省的目的,向日本内阁建议:扶植溥伟在沈阳登基,建立“明光帝国”。溥伟感激涕零,身着亲王朝服在日宪的保护下拜谒位于沈阳的皇陵,祭奠列祖列宗。此举被视为溥伟登基的前兆,诱迫溥仪迁出天津,抵达长春,答应日本复位建立“满洲国”。而这一切,正是日本所期望的。此时,溥伟才明白自己只是被日本人利用的玩偶。
虽然数次与“帝位”擦肩而过,但溥伟复辟之热情未减分毫。1936年,殚精竭虑、散尽家财的溥伟逝于长春的新华旅馆,终年56岁。
1937年,法国传教士包士杰拿着恭王府的抵押凭证在北平地方法院起诉,当年的8万银元经过十几年的利滚利,已经高达数十万,法院对恭王府进行拍卖,被当时的四大名校之一的“辅仁大学”以108根金条购得,作为女生学堂。
1938年初,溥伟的亲人们搬离了恭王府。
1939年,溥伟的儿子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2016年7月8日,书法家、中国最后一位恭亲王毓嶦离世,享年94岁。
恭亲王家族无疑是极有才华的,如果溥伟愿意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主要景点:
一宫门:门前两侧各有一座雄伟的石狮,东边的脚踏绣球,是公狮;西边的脚抚幼狮,是母狮。两尊石狮彰显府主尊贵崇高的身份与地位,象征着威严。朱红漆的大门,按清朝亲王建筑规制,列有横七竖九共63颗金色门钉。
银安殿:王府的正殿,仪典用。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如大典、祭祀、婚丧等。1921年元宵夜,原有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因烧香失火被焚,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嘉乐堂:和珅时期的建筑。内悬“嘉乐堂”匾额一方,无署款,无钤记,疑是乾隆帝赐予和珅的,和珅留著《嘉乐堂诗集》。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目前嘉乐堂已经改为展室。嘉乐堂往北是佛楼。
葆光室:位于府邸西路,客厅。在恭亲王时期,乃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匾额“葆光室”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御题,其意味深长。“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皇帝之意是让聪慧的奕訢收敛光芒,暗含着告诫之意。为此恭亲王奕訢撰写了一篇《葆光室铭》,以表明白其意。
锡晋斋:原名“庆宜堂”,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贴》珍品,小恭亲王将其易名为“锡晋斋”。这里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丝楠木的室内装潢,用料考究,耗资巨大。金丝楠木千年不腐,稀少名贵,高超的木作工艺精美绝伦,奢华装饰与故宫宁寿宫类似。地面金砖采用的是名贵的火山岩,经过打磨,呈现出金黄色花纹,与精雕细刻的金丝楠木相映衬,满目华丽。
后罩楼: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111间房屋连成一排,达180多米长。此后罩楼是国内王府中最长的楼,乃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这里有国内唯一的室内园林景观,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移入室内。室内花园将楼上下相连,山石叠砌,瀑布飞泻,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都精致无比。楼的西部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
西洋门:恭亲王奕訢所建。位于花园中路最南端,是花园的正门,门由汉白玉石雕砌,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西洋拱式风格,极为气派。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静”和“秀”是府主奕訢希冀的两个境界。造园者以此喻代仙境,将其与门内山谷自然风光相结合,“静”与“古”相融,增添了园林的历史和空间的跨越感。西洋门是园内唯一的西式建筑,体现了奕訢渴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来挽救大清清朝命运之愿望。
独乐峰:位于西洋门北部,是一枚高约5米的北太湖孤赏石,它既点缀了园林,又起到影壁和屏风的作用,不使园中美景一眼尽览。此石命名“独乐峰”,或许有袭用司马光“独乐园”之意。由于多年风化,“独乐峰”形成一种自然美,似软水漩涡,又淡云舒卷,古朴典雅而又富诗情画意。举目仰望,只见“乐峰”二字,而“独”字隐于石的顶端,耐人回味。
蝠池:青石围砌而成,因状如蝙蝠而得名,寓意“福”。旧名“蝠河”,后称“蝠池”,又因形似元宝,也称“元宝池“。水池周围植满了榆树,每临春夏之交,榆荚飘落,状似铜钱的“榆钱儿”落满蝠池,“福钱”满盈,福贵双全。在清代的北京,私宅内引入活水,是要经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数几个获此殊荣的王府之一。
