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是客潮交汇地区,饮食文化既有客家文化的烙印,又有着潮汕人的特色。当地有一种粄很特别,它一捆就能吃,制作起来不到一分钟。捆粄源自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人称之为“捆粄”,是客家民间风味小吃。传说,丰顺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就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皮,这就是捆粿的诞生过程。捆粄蕴含北风南味,由于其制作简单、极具特色,口味丰富,深受人们的欢迎。
捆粄的表皮是用大米磨粉混成米浆,用传统蒸肠粉的工具蒸出薄薄的皮,然后把炒熟的馅放置在薄皮中间,包卷起来即可食用。那一般的馅有豆干瘦肉、咸菜瘦肉、豆干咸菜、韭菜瘦肉、鲜笋瘦肉、胡萝卜等,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制。我最爱豆干瘦肉馅了,想想又馋了!捆粄其实有两种吃法,其一是捆好了,戴上一次性手套直接握着吃,一般外带回家时候的吃法,方便。其二,在捆好以后,用刮片压成几段,再浇上酱汁,蘸着吃,这便是在店里时候的吃法。吃捆粄一定要趁热吃,微微烫嘴的粄皮,夹着喷香的馅料。带回家才吃的捆粄是没得比的。所以小编即使没空在店里吃,也会在打包好的一瞬间就先大快朵颐!
在客家话中,“捆”有打结、包裹的意思,将馅料卷入米皮中,这一制作方法称为“捆”。粄是大米制作的食物,丰顺人就用大米磨粉制成的米皮代替北方人爱吃的面皮,制作了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客潮两地丰富的物产也为口味的变化提供了条件。据老一辈的老人介绍,古时有一对年轻夫妇,丈夫废寝忘食地学习,然后要赴京赶考,妻子担心丈夫的身体搞坏了,想了个好办法,她把米磨成了浆,蒸成了皮,裹上蔬菜和肉,捆成一捆,给丈夫加营养。这就是相传丰顺捆粄的来历。宋代在福建福州就有了捆粄的雏形,后来丰顺人加入客家菜的“捆”的制作工艺。丰顺捆粄的形成,还和客家人善于因地取材有关,大米,家家户户都有的食物,各种蔬菜和猪肉也不难找寻,两者一搭配,就成了丰顺人独创的捆粄。
在丰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找到捆粄店,早餐或夜宵,搭配一些萝卜汤、苦瓜汤、咸粥、白粥、豆浆等等。早上吃捆粄已经成了丰顺人的习惯,在丰顺人的印象里,丰顺捆粄就是一种无法忘却的家乡美味。小的时候在老家跟着奶奶生活,记得那时候奶奶经常会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嗦啰包、盐焗鸡、捆粄、菜粿、碗仔粄、香芋糖等。现在奶奶年岁渐长,我们也离家在外,偶尔逢年过节才回去一两次,才能吃上一两次家乡的美食,但好像怎么也吃不出童年时的那个味道了!小伙伴们,梅州丰顺捆粄,你吃过吗?
延伸 · 推荐