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随着业绩和规模的双双爆发,量化投资成了今年资管行业的焦点,一批量化私募跨越百亿大关。截至10月底,国内百亿私募数量达到95家。其中,量化百亿私募共有24家,不到一年时间增长了14家。业绩亦十分亮眼,24家量化百亿私募年内全部取得正收益,且平均收益高达18.32%。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作为国内期货高频的“老兵”,宽德投资的资产规模近期突破百亿大关。据了解,该私募是国内为数不多自2014年以来,高频和资管两条线同时作战的团队,长期以来CTA(商品交易顾问)和股票策略并行。

近日,宽德投资联合创始人冯鑫博士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在冯鑫看来,量化是行业大趋势,在国内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一些尖锐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量化始终面临着容量、夏普率(波动)和收益三者不可兼顾的问题,一旦管理人经不住诱惑或迫于压力,产生了“赌一把”的念头,产品业绩或出现大幅波动。

若有“赌一把”念头

业绩将大幅波动

证券时报记者:近两年,量化投资在国内迅速发展,一批私募突破百亿大关。怎么看待量化投资在国内的发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冯鑫:这两年,国内进入了量化投资大时代,其实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与资管新规的试行密不可分,倒逼投资者转型。特别是2014年以来,投资者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不盲目追求高收益,更看重收益风险比和长期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因此,量化产品更能满足投资者在这方面的需求。

其次,从量化团队本身,包括宽德以及其他团队,在知识和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积累。越来越多的团队获得资管业务中大部分的基本技术和专业知识,这使得产品业绩变得有重复性和持续性。在2020年,很多量化产品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并且持续到今年也保持相当稳定收益。这对很多投资者仿佛是催化剂,不少投资人蜂拥而至。

参考量化在欧美市场的发展,现阶段量化行业存在最典型的风险,是由于仓位和策略想法的集中,导致量化策略失效和严重踩踏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深入了解管理人产品的收益来源是哪些。国内很多人投资量化产品的目的是“赚快钱”,有些管理人,也经不住诱惑或迫于压力,为了追求高收益承担一些不必要风险,产生“赌一把”的念头,产品业绩出现较大的波动。虽然各个量化团队之间是竞争关系,但是作为从业者,并不希望出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这样的事件。诚然,有人在量化发展的快速路上“抄了近路”,伤害了投资人,但最终仍将影响整个行业。

策略快速迭代

拼的是细节把握

证券时报记者:中秋节之后股市成交明显收缩,一批量化私募也出现较大回撤,是股市成交缩水影响量化私募的业绩,还是市场风格变化引起?

冯鑫:中秋节前后市场风格的转变,某些管理人的业绩表现节前节后截然相反,超额出现了很强的负相关,凸显这些管理人在某些热门风格因子、板块的暴露与偏离问题。这也解释了前两个月业绩为何有所分化,节前通过因子暴露获取了较高的收益,节后热点一旦切换,立刻反映在净值上。

资管类型的产品,波动与生俱来,波动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管理人对于下列问题的把握:波动是否在模型设计范围之内?波动的原因具体是什么?管理人是否未与投资人沟通就放开风险敞口?投资人是否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管理人自身风控是否到位?

证券时报记者:据了解,目前依靠单策略的量化机构不断被市场淘汰,多策略、全频段成为市场共识。量化机构如何保持策略的快速迭代?

冯鑫:量化团队每天都会面临模型的失效与淘汰,投研团队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保证策略的快速迭代,将投研走在失效前面,而不是“亡羊补牢”。现阶段,在单策略、方法论的红利期过去后,未来拼的是对细节的把握。大家都知道要多策略、全频段,但是有些人只了解大方向,缺乏实际经验。我们在欧美市场已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很清晰地知道该做成什么样子,该朝哪些方向努力,哪些细节需要打磨,比如因子有效性的考量,因子组合的不同尝试,交易成本的估计等。

在欧美,量化投资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另类数据显得十分重要。国内也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例如百度数据、天猫销量数据,还包括其他很多独立数据源。这就对量化管理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寻找只被少数人所知晓利用的数据源,此种模型的时效较长;另一方面,对已经被市场大规模知晓并利用的数据源,我们也要思考是否可以从不同视角,深入挖掘出区别于市场的独特信息。

举报/反馈

证券时报

411万获赞 82.4万粉丝
《证券时报》官方百家号。
证券时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