安善堂:这里原是主人游园时吟诗、作画的地方,也曾是恭亲王奕訢宴请重要宾客的处所。在蝠池、邀月台、水榭、大戏楼等建筑的环簇下,更显富贵堂皇,景致雅丽。
流杯亭:源自“曲水流觞”的典故而建。“曲水流觞”之俗,相传很早已有: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流水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文人除了饮酒,还得赋诗一首。
垂花门:因西侧门檐下的短柱像倒垂的花蕾,故称垂花门。内有一处小巧的四合院,院内翠竹摇曳,清凉幽静,据红学家称,此院酷似《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院内东厢房名“香雪坊”,西厢房为名“明道斋”。
竹子院:恭亲王的福晋、侧福晋们游园观戏的小憩之处。据说嫡福晋十分喜欢摇曳的翠竹,所以小院四角种的都是竹子。
牡丹园:为竹子院向北的二进院,位于香雪坞之北。每逢春末夏初牡丹盛开,天香国色,花王风姿尽显。
怡神所(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是我国现存的、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建筑面积685平方米,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戏楼的声效,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无论置身戏楼何处,都能清晰地听到演员的演唱。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唱家来此演唱后,兴奋地狂赞这里的音色逼真,比现代音乐厅的音效还要好。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来华访问时,点名要到恭王府大戏楼欣赏王府音乐。
1936年,恭亲王奕訢的孙子、著名画家溥儒,为母亲项太夫人祝寿,在戏楼筹办了一次堂会戏。当时的京剧界名角云集于此,相继登台。这是恭王府大戏楼的最后一次堂会戏。
蝠厅:又称蝠殿,位于花园中路最北端。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变,如蝙蝠两翼。耳房比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厅。
其建筑彩绘上的斑竹,全部是手工一笔一笔画上的。该建筑的造型和彩画被誉为“古建筑中唯此一例”,在花园主山和府墙的蔽护下,幽静而秀美,恭亲王奕訢曾经常在此和大臣们谋划军国大事。这里是个消夏纳凉的佳处。民国期间曾一度为恭亲王之孙、著名大画家溥儒(溥心畬)的书房。
邀月台:位于园中的最高处。居高俯览,园中美景尽收眼底。台上三间小室,名“绿天小隐”,现称“福神庙”。皓月凌空,在此摆上瓜果小点,设酒小酌。不由得想起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平步青云路:邀月台两侧的路径,只在最底处有两级台阶,往上便都是无阶的斜廊。拾级而上,一定要一步跨过这两级台阶。据说古人把台阶视为“坎坷”,和珅希望自己跨越早年的艰辛后,能够一世顺利,再无坎坷,故修建了这条“平步青云路”。上下“邀月台”走升官发财路是很有讲究的:要一步跨过两级“坎坷”,然后平步青云的一直走到山顶,注意不能从另一边往下走,一定要从旁边的小路下山才不会坏了运气。
滴翠岩:为一座由太湖石叠成的宝嵦,唯恭王府花园独有。东西各有一条曲径小道通往假山顶端,小道顶端各卧有一带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内,夏、秋高温潮湿,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长方形小池中有三组叠石,意喻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
福字碑:位于秘云洞内,是由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成。这块碑石长7.9米,贯穿整座假山。碑前的地上有一副用碎石子摆成的中国象棋棋盘,方方正正,清晰可见。康熙帝书法造诣颇深,但极少题字,所以此“福”字极为珍贵。此“福”苍劲有力、颇具气势,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构思巧妙。此碑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解,一直是大清国宝,曾一直珍藏于皇家,乾隆年间不知所踪。嘉庆即位后,向乾隆询问“康熙御福”之事时,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据猜测,极有可能是乾隆将此“福”赐给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十公主或和珅——因为和珅奉乾隆御旨建这座十公主府,而乾隆对这个晚年喜得的幼女宠到了极致,超越了所有的皇子与公主。
和珅用几千枚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京城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将这“天下第一长寿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
和珅把龙脉设计在滴翠岩下的山洞里,而龙脉的正中央即为福字碑。当年嘉庆抄家时,本欲拿走福字碑,可是那样就断了龙脉。折福,是古代帝王最忌讳的,于是只能命人用石头把福字碑全部封起来,不得让外人看见沾福。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来考察重修恭王府之事,考古人员意外的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这珍贵的福字碑。总理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凌倒景:方塘水榭之水塘西岸立有数根石柱,倒影投入粼粼水波,形成独特景观。
方塘水榭: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要景观,由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与水中央的湖心亭组成,山中凿泉引水,分别从池塘三个不同方位的石刻龙头流入池内。
妙香亭:造型极为奇特,为上圆下方的双层木结构莲花形平顶式。上层名为妙香亭,下层是般若庵。上圆下方的两层屋顶以建筑语言诠释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说。
榆关:龙王庙北侧带有城垛的一道小城墙,开有一洞城门,上方有“榆关”二字,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象征长城。体现了府主人缅怀故土,遥寄思念的情怀。
榆关城墙东南角山坡上的一座门楼式微型小庙,早年府主在此祭祀民间“四仙”——狐狸,蛇,刺猬,黄鼠狼。据说这四种动物自初就出没于花园里,府中历代主人从不冒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敬畏。据恭亲王的后人回忆,府中若有人生病,会祈求“四大仙”祛病驱邪,保佑平安。
龙王庙:位于榆关外西南角,按八卦这里是花园中的“水”位,因水置龙,以镇一方。
箭道:位于后罩楼的后檐墙与花园之间,是一条近200米长的宽阔的青砖道路,它不仅作为日常通行之用,还是旧日王爷及其子弟们演习跑马射箭的地方,故称“箭道”。
乐道堂:位于府邸东路第四进院落,清代按照以东为尊,宅院里最主要的人物住在东路。恭亲王奕訢迁居此处后,改名“乐道堂”,并自称“乐道堂主人”。“乐道堂”原为道光皇帝在奕訢大婚前移居圆明园“阿哥所”时亲笔御题,奕訢为铭记父亲,将自己在阿哥所、海淀旧居、恭王府的居处、陵寝的正堂均命名为“乐道堂”,道光皇帝题匾悬挂在陵寝正堂,其余处是复制的匾额。
2005年修缮时,在乐道堂北卷正梁上发现了贴金凤凰捧牡丹的彩画。主图案为两只展翅的金凤凰簇拥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周围五彩祥云环绕,两侧衬以牡丹、金凤、祥云等题材的图案,堂皇华贵。牡丹乃花中之王,金凤是皇室女眷的象征,这一切都在喻示主人是位尊贵无比的女性——乾隆皇帝的心尖宠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后,在此居住了34个春秋。
多福轩:俗称“藤萝院”,恭亲王时期称“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多福轩”匾为咸丰帝御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心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寿绵长)。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这些福寿字均写于红色方纸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摆放,一福一寿成对制成匾额。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寿”字,颁赐给王、公、大臣、后妃。逢重大生日庆典,还会加赐“寿”字。按惯例,旧年的福寿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将新赐的福寿字斗方直接贴在旧的上面,取“增福添寿”之意。屋梁上保留下来的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虽然仅残留局部的凤尾图案,却有特殊的价值,它的存在证实了府邸东路曾为公主府。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附近景点:
故宫:5A景区,距离恭王府4.4公里。
北海公园:4A景区,距离恭王府0.5公里。
什刹海公园:4A景区,距离恭王府1公里。
景山公园:4A景区,距离恭王府2.2公里。
孔庙:4A景区,距离恭王府3.3公里。
地坛公园:4A景区,距离恭王府3.6公里。
故宫: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我,关注《北京王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